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起万劫生

亓原的瓜子

首页 >> 一念起万劫生 >> 一念起万劫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诡异人生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逆天剑帝 我的修炼时间和人不一样 神印王座 修仙:我的小法术能稳定升级 我!反派家主,开局剜瞳 双修魔尊,我以阴阳证帝位 超神宠兽店 从我的青春开始的影视之旅 
一念起万劫生 亓原的瓜子 - 一念起万劫生全文阅读 - 一念起万劫生txt下载 - 一念起万劫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17章 蝉鸣金秋·心障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长兴县的“狐嫁”风波平息后,暑气终于显出几分疲态,蝉鸣依旧聒噪,却少了盛夏的锐气,多了几分秋日的嘶哑。运河的水汽不再那般黏稠闷热,开始带上些许凉意。

白云观掩映在京郊苍翠的山林之中,古木参天,道观青瓦在渐起的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观内清幽,唯有风声穿过松柏的簌簌声,以及远处隐隐的诵经声,涤荡着尘世的喧嚣与血腥。

周玄策、孟青云、赵峰等人风尘仆仆地踏入白云观内镇异司正殿。碧落仙子依旧静默如影,无声无息地跟在孟青云身侧半步之后。

殿内檀香袅袅,白云道长盘坐于蒲团之上,鹤发童颜,目光深邃如古井。他并未起身,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众人坐下。

周玄策上前一步,神色沉凝,条理清晰地将长兴县冯家之事始末,从最初的妖气传闻、人丁失踪,到深入探查发现冯泊远的伪善与邪法,尸傀的狰狞,以及狐妖胡娘子为报恩而甘愿顶罪、最终心碎自散妖元的全过程,一一详述。他的声音平稳,不带过多情绪,却将那份“人心之毒”的阴冷与算计,以及“妖亦有情”的纯粹与悲怆,清晰地呈现在道长的面前。

赵峰肃立一旁,如同沉默的磐石,只是在周玄策提及冯泊远邪法取心尖血、残害至亲老仆时,浓眉紧锁,按在刀柄上的手背青筋微凸。

孟青云站在下首,看似在听,心神却远未安定。长兴县的一幕幕,尤其是胡娘子那双从痴情到绝望最终化为死寂灰烬的眼眸,如同烙印般刻在他心头。令他心神不宁的,是在山神庙中,因那纯粹妖情而引发的灵魂剧震——那些不属于“孟青云”的破碎画面:九天云阙、琼花玉树下的浅笑、云海孤峰上的孤寂身影……还有那套本能般使出、凌厉无匹却又带着万古孤寂的剑法。每一次回忆,都让他有种灵魂被撕裂又强行黏合的眩晕感。他下意识地紧了紧手中那柄朴拙的乌木杖剑,指尖传来冰冷的触感,却无法冷却心中的混乱。

“我到底是谁?”这个念头,如同附骨之疽,反复啃噬。

碧落的目光,看似落在殿中袅袅的香烟上,实则大部分心神都系在孟青云身上。她能清晰地感知到他体内灵力的细微波动,那是一种混杂着困惑、躁动与某种深埋力量即将破土而出的悸动。她袖中的手指微微蜷起,广陵仙君残魂的复苏比她预想的更快、更剧烈,那山神庙中的剑光……分明已是仙君昔日剑意的雏形。这让她既感欣慰,又隐隐担忧——孟青云这具凡俗少年的躯壳与心志,能否承受得住?

白云道长安静地听完周玄策的讲述,殿内陷入短暂的沉寂。良久,他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众人,最终落在虚空某处,发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

“人心之毒,远胜妖邪。”

这八个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妖物修行,或为长生,或为逍遥,其心或纯或欲,尚有迹可循,有法可制。然人心之欲壑,深不见底,贪婪、伪善、背叛、邪念……一念之差,便可化人成魔,祸及亲信,殃及无辜。那冯泊远,初时或有善念救下灵狐,然贪念一起,便坠入邪道深渊,以邪法续命,以亲信血肉为资粮,人性尽丧,与妖魔何异?反观那狐妖胡氏,虽为异类,却知恩图报,情根深种,至死无悔……其情可悯,其心可鉴。孰善孰恶?孰正孰邪?岂能以种族皮囊断之?”

