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清史

夏中日

首页 >> 闲话清史 >> 闲话清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名门艳旅 抗日之铁血使命 大雪满风刀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史上第一纨绔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衣冠不南渡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闲话清史 夏中日 - 闲话清史全文阅读 - 闲话清史txt下载 - 闲话清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载涛:晚清军界的皇室身影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王府稚子:生于风云际会时

光绪十三年,醇亲王府内又添新喜,奕譞的第七子载涛降生。他的父亲奕譞彼时正处于晚清政治漩涡的中心,母亲是侧福晋刘佳氏——这位性情温婉的女子,将细腻的母爱悉数倾注在这个幼子身上。

载涛的童年,浸润在王府特有的庄重与雅致之中。庭院里的海棠开了又谢,他常踩着青石板路,追逐廊下穿梭的光影,或是蹲在假山旁,看蚂蚁搬家能看半个时辰。侍从们总爱逗他,说七爷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子,他便仰着小脸,露出缺了门牙的笑,清脆的笑声惊起檐下的鸽子,绕着红墙飞成一道灰影。

启蒙后,载涛进了王府书房。先生教他读《论语》,他却更爱听侍卫讲边关战事,那些金戈铁马的故事,在他心里埋下对军旅的向往。练字时,他总把笔画写得刚硬如刀,先生摇头说“失了温润”,他却偷偷在纸上画盔甲,线条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执拗。骑射场上,他不像兄长们那般追求精准,反倒喜欢策马狂奔,风拂过耳畔时,他总觉得自己是要奔向远方的将军。

二、少年初长成:军旅梦的萌芽

随着年岁渐长,载涛对军事的兴趣愈发浓厚。那时的晚清,军备废弛,甲午海战的硝烟虽散,耻辱却刻在每个有识之士心头。载涛常听父亲与幕僚谈论军务,听到“船坚炮利”“编练新军”等词,便悄悄记在心里,夜里对着兵书琢磨,常常忘了熄灯。

十五岁那年,载涛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封爵那日,他穿着簇新的朝服,却总觉得肩上的补子不如铠甲实在。宴席散后,他偷偷溜到马厩,翻身上马,在王府的空地上跑了一圈又一圈,仿佛这样就能离心中的军旅梦更近一些。

这期间,他娶了第一任妻子姜婉贞——出身旗人世家的姑娘,性子沉静,却懂他藏在玩笑话里的抱负。姜婉贞为他打理家事,也常听他讲那些关于军队的设想,偶尔轻声提醒:“王爷,空谈不如实干。”这话,载涛记了许多年。

三、负笈游学:西学军事的先行者

光绪二十八年,载涛迎来人生的重要转折。清廷决定选派宗室子弟赴国外学习军事,载涛自告奋勇,被派往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临行前,母亲刘佳氏为他缝了贴身的荷包,父亲奕譞拍着他的肩:“学真本事,回来能保家卫国。”

巴黎的街景与北京截然不同,马车换成了汽车,军装样式也更简洁利落。在索米骑兵学校,载涛从基础的马术练起,外国同学嘲笑他是“拖着辫子的少爷”,他便每天天不亮就去马场,摔了爬起来,直到能在奔驰的马背上精准射击,让众人刮目相看。他不仅学骑兵战术,还旁听步兵、炮兵课程,笔记本记了满满十几本,上面画满了武器草图和战术阵型。

课余时间,他常去参观欧洲的军工厂,看火炮如何铸造,军舰模型如何设计。一次在德国克虏伯工厂,他盯着一尊巨炮看了半晌,手指在炮身上轻轻划过,心里盘算着如何将这些技术引进国内。留学三年,他褪去了少年的青涩,眼神里多了坚毅,说起军事术语时,法语夹杂着汉语,却透着不容置疑的专业。

