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花园小区,一栋高档住宅楼下,警戒线已经拉起。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一具覆盖着白布的尸体静静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周围是忙碌的勘查人员和压抑的议论声。
季青一行人穿过人群,派出所的负责人立刻迎了上来,脸色凝重:“季队,你们来了。死者男性,初步判断是从12楼自家阳台坠落。但……现场有些地方不太对劲。”
季青戴上手套,蹲下身,轻轻掀开白布一角。死者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性,穿着家居服,面部因撞击已有些变形,但依稀能看出原本的相貌轮廓。
“报案人是死者的妻子,今早买菜回来发现的。”派出所民警介绍,“她说死者最近生意失败,情绪一直很低落,怀疑是自杀。”
老谭已经先一步上了12楼死者家中。阳台门开着,一只拖鞋掉落在阳台内侧,另一只随着死者掉在了楼下。客厅茶几上放着一个空了的安眠药瓶和半杯水。
“看起来确实像自杀。”陈锐观察着阳台,低声说。
“像,不代表就是。”季青目光锐利地扫过阳台栏杆。栏杆外侧靠近死者坠落位置的地方,有一道极其细微的、新鲜的刮擦痕,不像是自然磕碰造成的。她又走到茶几旁,拿起那个安眠药瓶,里面确实空了,但瓶身外部却异常干净,没有留下任何指纹。
“一个决心自杀的人,会在意药瓶上留不留下指纹吗?”季青将药瓶放进证物袋。
法医老周初步检查了尸体:“体表损伤符合高坠特征。但我在他指甲缝里,发现了一些非常细微的红色纤维和类似墙皮的白色碎屑。另外,他虽然是从12楼坠落,但根据着地姿势和损伤情况判断,他在落地前,可能就已经……意识不清或者失去行动能力了。”
红色纤维?墙皮碎屑?意识不清?
这些发现,让“自杀”的结论瞬间变得摇摇欲坠。
死者身份很快确认:张伟,42岁,“伟业”建材公司老板。公司近半年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欠下不少债务。
季青安排老谭带人详细询问张伟的妻子,了解其最近的具体行踪、精神状态、社会往来,尤其是债务情况和有无与人结怨。同时,核查安眠药的来源和处方。
陈锐则跟着技术队,对张伟的家进行更细致的二次勘查,重点寻找与红色纤维和墙皮碎屑可能匹配的源头,以及任何可能的搏斗或挣扎痕迹。
张伟的妻子王娟情绪激动,坚称丈夫是自杀。“他压力太大了!整天唉声叹气,说对不起我和孩子……他肯定是吃了安眠药,一时想不开就……”她泣不成声。
然而,老谭在询问小区保安和邻居时,得到了不同的信息。有邻居反映,昨晚深夜似乎听到张伟家传来过短暂的争吵声,但声音很快平息,没太在意。保安则提到,张伟最近并非总是愁眉苦脸,前几天还看到他精神不错地出门,说是去谈一笔“能翻身”的新生意。
另一边,技术队在张伟家书房一个不起眼的抽屉角落里,找到了一张被揉皱的名片,上面印着“宏图投资公司 项目经理 赵斌”,名片背后手写着一串电话号码。而在书房电脑的回收站里,恢复了一份已被删除的邮件草稿,是张伟写给这个赵斌的,内容语气急切,询问“款项何时到位”,并提到“若再拖延,将采取必要措施”。
同时,对张伟指甲缝里红色纤维的初步分析出来了,那是一种用于高档地毯或特定装饰布料的材质,并非张伟家中所有。墙皮碎屑的成分,也与张伟家中的墙体涂料不符。
案情分析会上,疑点汇总。
1. 现场疑点:阳台栏杆的异常刮痕、无指纹的安眠药瓶、死者可能提前意识不清。
2. 物证疑点:指甲内的异色纤维和墙皮碎屑(指向可能存在另一个现场)、来历不明的投资公司名片和删除的邮件。
3. 证词矛盾:妻子强调其抑郁自杀,但邻居听到争吵,保安反映其近期有“希望”。
“张伟的死,绝不是简单的自杀。”季青总结道,“他很可能是被谋杀,并被精心伪装成了自杀现场。凶手可能先在其他地方控制了他(第一现场,有红色纤维和特定墙皮),给他服下安眠药或使用其他手段使其意识不清,然后将他运回家中,从阳台抛下。”
她迅速部署:
“老谭,重点调查这个‘宏图投资公司’和赵斌!查清张伟与他们之间的资金往来和纠纷!”
“陈锐,带人排查张伟近期的所有行踪,尤其是昨晚!寻找可能与红色纤维和墙皮碎屑匹配的地点!”
“法医,尽快完成详细尸检,确认体内是否存在药物或其他毒素,以及准确死亡时间!”
季青走到白板前,在张伟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人希望我们相信他是自杀。那我们就偏要查清楚,他到底是怎么‘被’自杀的!”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