道长的声音平和,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点明了此案最核心的警示。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周玄策:“玄策,你调度有方,明察秋毫,不为表象所惑,直指人心之恶,此案处理得当。”又看向赵峰:“赵将军勇猛果决,擒拿首恶,护卫周全,功不可没。”最后,目光落在孟青云身上,停留片刻,深邃的眼中似乎掠过一丝了然:“青云,你心思敏锐,洞察妖气本源之异,更于激战之中……有所突破,虽涉险境,亦是机缘。切记,守住本心,明辨真我,方为大道之基。”

孟青云心头一震,道长最后那句“明辨真我”,仿佛意有所指。他连忙垂首:“弟子谨记。”

白云道长微微颔首,袖袍轻拂。三道流光分别飞向周玄策、赵峰和孟青云。

周玄策接住的是一枚龙眼大小、通体浑圆的淡金色丹药,药香内蕴,灵气氤氲。“此乃‘玄元固魄丹’,于稳固神魂、提升神识大有裨益,于你日后推演案情、运筹帷幄当有助益。”

赵峰所得则是一枚赤红如火、隐隐有金纹流转的丹药,入手微烫。“‘九转烈阳丹’,可淬炼筋骨,激发血气,增益体魄,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飞至孟青云面前的,却是一枚通体莹白如玉、散发着清凉宁静气息的丹药,表面似有月华流淌。“‘冰心玉魄丸’,清心凝神,涤荡杂念,稳固根基,于你当前……最为相宜。”道长的话语意味深长。

孟青云恭敬接过,那丹药入手冰凉,一股清流瞬间顺着手臂蔓延,让他躁动的心神都为之一清。他再次躬身:“谢师尊赐丹。”

碧落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白云道长并未给她丹药,她也无需。道长只是向她投去一个心照不宣的颔首。

“此案虽了,然邪典残卷、炼制尸傀之术流毒未清,后续追查不可懈怠。玄策,你与赵将军再辛苦些,会同巡狩卫、风信堂以及京畿卫所,务必将冯泊远背后可能的邪道余孽及流散邪术清理干净。”白云道长吩咐道。

“弟子(末将)遵命!”周玄策与赵峰肃然领命。

“青云,”道长看向孟青云,“你心神耗损,且去静室调息,好生炼化丹药,稳固修为。近日若无要事,便在观中静修,莫要再沾外务。”

“是,师尊。”孟青云应下,这正是他此刻最需要的。

众人行礼告退。周玄策与赵峰低声商议着后续追查事宜,快步离去。孟青云则有些神思不定地走向后山专为内门弟子准备的清幽静室。

碧落无声地跟在他身后。

静室简朴,仅一蒲团,一矮几。孟青云盘膝坐下,将冰心玉魄丸置于掌心,试图运转灵力炼化。然而,甫一静心,那山神庙中胡娘子绝望的眼神、冯泊远狰狞的狂笑,以及那九天云阙的惊鸿一瞥、云海孤峰的万古孤寂……无数混乱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碎片,如同决堤的洪水,再次疯狂冲击他的识海!

“呃……”孟青云闷哼一声,脸色瞬间煞白,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体内刚刚被丹药压下的灵力再次失控般鼓荡起来,乌木杖剑在身旁发出不安的幽光。他感觉自己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即将倾覆的小舟,被两个截然不同的灵魂记忆撕扯着。陶谦的恨意,广陵的孤寂深情,孟青云自身的困惑……交织缠绕,难分彼此。

“定心!意守丹田!”清冷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在耳边响起。

一只微凉如玉的手掌,轻轻按在了孟青云的后心“灵台穴”上。精纯、浩瀚、清凉如月华般的仙力,如同汩汩清泉,瞬间涌入他混乱的经脉与识海。

是碧落。

那仙力并不霸道,带着一种奇异的抚慰与引导之力。它温和地梳理着孟青云体内狂暴乱窜的灵力,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干涸龟裂的土地;同时,一股清冷宁静的意念伴随着仙力渗入他混乱的识海,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投下一枚定海神针,强行将那些翻腾咆哮的记忆碎片暂时镇压、隔离。

