饥荒年代种田忙

杨诚十八少

首页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饥荒年代种田忙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虚空塔 王爷每日一问,小妾今天宅斗了吗 直播算命太准,被全网警察关注了 穿到八零家属院:撩的兵王心尖颤 我法师加奶妈,用七把剑不过份吧 穿越六零,随军海岛养崽崽 六零真千金遭全家厌弃后被国家宠 渣男嫌我不能生?嫁少帅好孕不断 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盗墓哑巴张的小姑姑好有钱 
饥荒年代种田忙 杨诚十八少 - 饥荒年代种田忙全文阅读 - 饥荒年代种田忙txt下载 - 饥荒年代种田忙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76章 秋分验丰仓廪实,体系升级启新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八月廿八的秋分,全县 8000 亩农田被金色彻底覆盖 —— 杂交一代莜麦穗粒饱满,冬小麦麦穗沉甸甸下垂,县域全域机械化秋收在五村主会场正式启动。县委组织的 “丰产验收组” 带着测产工具,逐乡镇开展实收测产:“五村示范田莜麦亩产 432 斤,超预期 12 斤;青山乡冬小麦亩产 386 斤,创该乡历史新高;西山乡低产田经品种改良和技术升级,亩产达 350 斤,比去年增产 100 斤!”

测产数据一公布,田野里响起阵阵欢呼 —— 流民老王看着自家 1 亩杂交莜麦实收 428 斤,比去年多收 150 斤,激动地把装满麦粒的麻袋抱在怀里:“以前种老莜麦,亩产才 200 多斤,现在有了专家的新种子、新技术,俺家粮囤都装不下了!” 李婶家的 2 亩地,实收莜麦 850 冬、冬小麦 760 斤,她拉着刘红梅的手说:“今年大风没倒伏,病虫害也少,还学会了精准施肥,这丰收全靠你们这些技术骨干!” 全县最终统计数据显示,粮食总产量达 336 万斤,比去年增产 84 万斤,增幅 33%,困难户平均增收 400 斤,实现 “全域丰产、户户增收” 的目标。

秋收现场,升级后的县域农机维修网络首次经受大规模实战考验 —— 全县 12 各乡镇已实现维修站全覆盖,在五村设立 “县域农机维修中心” 和 “中心配件库”,各乡镇维修站设 “分配件库”,形成 “维修 + 配件供应” 一体化模式。西山乡操作手老李的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时,突然出现割台刀片断裂,他当即联系乡镇维修站,站长小张查了分配件库:“正好有备用刀片,我带着工具马上过去!” 不到 1 小时,小张就赶到现场更换刀片,收割机恢复作业,老李感慨道:“以前配件要等三天,现在维修站有库存,坏了马上修,一点不耽误秋收!”

维修中心还建立了 “配件共享调度机制”,分配件库短缺的配件,可通过县域调度中心紧急调拨,最快 4 小时送达;同时推出 “秋收农机维保绿色通道”,维修站派专人上门为作业农机做日常保养:“每天收割结束后,检查刀片磨损、脱粒仓残留、油路状况,提前排除故障,保证次日正常作业!” 秋收期间,全县农机故障修复率达 99%,平均修复时间缩短至 1.5 小时,未出现一起因农机故障导致的收割延误,充分证明了一体化维修网络的高效性。

五村的良种繁育基地里,杂交二代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 —— 陆文斌带领团队,采用 “单株选择 + 混合脱粒” 的方法,筛选茎秆粗壮、抗病性强、穗粒饱满的优良单株:“杂交二代的种子纯度必须达到 98% 以上,发芽率不低于 95%,才能推广给农户!” 团队在育苗温室里设立 “种子质量检测区”,用发芽箱检测发芽率,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饱满度:“这批杂交二代种子,千粒重达 38 克,比一代重 2 克,发芽率 96.5%,符合推广标准!”

为保障明年推广供应,县委决定将良种繁育基地扩大至 30 亩,新建 2 个 “种子烘干车间” 和 1 个 “种子储存冷库”,采用 “温室育苗 + 大田繁种” 的模式,计划培育杂交二代种子 5000 斤,覆盖全县 1.2 万亩莜麦种植面积。联村采购小组提前与各乡镇对接,统计种子需求:“青山乡需杂交二代种子 800 斤,西山乡需 1000 斤,优先保障低产田和困难户,明年正月初十前完成种子配送!” 陆承泽还制定了 “分区域推广方案”:“沙质土壤乡镇重点推广杂交二代莜麦,黏质土壤乡镇搭配种植杂交二代冬小麦,确保品种与土壤适配,实现全域高产!”

