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

正在格式化中

首页 >> 大秦帝国风云 >> 大秦帝国风云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日不落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 我的谍战岁月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一品布衣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大秦帝国风云 正在格式化中 - 大秦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大秦帝国风云txt下载 - 大秦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8章 光武中兴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的洛阳,春和景明。南宫外的太学遗址上,不再是杂草丛生的荒芜,而是矗立起了崭新的讲堂与博士舍。朗朗的诵经声随风飘散,与宫城内传来的钟磬雅乐隐隐相和,共同谱写着帝国步入承平之世的序曲。硝烟散尽,刀兵入库,刘秀和他的臣子们,将治理的重心,从马背上的征战,彻底转向了书案前的构建。一场旨在重塑帝国灵魂、奠定长治久安之基的文化复兴与制度重建,在“光武中兴”的旗帜下,全面铺开。

一、尊儒重教,兴复秩序

未央宫前殿,一场关于设立“五经博士”的朝议正在进行。大司空窦融奏道:“陛下,暴秦燔书,典籍散佚;王莽乱制,经义乖张。今海内初定,当明章教化,以正人心。宜效仿武帝故事,置五经博士于太学,教授弟子,使圣人之道,复明于天下。”

刘秀深以为然。他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知儒家思想对于凝聚人心、规范秩序的重要性。“可。”他颔首道,“不仅洛阳太学需即刻恢复,更需诏令各郡国皆立学官,于县、道、邑、侯国设校、序,择乡里俊秀子弟入学受业。所需经费,由大司农及少府统筹支应。”

诏令既下,沉寂已久的儒家教育体系开始迅速复苏。洛阳城南,太学规模不断扩大,能容纳诸生逾万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汇聚于此,跟随《易》博士、《书》博士、《诗》博士、《礼》博士、《春秋》博士等十四位博学鸿儒,研习经典,辩论义理。朝廷对博士弟子员优容有加,不仅免除其徭役,学业优异者更可通过考核进入仕途,“明经”成为与“功勋”并重的一条晋身阶梯。

与此同时,刘秀自身也以身作则。每逢朔望,他常亲临辟雍(太学中举行礼仪的建筑),主持大射、养老之礼,聆听名儒讲经,与诸生问答。他尤其留意选拔那些通晓经术、品德端方的“循吏”出任地方长官,如曾任汝南太守、以德化民的欧阳歙,治理北海、政绩卓着的董宣等,皆因其儒者风范与治理能力而受到重用。一时间,朝野上下,研习儒学蔚然成风,被战乱中断的文化血脉,得以重新接续。

二、搜集坟籍,整齐故事

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所)之内,烛火常明。刘秀深知,典籍是文化的载体,是制度重建的蓝本。他下诏广泛求访天下遗书,无论是官府旧藏,还是民间私传,皆命人缮写,藏于兰台、东观(亦是宫廷藏书处)。许多在战火中散佚的先秦古籍、西汉文献,被重新发现和整理。

在这一过程中,一位名叫桓谭的学者引起了刘秀的注意。桓谭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尤好古学。刘秀多次召见他,询问经义及前代得失。桓谭常能引经据典,直言不讳,虽其“非毁俗儒”的言论有时让刘秀不悦,但其学识仍备受尊重。刘秀曾对桓谭言:“吾欲以谶决之,何如?”(我想用谶纬来决定事情,怎么样?)暗示了对当时流行的谶纬之学的兴趣。桓谭却沉默良久,然后直言:“臣不读谶。”并极力陈说谶纬并非儒家正道,劝谏刘秀应以经典为本。刘秀虽未完全采纳,但也并未因此加罪,显示了对学术讨论的一定包容。

除了儒家经典,刘秀也格外重视律令、仪注、故事的整理。他命太常、博士官等,参酌古礼与汉家旧制,重新厘定朝仪、宗庙、祭祀、舆服等制度,务求“文质彬彬”,既能彰显皇权威严,又能体现儒家理想的秩序感。这些制度的重建,使得帝国机器在和平时期的运转,逐渐摆脱了战时状态,回归到有章可循的轨道。