孟青云浑身一震,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他贪婪地汲取着那股清冷仙力的抚慰,混乱的心神在碧落强大的引导下,艰难地一点点收束,重新沉入丹田。冰心玉魄丸的药力也被这精纯仙力激发,化作更浓郁的清凉气息,游走四肢百骸,涤荡着灵魂深处因记忆冲突而产生的灼热与痛楚。

冷汗浸透了他的内衫,但那股灵魂撕裂般的剧痛终于缓缓平息。他大口喘息着,如同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疲惫不堪,但识海中的风暴暂时被压制住了。

碧落缓缓收回手掌,脸色比平时更显一分苍白,显然这番强行镇压和疏导,对她而言也并非毫无代价。

“感觉如何?”她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少了几分往日的疏离。

孟青云缓缓睁开眼,眼中血丝未退,但混乱之色稍减。他看向碧落,眼神复杂,有感激,有困惑,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依赖:“多谢仙子……方才……那些画面,那些感觉……太真实了……仙子,我……”他想问,却又不知从何问起,那个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哽在喉间。

碧落静静地回视着他,月光从静室的小窗棂透入,在她清丽的侧脸上投下朦胧的光晕。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道:“守住你此刻的‘心’。‘孟青云’是你,‘陶谦’是你,那九天之上的身影……亦是你的一部分。莫要抗拒,亦莫要迷失。时间会给你答案。”她的目光落在他腰间的乌木杖剑上,“你的剑,会告诉你方向。”

就在这时,静室外传来极轻微的脚步声。碧落眸光微动,身影无声无息地淡化,如同融入月影,消失在静室角落的阴影里。

脚步声停在门外,是白云道长温和的声音:“青云,可好些了?”

孟青云连忙收敛心神:“师父,弟子好多了。”

白云道长推门而入,目光在室内一扫,掠过碧落消失的阴影处,眼中了然之色一闪而过。他走到孟青云面前,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和眼中的余悸,叹了口气:“心障已生,非丹药外力可速解。那‘冰心玉魄丸’需日日服用,静坐观想,徐徐图之。你近日便在此静修,观中俗务不必理会。”

“是,师父。”孟青云恭敬应道。

白云道长看着他,沉默片刻,忽然问道:“那位碧落仙子……似乎对你颇为关切?”

孟青云心中一跳,斟酌着词句:“仙子……宅心仁厚,见弟子心神不稳,方才出手相助。仙子……似乎……认得弟子灵魂中那不属于弟子的东西。”

白云道长捋须,目光深邃:“原来如此。她既愿助你,想必此中因果甚大。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青云,你灵魂之复杂,牵涉之深,恐远超贫道所想。好自为之,谨守本心,莫要被那‘光’吞噬,亦莫要因其迷失了脚下的路。”道长留下深邃目光,飘然离去。

静室门扉合拢。

孟青云独坐蒲团,紧握冰凉的冰心玉魄丸。

脑中现出一段更为幽深、不属于此生的记忆碎片:

阴风怒号,忘川水浊。奈何桥头,鬼影幢幢。

一名身着残破道袍、却气度孤绝如万载寒峰的青年道士,立于桥头,双目赤红,死死盯着桥畔那手拿汤碗的冥府仙子。他周身仙灵之气紊乱狂暴,带着毁天灭地的绝望与质问:“……天上……地下……再不相见!……断了念想……永做凡人!”

话音未落,他竟以凡人之躯爆发,攻向围困他的冥府守卫,最终撕开一道口子,狠狠撞向轮回通道的壁垒!

“广陵仙君!”只听得一声凄厉女声喊道。

轰然巨响中,他连同身体魂魄破碎!化作点点凄艳金光,四散飞溅!整个地府为之震荡!

混乱中,此视线的主人,也就是前世陶谦魂魄,眼中燃烧着不甘的复仇之火。他看着这惊天变故,一个疯狂的念头闪过——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猛地扑出队列,不顾阴差呼喝鞭打,贪婪地伸手抓向最近,也是最明亮的一缕金色碎片!那碎片入手灼热,带着无尽的悲恸与执念,瞬间融入他的魂魄!紧接着,他趁阴差忙于镇压混乱,奋力一跃,强行冲入了轮回漩涡……

“广陵仙君……残魂转生……碧落仙子……”