县域农耕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同步落地 —— 晚秋牵头,组织专家团队、技术骨干、农户代表,将三年来的实践经验整理成《县域农耕技术标准手册》,分为 “良种选用、田间管护、农机操作、维修保养、仓储运输” 五大模块,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质量指标、监督要求:“春播时,莜麦种植密度标准为每亩 25 万株 ±5%,播种深度 3 寸 ±0.5 寸;秋收时,莜麦成熟度达 95% 以上方可收割,脱粒率不低于 98%!”

标准手册还创新加入 “农户实操图解” 和 “常见问题问答”,比如将施肥标准编成 “前期控氮促根壮,中期补磷促分蘖,后期稳钾促粒满” 的口诀,将农机操作流程绘制成步骤图,方便农户理解掌握。同时建立 “技术标准培训体系”,县域技术培训基地每月开设 “标准实操班”,对农户、操作手进行系统化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 “技术标准合格证书”;同步开展 “标准示范村” 创建,五村、东河村率先达标,为全县树立标杆。

苏老实的监督联合小组将技术标准融入日常监督,制定《县域农耕标准监督细则》:“按标准核查种植密度、施肥量、农机操作规范,不符合标准的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扣减相关补贴;同时设立‘标准执行红黑榜’,每月公示各乡镇、各村的标准执行情况!” 在西山乡的监督现场,苏老实用密度尺测量莜麦种植密度:“每亩 24.8 万株,符合标准;但施肥量比标准少 0.2 斤,要按要求补施,下次复查必须达标!”

困难户的丰收保障与技术升级同步推进 —— 老周的县域互助队帮全县 50 户无劳动力的困难户完成收割、脱粒、烘干、入仓全程托管:“李婶,你家的粮食已烘干入库,共 1200 斤,我们帮你做了防潮处理,还贴了标签,明年春播的种子也给你预留好了!” 互助队还为困难户免费发放《技术标准手册》和 “施肥口诀卡”,安排技术骨干一对一指导:“这手册上的步骤都很简单,按图操作就行,有不懂的随时叫俺们!”

九月下旬,县域农耕现代化升级总结会在五村召开 —— 县委农工部部长拿着《县域农耕现代化发展报告》,高声宣布:“经过三年努力,我县已建成‘良种繁育 - 技术推广 - 农机维修 - 监督保障’四位一体的农耕现代化体系,实现了维修站全覆盖、技术标准全落地、良种适配全区域!” 会议明确了明年的发展目标:杂交二代良种推广覆盖率达 100%,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 400 万斤,培育 “新型农民” 1000 名,建成 3 个 “农业现代化示范乡镇”。

傍晚的夕阳洒在县域农机维修中心的墙上,“维修 + 配件供应” 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良种繁育基地的冷库已储存满杂交二代种子,整齐排列的麻袋上贴着 “纯度 98%、发芽率 96.5%” 的标签;技术培训基地的教室里,农户们还在翻看《技术标准手册》,讨论明年的种植计划。晚秋、陆承泽父子、老周、苏老实、刘红梅站在田埂上,看着满仓的粮食和远处的村庄,脸上满是欣慰。

陆承泽说:“农耕现代化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体系化的升级,只有良种、技术、维修、监督形成闭环,才能持续稳定丰产!” 陆文斌补充道:“下一步要继续推进品种迭代和技术创新,同时把我们的标准和经验推广出去,让更多地区受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凡人策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国民法医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经典收藏虚空塔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恐怖仙缘 谍战:我其实能识别间谍 综漫:人在原神,加入聊天群 抗战:我有个军火库 穿越综影:从下乡开始隐居幕后 穿越五零:我要啃小 柯南:我是道士,不是侦探 六零年,穿成了心机女主的垫脚石 带百亿物资,在70年代风生水起 星铁:杨先生,我想其中有些误会 重生七零,末世女的摆烂军婚 穿越星际,我娶了帝国最强o 年代文里的空间小神医 四合院之走不通的路就来打开 每首歌都爆火!你们说他是糊咖? 我在亮剑卖军火,打造超级独立团 
最近更新我在星际造四合院 最婆婆上身,从此宫斗第一名 惊!豪门血包竟是玄门大佬 斯内普的双世亡妻 剑来仙剑 洪荒系统:开局答盘古题 四合院何雨柱重生回贾东旭死前 重生农女来种田 变成小白毛,校花倒追我 签到冷宫,校霸追妻 穿越女尊之我好难啊! 天裁之镇妖 快穿,平平淡淡就是福 重生之独自绽放 下山后,七个千亿未婚妻找上门 我,阴间公务员 锦鲤厨娘在边关的团宠日常 轮回乐园:开局雷法坦度拉满 青铜星盘的讥咒 她称王,他们称臣 
饥荒年代种田忙 杨诚十八少 - 饥荒年代种田忙txt下载 - 饥荒年代种田忙最新章节 - 饥荒年代种田忙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