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泛起鱼肚白,巷子里还浸着夜露的清润,熙和堂的朱漆大门便被陈松吱呀一声推开。他提着铜壶正准备洒扫门前的青石板,就见巷口拐过来三五成群的身影,说说笑笑地朝着这边来,为首的正是住在西街的张夫人,身后跟着几个衣着体面的妇人,还有两个年轻姑娘。
“陈小哥,沐大夫在吗?”张夫人脚步轻快,话音里带着几分急切,老远就扬着手打招呼。
陈松放下铜壶,拱手笑道:“张夫人早,我们家姑娘刚在后院洗漱完毕,这就出来了。”
说话间,沐熙已踩着布履从后院走出,一身月白色的素裙,袖口绣着几枝淡墨兰草,乌发松松挽成一个髻,仅用一根玉簪固定,脸上未施粉黛,却透着一股清润通透的气色。她见门口站了不少熟客,还有几张陌生面孔,便笑着迎上前:“各位姐姐、夫人早,快里头请,刚沏好的菊花茶,正好解解乏。”
“沐大夫可算找着你呢!”张夫人率先迈进门槛,目光在柜台和货架上扫了一圈,直言不讳道,“我们今日来,是想问你昨日在护理小院试用的玫瑰纯露和胭脂,什么时候能买?”
她这话一出,身后的几位妇人立刻附和起来。穿湖蓝色衣裙的李夫人接着说:“可不是嘛!昨日我家小姑子去护理小院做了养护,回来就给我带了点玫瑰纯露的试用装,我昨晚抹了点在脸上,今早起来皮肤滑溜溜的,一点都不干燥,连眼角的细纹都看着淡了些!”
旁边的年轻姑娘是城南布庄的少奶奶,脸颊透着红晕,怯生生地补充:“我听闻护理小院要提前半个月预约,实在排不上队,就想着来熙和堂问问,能不能先预订一套胭脂和口脂?昨日见我表姐试用,那胭脂颜色艳而不俗,涂在脸上像自然的好气色,实在让人喜欢。”
还有几位是跟着熟人来的,虽没试过,但听亲友把玫瑰纯露的清润、胭脂的细腻夸得天花乱坠,也都动了心,纷纷围上来打听价格和售卖时间。
沐熙请众人在堂内的八仙桌边坐下,陈松很快端上几盏冒着热气的菊花茶,茶汤清澈,飘着淡淡的菊香。沐熙亲手给各位倒了茶,才温和地开口:“多谢各位姐姐、夫人信任。昨日在护理小院试用的玫瑰纯露和胭脂,都是我前几日刚调试好的配方,目前还在做最后的稳定性测试,确保长期使用也不会伤皮肤。”
她顿了顿,见众人脸上露出些许失望,又补充道:“不过大家放心,正式售卖不会让你们等太久,半个月后,这批纯露、胭脂还有口脂就会批量制作完成,到时候熙和堂会正式上架,护理小院也会同步供应。”
“还要等半个月啊?”一位性子急躁的王夫人蹙了蹙眉,“我这皮肤最近换季干燥得厉害,昨日听试用过的姐妹说,那玫瑰纯露补水效果特别好,本想着今日能买一瓶先用着。”
沐熙笑着安抚:“王夫人别急,我知道大家心急想用。我今日回去就吩咐作坊,先挑出一批成品,明天一早就让人送到熙和堂来。到时候大家可以来免费试用,无论是纯露还是胭脂,都先在耳后或手腕内侧涂一点,观察一下,确认不过敏了再预订,这样也放心些。我们还有很多纯露,功效不同,到时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皮肤或者喜欢的味道购买。”
“还是沐大夫想得周到!”张夫人立刻点头,“咱们用在脸上的东西,稳妥最重要。你家的产品,我们向来信得过,之前你配的那款保湿膏,我用了半年,再也没起过干皮,气色都好了不少。”
“是啊是啊!”李夫人也连声附和,“我之前总爱长湿疹,胳膊腿上痒得难受,用了沐大夫配的药膏,没半个月就好了,而且再也没复发过。还有我女儿,常年面黄肌瘦,用了你给的养肤粉调在面霜里,这几个月下来,脸蛋都透着健康的红晕,看着就精神。”
旁边一位陌生的赵夫人也插话道:“我是听我表嫂说的,她之前总气血不足,脸色苍白,在你这儿调理了三个月,又用了你家的养肤产品,现在看着容光焕发,比同龄人年轻好几岁。昨日她试用了玫瑰纯露,特意让我来问问,说跟着沐大夫准没错。”
沐熙闻言,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能帮到大家,我也高兴。咱们做养肤产品,图的就是安全有效,无论是药膏还是纯露、胭脂,用料都是我亲自挑选的,花是我们自己种的,没有农药,胭脂也是从花中提取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有沐大夫这句话,我们就彻底放心了!”众人纷纷说道,原本有些急切的心情也平复下来,都约定好明天再来试用,确认不过敏后就预订。
又聊了几句养肤的小常识,沐熙耐心地解答了几位夫人关于换季护肤的疑问,才送众人出门。看着客人们满意离去的背影,陈松忍不住笑道:“沐姐姐,你这纯露和胭脂还没正式售卖,就这么受欢迎,以后肯定供不应求。”