他低头,摊开手掌,月光下,那枚莹白的丹药静静躺在掌心,散发着宁静的气息。

“陶谦……孟青云……广陵仙君……呵呵……呵呵呵……”他捂住脸,“还真是……好精彩的……人生啊……”

秋夜深沉,山风穿过松林,发出呜咽般的声响。静室之内,少年闭目,心潮却如窗外起伏的山峦,再难平静。而少年灵魂最深处,一丝隐藏极深的魔煞印记,正在缓慢地运转,侵蚀他的灵魂,吞噬陶谦怨念和那一丝仙君情魄。

夏末初秋,绿意与金黄交织铺展开来。远眺山下,村庄炊烟袅袅,茅屋错落有致,田埂间农人俯身收割,一派祥和。抬眼望去,白云观后山的梯田蜿蜒层叠,层层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其间点缀着圆滚滚的南瓜与翠绿的西瓜,藤蔓攀爬处,紫亮的茄子垂挂累累。灵植药草园里,翠绿的薄荷叶随风轻颤,紫苏丛中缀着淡紫小花,金银花藤缠绕竹架而上,沁人心脾的幽香浮动。此起彼伏的蝉鸣在秋阳下织成细密的声浪,笼罩这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杂役弟子们蹲于垄亩间辛勤劳作,开始收割这一季的丰饶。

孟青云起身,推开静室的门。

修炼?打坐?引气入体?这些往日功课,此刻变得荒谬。他连“自己”都找不到了,修炼又有何意义?不过是给体内那两股随时可能爆发的力量添柴加火罢了。一股深重的疲惫和茫然席卷了他,那不是身体的倦怠,而是灵魂深处的怠惰与逃避。

秋日的阳光带着暖意,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阴霾。

他不想再待在这逼仄的、充满“自我”拷问的空间里。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观后的菜园和晒谷场。澄心正挥汗如雨地翻晒着金黄的谷粒,木耙在他手中翻飞,动作朴实而有力。汗水浸湿了他灰色的道袍后背,脸上却带着一种纯粹的、属于收获的满足笑容。旁边,小桃月挽着袖子,露出半截晒成小麦色的胳膊,正小心翼翼地用簸箕筛去谷子里的碎壳,小脸被秋阳晒得红扑扑的,像颗熟透的苹果。

“青云师弟!”澄心抬头看见孟青云,憨厚地笑着招呼,“今日没在静室用功?快来搭把手,这谷子晒透了,沉得很!”

孟青云脚步顿了顿,看着眼前这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劳作景象,心头那股无处着落的茫然似乎找到了一丝缝隙。他默默走过去,接过澄心递来的另一把木耙,学着澄心的样子,笨拙地翻动起谷粒。粗糙的木柄摩擦着手掌,沉甸甸的谷粒在耙下滚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一种久违的、脚踏实地的感觉从掌心传来。

“青云道长,你这手法可不如澄心哥哥熟练!”小桃月抬起头,咯咯笑着,眼睛弯成了月牙,“你看澄心哥哥翻得多均匀,你这儿一堆那儿一堆的。”

孟青云被她直白的话语说得有些窘迫,澄心连忙解围:“桃月别胡说,青云师弟是做大事情的,这些粗活自然生疏些。慢慢来就好。”

“做大事情也要吃饭嘛!”桃月不以为意,一边筛着谷子,小嘴一边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山下张婶家的老黄牛前天生了个小牛犊,可壮实了!李爷爷家的柿子今年结得特别多,红彤彤挂满树,他说是托了仙人的福,果子都格外甜呢……哦对了,村东头的王阿婆,上个月安详地走了,都九十多了,是喜丧。大家都说,今年庄稼长得好,真是个好年景……”

她的话语如同山涧清泉,叮咚流淌,讲述着山下村庄最寻常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丰收喜悦。没有惊天动地的妖邪,没有刻骨铭心的仇恨,也没有万古难消的孤寂情殇。只有最朴素的生存、繁衍、老去,以及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直接的感恩。

孟青云静静地听着,手中的动作渐渐不再那么生涩。桃月口中的世界,与他过往的成长经历和拜师以来接触到的精怪事件截然不同。自己那一十八年的成长经历,没受过任何苦楚,除了近两年被陶谦怨念折磨。那些精怪事件里充满了算计、背叛、悲情与毁灭,而眼前这片晒场,澄心的汗水,桃月的笑语,金黄的谷粒,却透着一种生机勃勃的安稳与希望。