三、偃武修文,倡导节俭

与文化建设相呼应的是,刘秀在社会风气上大力倡导“偃武修文”与“躬行节俭”。他多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后宫用度也大为减省。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力求朴素,“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有一次,有外国进贡名马宝剑,刘秀欣赏之后,便下令将马用于驾鼓车,剑赐给骑士,自己并不留用。

他对皇子们的教育也体现了这一导向。皇太子刘强(后废)以及后来的太子刘庄(汉明帝),都被要求跟随儒师学习经传,刘秀时常亲自考问他们的学业,教导他们“宜遵履道,以克让为节”。他告诫功臣们:“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的欲望一旦满足,就容易放纵,贪图一时之快,忘记了谨慎避免刑罚的道理。你们功业远大,若想传承无穷,就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天比一天谨慎。)

这种自上而下的倡导,逐渐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昔日征战沙场的将领们,如邓禹、李通、贾复等人,也意识到“天下既定,偃武修文”乃大势所趋,纷纷“剽甲兵,敦儒学”,主动交出兵权,退居闲职,转而教导子孙研读经书。朝堂之上,争功诿过的武夫之气渐消,议经论道的文雅之风日盛。

四、抚慰遗民,彰显仁德

刘秀也注重通过文化手段来抚慰战争创伤,彰显新朝的仁德。他下令寻访并礼聘那些在王莽时期及战乱中隐居不仕的名士,如周党、严光、王良等。尽管有些人,如严光(子陵),坚持不肯出仕,宁愿归隐富春江垂钓,刘秀也予以尊重,并不强求,反而因此赢得了“尊贤下士”的美名。

对于前朝宗室,只要不涉及谋逆,刘秀也多采取宽容政策,赐予爵禄,使其得以奉祀先人。他甚至下令修缮西汉诸帝陵园,派遣官吏按时祭祀,以示对汉家正统的继承与尊重。这些举措,有效地安抚了那些仍心怀汉室的人们,促进了新旧政权之间的平稳过渡与社会各阶层的融合。

这一日,刘秀在南宫观德殿翻阅着刚刚由兰台整理呈送的部分典籍目录,其中包含了重新发现的《古文尚书》残卷以及一批西汉的政论文章。侍立在侧的太常卿奏报,太学博士弟子员人数已逾三千,各郡国上报已立官学近百所。

刘秀放下书卷,走到殿外,望着远处太学方向升起的袅袅青烟(可能是祭祀或炊烟),目光沉静而欣慰。他知道,武力可以征服土地,但唯有文化,才能征服人心,才能铸就一个王朝真正不朽的基石。他所推行的这一系列文化复兴与制度重建,或许不如战场上的冲锋陷阵那般惊心动魄,但其影响,却更为深远持久。

“治治之要,在于教化。”他轻声自语。帝国的肌体,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与失血后,正通过这些看似缓慢却坚实有力的文化滋养与制度重建,逐渐恢复着生机与活力。“光武中兴”的宏图,不仅在于疆域的统一,更在于文明的复苏与精神的提振。一个以儒学为指引,以文治为方略,讲求秩序、崇尚德教的新时代,正伴随着洛阳城头那轮和平的旭日,冉冉升起。而那位在战火中曾写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少年,如今正以一代中兴之主的气度,亲手为这个时代,描绘着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底色。在这片底色之上,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明章之治”,已然可期。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庶子夺唐 在陷入永恒黑夜前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华夏少年闯西甲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抗战之烽火燃血 修仙归来在校园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师士传说 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谍战:我的绝密生涯 民国谍影 风雨大宋 精灵之梦幻天团 
最近更新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 日曜南明 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 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 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 成语大搞笑 骏驰青霄 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 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 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 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 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 晚清三杰恩仇录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 
大秦帝国风云 正在格式化中 - 大秦帝国风云txt下载 - 大秦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大秦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