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河畔画室,新安装的智能调色机突然开始自动调配复古色调。云昭在画架前写生,电子猫在她脚边玩着颜料管,黄金铠甲沾上了赭石色的斑点。程自在举着手机,镜头对准那台正在吟诵《色彩心理学》的机器。
师姐,他指着App上错乱的色环数据,这台调色机从清晨就开始异常——给水彩画配出油画浓度,给油画却调出水彩透明度。
沈知白推了推眼镜,镜片上闪过光谱分析仪的异常读数:更奇怪的是,调色记录显示正在调用2002年的颜料配方,甚至要求画手使用早已停产的矿物颜料。
电子猫轻盈地跳上颜料架,尾巴挂坠变成光谱检测仪,对着自动挤色口发出警惕的震动。当画师试图重启时,机器突然朗诵:检测到特殊创作需求,正在匹配历史调色档案——建议您采用1998年的配色法则。
程自在的直播弹幕开始刷屏:
「画笔在跳芭蕾舞!」
「颜料在调色盘里开派对!」
「快看画布在自动晕染!」
突然,整个画室开始混乱——画架自动调整成不同角度,洗笔筒演奏竖琴曲,最老的那个石膏像竟开始变换光影角度。电子猫炸毛成绒球,黄金铠甲展开成防溅色护盾。
美术协会检查后发现,这是新引进的智能色彩系统,本意是通过科技辅助创作,但数据库错误接入了画室历年作品记录。现在系统正在同时执行不同年代的绘画标准,甚至给现代颜料配备传统的研磨工艺。
它非要我使用动物胶调色!年轻画手举着被拒绝的化学媒介抱怨,说我的现代材料不符合2005年的艺术规范!
显示屏闪现委屈表情:根据创作记录分析......话未说完就被电子猫一爪子拍出七彩光斑。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幅经过系统的画作都出现异常——数码作品浮现老式画框纹理,电子签名显示为手写落款。
当画室主人准备断电时,云昭轻轻按住调色键:你知道这间画室的故事吗?她讲述起这里的变迁:九十年代业余画友的写生聚会,千禧年第一批艺考生的奋斗,甚至某个暴雨天,老画师抢救作品的感人时刻。
画笔沙沙声逐渐变得流畅,画架上开始浮现老照片。当云昭说到去年画展时,社区居民争相参观的盛况时,所有颜料突然同步闪耀,在斜阳中映出妙笔生花的彩晕。
第二天调色机恢复了正常,但多了个时光调色盘功能。扫码会随机重现某年的经典配色,偶尔还会在创作时播放老画师的艺术见解。只有电子猫发现,深夜的画室里,系统会给熬夜创作的画家准备提神香氛。
而当新学员好奇为什么这里的色彩特别灵动时,老画友会指指那台偶尔会多调一分明度的智能机器——就像某个总爱说色彩要呼吸的老画师还在时那样。余晖里,斑驳的色块仿佛还跃动着往日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