“你们……不怕吗?”孟青云忍不住开口,声音有些干涩,“灵气复苏后,精怪也多了,山下也不太平。”

“怕,怎么不怕?……”小桃月好似想起什么心有余悸,“镇异司的修士和白云观的道士从河对岸的山上抓捕了两头好大的老虎和野猪,说是成了精的。不过老虎和野猪抓走之后,就太平啦。”

澄心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把汗,认真地说:“师父常说,妖邪祸乱是劫数,但人心向善,勤恳劳作,就是对抗劫数的根基。你看这谷子,春天种下,夏天除草,秋天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这就是最大的道理。”

桃月用力点头:“就是!而且有镇异司有白云观,有青云道长你们这些厉害的人保护着!我们只管把地种好,把日子过好!”她眼中是对未来的笃定和信任。

孟青云默然。这份“只管把日子过好”的简单信念,在此刻的他听来,竟有种撼动人心的力量。他想起长兴县的狐妖胡娘子,她的执着与毁灭,又何尝不是为了守护她心中那份“日子”?只是选错了方式,托付错了人。

接下来的日子,孟青云仿佛找到了一个暂时的避风港。他不再强迫自己打坐修炼,而是每日跟着澄心,做着观里最普通的杂事:劈柴、挑水、清扫庭院、晾晒药材、翻晒谷物。澄心为人憨厚踏实,话不多,但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孟青云在他身边,心绪竟也奇异地平静了不少。

小桃月更是成了晒场和菜园里的常客,她总是找各种理由跑来“帮忙”,实则大半时间都在叽叽喳喳地说着山下见闻,或是好奇地围着孟青云问东问西。

“青云道长,你见过最厉害的妖怪是什么样子的呀?”一日,三人坐在晒场边的石阶上歇息,桃月捧着一把刚炒熟的南瓜子,眨巴着大眼睛问。

孟青云看着远处连绵的秋山,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见过一只狐妖……”他将长兴县“狐嫁”的故事,隐去了一些过于血腥和涉及自身秘密的细节,讲了出来。讲冯泊远的伪善算计,讲胡娘子纯粹的报恩之心与最终的绝望自毁。

澄心和桃月听得入了神,时而发出低低的惊呼,时而露出不忍和愤慨的神情。

那冯泊远真是坏透了!简直比妖怪还可恨!”桃月气得脸蛋涨得通红,攥紧了小拳头。

“那狐妖……痴情至此……”澄心则是长长叹了口气,眼中盈满同情,“恩情再重,终究不该……唉,人心之毒,竟至于斯。”他下意识地重复了白云道长的话。

“才不是!分明是狐妖报恩之心太坚决……被人利用了……”小桃月似乎感慨更深。

“报恩何至于搭上性命?助他完成心愿、重整家业、或是危难时刻救他一命,都是报恩之道,怎能白白赔上一条性命?”澄心难得争辩,更不忘叮嘱桃月,“你万不可如此,须知生命至宝,岂能轻掷。”澄心语气郑重,目光灼灼地盯着桃月,仿佛要将这道理刻在她心坎上,“报恩本是善举,若搭上性命,便成愚忠。世间万事,皆需权衡轻重,莫让一个‘情’字,蒙蔽了心智。”

桃月不服气地撇了撇嘴,小拳头仍攥得紧紧的:“可那狐妖一片赤诚,只为还恩,难道不感人吗?换作是我……”她声音渐低,眼中泛起一丝迷茫,似在想象那决绝的场景。

澄心摇头叹息,语气软了几分:“感人自是感人,可代价太大。助人之道,贵在适可而止。譬如你平日帮忙拾柴、照料花草,皆是小善,何必学那飞蛾扑火?”他顿了顿,望向远处秋山连绵的轮廓,仿佛在借景喻理,“生命如这金秋蝉鸣,短暂却珍贵,当活出本心,而非为他人殉葬。”

孟青云在一旁静听,此时才缓缓开口,声音沉静如古潭:“澄心所言极是。报恩之心可嘉,但失了分寸,反成心障。那狐妖执念太深,终陷泥淖,当引以为戒。”