四、归国效力:军界崭露头角

光绪三十一年,载涛学成归国。此时的清廷正推行新政,编练新军成了当务之急。他被任命为练兵处军学司监督,负责新军的军事教育。上任第一天,他就去军营视察,看到士兵们还在用老旧的抬枪,操练动作散漫,当即让人取来在法国带回的骑兵操典,亲自示范踢正步——靴跟砸在地上,发出整齐的脆响,惊得士兵们不敢抬头。

他主导创办了多所军事学堂,从课程设置到教官选拔都亲力亲为。在陆军贵胄学堂,他常给学员讲课,不用课本,却能将欧洲各国的战术案例讲得绘声绘色。有次讲到骑兵冲锋,他索性翻身上马,在操场上演示迂回包抄的动作,马靴上的马刺闪着光,看得学员们热血沸腾。

这期间,他的家庭也添了新成员。姜婉贞为他生下长子溥佳,后来又有了次子溥侒、三子溥伸。他虽忙于军务,却总抽时间陪孩子们玩,教他们骑马射箭,指着地图告诉他们:“这是咱们的土地,将来要靠你们守。”

五、风雨飘摇:晚清政坛的起落

宣统元年,载涛的兄长载沣成为监国摄政王,他被委以重任,担任军谘大臣,掌管全国军务。此时的清朝已如风中残烛,革命党人活动频繁,地方督抚拥兵自重。载涛想凭一己之力整肃军界,却处处碰壁。

他提出建立一支由中央直接掌控的禁卫军,亲自担任统领。为了练出精锐,他每天天不亮就去营房,检查士兵的被褥是否整齐,粮食是否够吃。有次发现军需官克扣军饷,他当即下令革职,说:“士兵的血不能白流,饷银一分都不能少!”禁卫军的装备是当时国内最好的,步枪全是德国进口,骑兵的马靴都按欧洲标准定制,阅兵时军容严整,曾让外国使节暗自惊叹。

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载涛想推行军事改革,却遭到守旧派的阻挠;想调和满汉矛盾,却挡不住革命的洪流。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载沣急召他率军南下镇压,他看着地图上蔓延的战火,沉默良久,最终叹道:“军心已散,打不下去了。”

六、王朝落幕:乱世中的坚守

清帝退位后,载涛的生活一落千丈。他辞去所有职务,回到醇亲王府的老宅,靠着变卖字画和祖产度日。昔日的军谘大臣,如今常穿着打补丁的棉袍,在胡同里跟小贩讨价还价。有人劝他去投靠军阀,他摇头:“我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不能做对不起祖宗的事。”

姜婉贞去世后,载涛续娶了周梦云,后来又娶了金孝兰。两位夫人都勤俭持家,陪着他熬过最艰难的日子。孩子们渐渐长大,长子溥佳投身教育,次子溥侒学了实业,他常告诫他们:“不管世道怎么变,做人的本分不能丢。”

闲暇时,载涛会拿出在法国买的骑兵模型,擦拭得一尘不染。有时街坊邻居的孩子来玩,他就给他们讲马的习性,讲战术阵型,眼里的光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有次冯玉祥的部队路过,士兵们看到这位前清王爷在喂马,觉得稀奇,他却坦然道:“马通人性,比人可靠。”

七、新生之路:跨时代的军人

新中国成立后,载涛的生活迎来转机。他懂马术、熟军事,被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顾问。当穿着军装的工作人员来请他时,他摸着崭新的制服,眼眶湿了:“我这辈子,就想当个真正的军人。”

他发挥专长,为军队鉴别战马,编写骑兵训练教材。在军马场,他虽已年过花甲,却能一眼看出马的年龄和耐力,手把手教战士们驯马技巧。有次部队搞演习,他提出的骑兵迂回战术被采纳,事后年轻军官向他敬礼:“载顾问,您这招真管用!”他摆摆手,笑得像个孩子。

晚年的载涛,住在胡同里的四合院里,院里种着他喜欢的海棠。他常跟孩子们讲过去的事,不讲皇室的荣光,只讲在法国留学的苦,讲练兵时的难。有人问他恨不恨改朝换代,他说:“时代总要向前,能为国家做点事,就不算白活。”