沐熙笑着摇摇头:“受欢迎是好事,但品质不能马虎。明日送来的试用装,你要记得提醒大家,务必先做过敏测试,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告诉我。”
“放心吧沐姐姐,我一定记着。”陈松连忙应下。
送走客人,沐熙便回到堂内的诊桌后坐下。陈松早已将脉枕、纸笔、药材名录摆放整齐,刚整理好,就有一位老街坊牵着孙子走了进来,说是孩子夜里总咳嗽,睡不安稳。沐熙连忙让孩子坐下,仔细摸了脉,又看了舌苔,温和地问了几句饮食和作息,随后提笔开了一副润肺止咳的方子,叮嘱道:“这药煎的时候放两颗冰糖,早晚各服一次,忌辛辣油腻,多喝温水,三天后再来复诊。”
老街坊连声道谢,拿着方子去柜台抓药。刚送走这祖孙俩,又有几位病人陆续进来,有调理气血的,有关节疼痛的,还有来复查的。沐熙始终耐心细致,望闻问切,一丝不苟,遇到家境困难的,还会酌情减免药费,熙和堂的口碑,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积累起来的。
直到夕阳西下,巷子里的光线渐渐暗淡下来,最后一位病人满意离去,沐熙才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些酸胀的手腕。
“姑娘,该回陈家村了。”陈松收拾着诊桌,提醒道,“马车已经在门口备好了。”
沐熙点点头,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裙。走出熙和堂,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起她的裙角。马车缓缓驶离县城,沿着乡间小路往陈家村而去。路边的稻田已经开始泛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散发着淡淡的稻香。沐熙坐在马车内,掀开帘子看着窗外的景色,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马车行驶了近半个时辰,终于抵达陈家村。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村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煤油灯,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在乡间小路上洒下点点光晕。
沐熙让陈松和她去一趟工坊,沐熙去拿了一些样品。“辛苦你了。”沐熙将手里的装样品的箱子递给陈松,“这里面是样品,你明天一早带着这些回熙和堂。另外,你明天去请陈雪到熙和堂帮帮你,教教这些怎么用。没有过敏的客人需要购买,你们就登记好客人的预订信息,不要遗漏了。”
陈松接过箱子,应道:“好,我会做好的,我明天去找一下陈雪,让她来教教店里的伙计让他们学学怎么给客人试用。”
沐熙满意地点点头,“明天熙和堂的客人可能会很多,你多费心,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记下来,等我回去再说。”
“放心吧,沐姐姐,我会处理好的。”陈松用力点头。
交代完事情,陈松也收拾好了明天要带的东西,跟沐熙说了几句话,便回自己家去了。
沐熙独自坐在工坊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繁星,晚风轻轻吹过,带来阵阵花香。她想起明天熙和堂里客人们试用产品的场景,想起半个月后正式售卖的热闹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
她始终坚信,用心做好每一件产品,真诚对待每一位客人,时光不会辜负努力。熙和堂不仅是一个药坊,更是传递健康与美好的地方,而这些凝结着自然之力与匠心的纯露、胭脂,也必将给更多女子带来自信与光彩。
夜色渐深,露水打湿了院中的花草,带来丝丝凉意。沐熙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转身往家的方向走去。明天又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她需要养精蓄锐,迎接新的挑战。而熙和堂的故事,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期待中,慢慢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