桃月听着,眼中迷茫渐散,化作一抹深思,她轻轻点头,喃喃道:“原来如此……报恩不该是绝路。”澄心见状,嘴角微扬,不再多言。秋阳斜照,晒场石阶上,三人沉默下来,只余蝉声聒噪,仿佛在应和着这生命的真谛。

听着他们的反应,看着他们脸上真实的喜怒哀乐,孟青云心中那团关于“我是谁”的乱麻,似乎被这平凡的对话暂时梳理开了一角。

在不远处的回廊阴影中,碧落仙子静静伫立。她并未现身,清冷的目光穿过秋阳,落在晒场上那三个身影上。她看着孟青云笨拙而认真地翻动谷粒,看着他被桃月的话语逗得偶尔露出的笑意,看着他讲述故事时眼中翻涌的复杂情绪——有对胡娘子的悲悯,有对冯泊远的厌恶,更有一种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对“平凡”的渴望与茫然。

碧落的心绪如秋水微澜。她能清晰感应到,孟青云体内那缕属于广陵的残魂碎片并未沉寂,反而在他参与这些凡俗劳作、感受人间烟火时,似被一种更温暖、更浑厚的力量所包裹。她看着孟青云接过澄心递来的水碗,仰头饮下,喉结滚动,水珠沿着下颌滑落,洇湿了衣领。

“广陵……”她在心底无声低语。

碧落最终没有上前。她只是悄然转身,裙裾拂过廊下微尘,如同融入秋光,消失不见。晒场上,金黄的谷粒在秋阳下散发着温暖而踏实的光芒,少年笨拙的劳作、少女清脆的笑语、道士憨厚的鼓励,交织成一幅——暂时隔绝了灵魂风暴的——充满生机的秋日画卷。

八月十五前夕,京城的秋意已浓。白云观内,丹桂飘香,金菊吐蕊,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祥和与一丝清冷的灵气。暮色四合,天边一轮将满未满的皓月已悄然升起,洒下清辉。

碧落静坐于她清幽小院的石桌旁,面前摊开着一卷上古阵法残篇,却久久未翻动一页。孟青云在澄心的影响下,心境似乎暂时找到了某种粗糙的平衡,但这平衡如同秋日薄冰,脆弱得随时可能碎裂。广陵残魂的悸动、陶谦怨念的蛰伏,都让她不敢有丝毫松懈。而凡间修行体系的草创,更是千头万绪。

就在她神思微凝之际,院门外传来小道童恭敬的通传声:“仙子,门外有位杨慎杨公子求见,说是……送中秋之礼。”

杨慎?碧落清冷的眸光微动。距他上次留书已过数月,她虽未回信,但他信中那份坦荡的困惑与纯粹的求教之心,她并未忘却。此刻中秋前来,是执着,还是……

“请他进来。”碧落的声音依旧平静无波。

片刻后,杨慎的身影出现在月洞门下。他身着月白色的儒生长衫,外罩一件薄薄的石青色夹袄,身形清癯挺拔,更显温润如玉。他手中提着一个朴素的竹编食盒,和一个细长的锦缎包裹。

数月不见,他眉宇间的书卷气未减,但眼神似乎更加沉稳内敛,行走间步伐稳健,隐隐透着一丝与之前不同的、引而不发的气息——那是引气入体后,灵气自然滋养带来的变化。

“学生杨慎,拜见仙子。”杨慎行至院中,对着碧落深深一揖,礼数周全,态度恭谨,眼中并无半分因未得回信而产生的怨怼或急切,只有纯粹的敬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杨公子不必多礼。”碧落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请坐。”

杨慎依言在石桌对面的石凳上坐下,将食盒和包裹轻轻放在桌上。

“冒昧打扰仙子清修,学生惶恐。”杨慎开口,声音清朗温和,“中秋将至,学生备了些家乡天水的粗陋点心,是家母亲手所制的胡麻月饼,味道尚可,聊表心意,万望仙子莫要嫌弃。”他打开食盒,一股混合着芝麻、蜂蜜和面食的朴实香气弥漫开来,里面整齐码放着几块油润金黄的月饼。