1970年,载涛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临终前,他望着窗外的海棠花,轻声说:“这辈子,没辜负马,没辜负兵。”

载涛的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他是醇亲王府的七爷,是留洋归来的军事人才,是乱世中的守道者,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他的故事里,有皇室的兴衰,有军人的执着,更有一个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对初心的坚守。

八、清廷余晖:军界擘画与无奈困局

载涛在军谘大臣任上,对晚清军事革新有着近乎执拗的投入。他深知旧式军队的积弊,力主以西方军制为蓝本,整饬军纪、统一装备。为了推动禁卫军建设,他几乎住在营房里,亲自审定军服样式——摒弃宽袍大袖,改用收腰紧身的西式军装,帽檐上缀着精致的徽章,连绑腿的缠法都参照德国陆军标准。

那时,他的长子溥佳已到启蒙年纪,载涛特意请了位曾留学日本的先生,不仅教经书,更教算术、外语。每日清晨,他会带着溥佳去禁卫军操场,看士兵们操练。“你看他们的步伐,”载涛指着踢正步的士兵,对儿子说,“一步是一步,这叫纪律,国家就靠这个撑着。”溥佳似懂非懂,却记住了父亲眼里的郑重。

1909年,载涛率团出访欧美考察陆军。在英国皇家骑兵学校,他换上校官制服,与教官一同策马演练冲锋战术,马刀劈出的寒光映在他脸上,全然不见皇室贵胄的骄矜。随行的官员私下议论:“七爷是把心都扑在军务上了。”他却在日记里写道:“他山之石,可攻我玉,若能为华夏练出虎狼之师,纵负骂名亦无妨。”

然而,改革的阻力远超想象。守旧派大臣嘲讽他“数典忘祖”,地方督抚对中央编练新军阳奉阴违,军费更是捉襟见肘。载涛多次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甚至与庆亲王奕匡当庭争执,气得拂袖而去。回到王府,姜婉贞见他脸色铁青,递上一杯热茶:“朝堂事难,你且保重身子。”他握着妻子的手,指尖冰凉:“我怕来不及了。”

这期间,次子溥侒出生。载涛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看着他皱巴巴的小脸,忽然生出一丝脆弱:“若将来世道安稳,让他学门手艺,别沾军政的边。”话虽如此,他仍在溥侒满月时,送了一把迷你骑兵刀当礼物,刀鞘上刻着“保家”二字。

九、民国乱世:从云端到尘埃的坚守

1912年清帝退位,载涛的军职被免,昔日车水马龙的醇亲王府七爷府,渐渐冷清下来。他遣散了大半佣人,将禁卫军的旧军装仔细叠好,锁进樟木箱底,换上了素色棉袍,倒像个教书先生。

为了养家,他开始变卖家中物件。先是把法国带回的望远镜卖给了古董商,接着又将书房里的西洋钟换了米粮。有次,溥佳看到父亲蹲在胡同口,跟收废品的讨价还价,手里拿着的竟是当年出访时获赠的银质勋章。溥佳红了眼眶,载涛却拍拍他的肩:“物件是死的,人是活的,能换口吃的,不丢人。”

姜婉贞身体本就孱弱,经不住这起起落落,1925年撒手人寰。载涛在灵前守了三天三夜,手里攥着她生前为他缝补的袜底,喃喃道:“你说要看我练出好兵,我没做到……”那一年,三子溥伸刚满五岁,抱着父亲的腿哭着要母亲,载涛把他搂在怀里,泪水第一次当着孩子的面落下。

后来续娶的周梦云,是位读过书的旗人女子,性子泼辣却能干。她带着载涛清点家底,把用不着的首饰、家具列了清单,自己去琉璃厂变卖,回来时总能带回几个铜板和一串糖葫芦,分给孩子们。金孝兰则温顺细心,每日为载涛浆洗衣物,夜里在灯下做针线活补贴家用。载涛常说:“我这后半辈子,亏得有你们。”