他又拿起那个细长的锦缎包裹,双手奉上:“此乃学生偶然所得的一支湖笔,笔锋柔韧,颇为顺手。学生愚钝,学问文章尚不足登大雅之堂,唯以此笔,遥祝仙子道业精进,永驻清辉。”他言辞恳切,礼物也选得极有分寸——家乡点心代表心意,一支好笔则契合读书人的身份,也是对碧落“智慧”的隐喻,贵重却不俗艳,更无半分暧昧。

碧落的目光扫过月饼和湖笔,最终落在杨慎的脸上:“杨公子有心了。观你气息,数月不见,已引气入体,看来那《道基初引录》并未束之高阁。”

杨慎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谦逊的笑意,并无被看穿的窘迫:“仙子慧眼如炬。学生确按舅父所言,尝试修习。说来惭愧,初时只为强身健志,通晓时务,未曾想竟侥幸引动了一丝天地之气。此乃意外之喜,亦是天地造化之奇。”

“哦?”碧落语调微扬,“既已踏入修行门槛,又身负科考之志。杨公子,你四月之问,心中可有答案了?”

这正是杨慎此行最想探讨的核心。他正了正衣襟,神情变得无比认真,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回仙子,学生心中,答案已明。”他语气坚定,“引气入体,窥见天地灵气之玄妙,学生方知此道之博大精深,亦知修士之力于护国安民确有大用。然,学生反复思量,扪心自问,所求者,非长生逍遥,非移山填海之能。”

他顿了顿,目光清澈而执着:“学生所求,仍是那圣贤书中所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灵气复苏,世道剧变,妖魔环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学生观京城内外,真正困扰黎民百姓者,除妖邪之祸外,更有吏治不清、赋税不均、冤狱难平、孤寡无依!修士之力,可斩妖除魔于一时,却难解这积弊日久、盘根错节的人间疾苦!”

他的声音渐渐激昂起来,带着读书人的热血与担当:“学生以为,此等沉疴痼疾,非仗剑所能尽除,非神通所能根治!需明律法以定规矩,需正人心以清吏治,需施仁政以安黎庶!这,才是固本培元、长治久安之道!修行之力,于学生而言,乃是‘器’。持此器,可强健体魄,清明神智,洞察世情之幽微,或可在将来身居庙堂、处置涉及修士妖魔事务时,多一分通晓与审慎,不致被人蒙蔽,亦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将修士之力真正用于‘护生’、‘安民’之正途!而非本末倒置,弃圣贤大道于不顾,去追求那缥缈的仙途。”

杨慎深吸一口气,眼中光芒愈盛:“故而,学生心意已决:明岁春闱,必全力以赴!若得幸登科,愿为一方父母官,解民倒悬,兴利除弊!修行之事,只作为辅弼心智、强身健体、通达时务之‘器用’,绝不动摇根本之志!此志,乃学生之本心所向,纵万难不易!”

一番话语,掷地有声。清晰的目标,坚定的抉择,对“力量”与“责任”的清醒认知,以及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朴素的执着,在这个灵气复苏、人心浮躁的时代,显得如此珍贵而有力。

碧落静静地听着,清冷的眼眸深处,第一次清晰地映入了杨慎的身影,不再是那个带着爱慕的书生,而是一个拥有独立思想、清晰道路和坚定信念的求道者。他那份“以修行辅弼心智、强身健体、通达时务,只为更好地践行圣贤之道、为生民谋福祉”的理念,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她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她想起了孟青云体内纠缠不清的残魂与怨念,想起了为情自毁的广陵,想起了为“报恩”而走向毁灭的胡娘子……力量的失控、情感的偏执、身份的迷失……这些困扰着修士甚至仙神的难题,在这个凡间书生身上,竟被他用最朴素的“本心”和“器用”之辨,梳理得如此清晰通透!

“持何器,行何路,当问本心所向……”碧落低声重复着自己当初的自语,又似在咀嚼杨慎的答案。她看着杨慎那双充满理想光芒却又无比清醒的眼睛,清冷的语调中罕见地带上了一丝极淡的、近乎赞赏的暖意:

“杨慎。”

她第一次直呼其名。

“你之本心,澄澈如镜。以修行之力为‘器’,以圣贤之道为‘本’,以济世安民为‘志’。此路虽艰,荆棘遍布,然心志既明,道亦不远矣。”

她微微停顿,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的青年,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红尘如舟,人心为舵。舵正则舟稳,纵遇惊涛骇浪,亦能破浪前行;舵失则舟覆,纵有移山倒海之力,亦难逃倾覆之厄。你今日所言所择,已得‘持舵’之要。愿他日身居庙堂,面对权势倾轧、利益诱惑、乃至修士力量的眩惑之时,仍能不忘今日之志,紧握此舵,不负此心,不负……这天下期盼安稳的黎民。”

这番话,既是肯定,更是期许,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醒。她看到了他选择的道路之艰难,更欣赏他此刻的清醒与坚定。

杨慎闻言,浑身一震。碧落仙子不仅肯定了他的选择,更将他心中的理念提升到了“持舵”的高度!这比任何具体的指点都更让他心潮澎湃,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站起身,对着碧落再次深深一揖,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激动:

“仙子金玉良言,字字珠玑,振聋发聩!‘红尘如舟,人心为舵’……学生必当铭刻于心,终生谨记!他日为官,定当以民心为镜,以律法为绳,以‘护生安民’为念,纵粉身碎骨,亦不敢负仙子今日教诲,不敢负生民之望!”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清辉流淌。碧落看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信念坚定的少年,清冷的眸光深处,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悄然触动。这个凡人书生,用他最朴素的理想和最清醒的认知,给她这个俯瞰红尘的仙子上了一课——关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力量与诱惑中,坚守本心,明辨器用,持舵前行。

“月饼留下吧。”碧落的目光落回那朴素的食盒上,声音依旧清冷,却不再如霜雪般拒人千里,“天水风味,想必有其独到之处。”

杨慎眼中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惊喜,仿佛比听到任何肯定都更让他开心。仙子收下了他母亲做的月饼!这是对他心意最大的接纳和尊重!

“是!谢仙子!”他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再次深深一礼,“学生……学生告退,不敢再扰仙子清修。愿仙子中秋安康,道体清和。”

他后退几步,转身离去,脚步轻快而坚定,身影很快消失在月洞门外。

碧落独坐院中,目光落在石桌上那盒散发着朴实香气的胡麻月饼上。她伸出手指,轻轻拂过食盒的边缘,指尖传来竹篾微凉的触感。

红尘如舟,人心为舵……

杨慎持舵,目标清晰,航向坚定。

而她自己呢?

孟青云那条船上,纠缠的残魂与怨念,如同混乱的罗盘和破损的帆,那舵……又该由谁来持?如何持?

她抬头,望向天边那轮将满的明月。清辉之下,书生离去的方向,似乎留下了一道名为“持守”的光芒,短暂却深刻地,照亮了她心中关于“情”、“道”、“引导”与“本心”的某些迷思。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学霸:回到初中当卷王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寻忆:武灵天下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绝世战神赘婿 汴京诡案手札 
经典收藏灰烬领主 修行,从照顾师娘开始 巨龙:我的两个龙妹一蠢一屑 我在崩坏世界苟到末日降临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嫡嫁千金 长生:一曲唢呐,送葬诸天仙帝 护短族长,族中量产气运之子 国运之战:我以妖族镇诸天 洪荒:我镇元子才是地道之主 赘婿神皇 系统:没有资源?我直接无限复制 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 御兽仙尊 全民求生之超凡领主 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艾泽拉斯战纪 污蔑我玷污皇嫂?我直接假戏真做 一代天神,系统签到无敌,我怕谁 不想当大师兄后我开始听到心声 
最近更新攻略仙尊报错后我改嫁天道之子 贴地武夫,谁教他炼剑起飞的? 全家皆大佬,团宠小凤凰撩遍绝色 天道严选,开局契约五个夫郎 灵修逆途乘风破浪 开局核聚变词条,圣女要吸干我? 原始人?不!我将进化为帝! 仙君,您的坟我挖错了! 全职业满级的我怎么是个牧师萝莉 剑傲川灵 杀手重生之毒妃传 如意请我去修真 无题岁岁 手持天道穿越,点化苍生就可无敌 山海少年遥 道宗大师兄 希腊神话之千万谋算,只为自由 穿进修仙界我重生成了仙尊 当众灭杀?反手编辑大帝人生 混沌萌主 
一念起万劫生 亓原的瓜子 - 一念起万劫生txt下载 - 一念起万劫生最新章节 - 一念起万劫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