民国初年,各路军阀轮番掌权,有人想请载涛出山任职,许以高官厚禄。张作霖派副官来请他去东北当军事顾问,载涛指着院里的老槐树:“我就像这树,挪了地方活不成。”曹锟亲自登门,说要给他个总长职位,他淡淡道:“我不懂民国的规矩,怕是误了您的事。”

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子女教育上。溥佳想学外语,他便托人找了位前清同文馆的老先生,学费不够,就用一件狐皮大衣抵账。溥侒对机械感兴趣,他咬牙买了套进口工具,陪着儿子拆修旧钟表,手指被零件划破了也不在意。“不管是大清还是民国,”他对孩子们说,“有门真本事,才能站得住脚。”

那时,胡同里的孩子常围着载涛,听他讲在法国骑马的故事。他会捡起树枝在地上画骑兵阵型,讲得眉飞色舞,仿佛又回到了索米骑兵学校的操场。有孩子问:“王爷,您还能骑马吗?”他挺直腰板:“当然能!”第二天,他真的借来一匹老马,在胡同口慢慢骑了一圈,虽然动作迟缓,眼神却依旧明亮。

十、父子殊途:子女的时代抉择

载涛的子女们,在乱世中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却都带着他骨子里的韧劲。

长子溥佳,早年曾陪溥仪读书,见证了伪满洲国的荒诞。他看透了傀儡政权的本质,借故回到北平,拒绝再与溥仪往来。抗战时期,他在辅仁大学教外语,暗中帮助过不少进步学生。载涛知道后,没多说什么,只是把珍藏的一本《英华大词典》送给儿子:“守住良心,比什么都重要。”

次子溥侒,果然如载涛早年期望的那样,专注实业。他考入北洋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在天津一家兵工厂当工程师。抗战时,工厂被日军接管,他宁愿辞职回家,也不愿为侵略者造武器。载涛见他失业在家,反而欣慰:“饿肚子事小,失节事大。”后来溥侒辗转到重庆,参与兵工生产,为抗战出力,也算间接圆了父亲的“强军梦”。

三子溥伸,年纪最小,性子最活泛。他没走哥哥们的路,而是在北平开了家小书店,卖些新旧书籍。载涛常去书店帮忙,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看往来顾客,偶尔与人聊几句书里的故事。有次,有人认出他是前清七爷,惊讶道:“您怎么屈就在这儿?”他笑答:“书里有天地,比王府自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平局势动荡。载涛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指着院里那棵老槐树:“你们看这树,风吹雨打这么多年,根扎在土里就倒不了。你们也一样,不管世道怎么变,守住根,别跑偏。”

那时,载涛已年过花甲,却依旧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在院里打一套自创的拳术,动作虽慢,一招一式都有章法。他常对孩子们说:“我这辈子,从骑马到喂马,从朝堂到胡同,啥坎儿都经过了。人啊,就得像马一样,受得住惊,耐得住劳。”

民国三十八年,北平和平解放。载涛站在胡同口,看着解放军战士列队走过,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忽然红了眼眶。他对身边的溥佳说:“你看,这才是我当年想练的兵。”那一刻,仿佛半生的遗憾与执着,都有了归宿。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四合院:众里寻她千百度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庶子夺唐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道士不好惹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抗日之铁血使命 北宋大丈夫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谍云重重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民国之谍影风云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军工科技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修仙归来在校园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大秦:自曝穿越,主打一个坦诚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最近更新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 双经问渡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风起赣南 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闲话清史 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 封御三国:潜龙问鼎 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穿越我有招兵系统 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 暗尘明月楼 穿回渭北做刀客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 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 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 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 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 
闲话清史 夏中日 - 闲话清史txt下载 - 闲话清史最新章节 - 闲话清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