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石阴影下,江流与火鳞蛇陷入了短暂的对峙。蛇信吞吐,冰冷的杀意与熔岩湖的灼热形成诡异反差。江流水体核心微微起伏,刚才那瞬间的极致沸腾虽逼退了攻击,却也让他消耗不小,更意识到在这绝地,丝毫不能松懈。
火鳞蛇显然不愿放弃这送到嘴边的“异类”,它盘踞着,寻找着下一次攻击的机会。江流心知久守必失,必须主动打破僵局。
他不再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蛇身上,而是分出一部分心神,全力感知脚下这片冷却的熔岩地块,以及更深处的地脉波动。他需要借助环境,而不仅仅是自身的力量。
就在火鳞蛇身躯微微后缩,即将再次弹射的刹那,江流动了!他不是攻击蛇,而是将一股强大的精神意念混合着刚刚吸收的一丝地火能量,狠狠“砸”向火鳞蛇盘踞位置下方的岩层某处薄弱点!
那处岩层内部,恰好有一条极其细微、几乎枯竭的地热缝隙!
“咔嚓!”一声轻微的脆响,本就不稳定的岩层在内外力量的冲击下,猛地裂开一道缝隙!一股不算强烈、却足够灼热的地煞之气混合着少量岩浆,如同被踩了尾巴的毒蛇,猛地从裂缝中喷涌而出,正好冲击在火鳞蛇盘踞的位置!
“嘶——!”火鳞蛇被这突如其来的、来自脚下的攻击打了个措手不及,灼热的地煞之气烫得它鳞片翻卷,它惊惶地扭动身躯,迅速游开,躲得远远的,再不敢靠近这片“诡异”的区域。
江流暗暗松了口气,这一下对心神和能量的操控要求极高,所幸成功了。他不再理会那逃远的火鳞蛇,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修炼上。
经过刚才的对抗和操控,他发现自己对地火能量的感知似乎敏锐了一丝。他尝试着将更多心神沉入脚下,去“倾听”那来自大地深处的脉动。起初只有一片混沌的灼热与轰鸣,但渐渐地,他捕捉到了一些规律性的“流淌”感——那是地火能量在地下脉络中运行的轨迹。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自身水体,不再仅仅覆盖冷却熔岩的表面,而是如同植物的根系,缓缓向着岩层更深处、那些地火能量相对“温和”流淌的区域渗透。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且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触及过于狂暴的能量流,他的水体瞬间就会被冲散或蒸发。
但回报也是巨大的。这些在地脉中缓慢流淌的能量,比地表活跃的岩浆更加精纯、厚重,虽然吸收起来依旧痛苦艰难,却少了几分毁灭性的暴戾,多了一丝可以被引导、炼化的可能。他的水体在这股精纯地火的淬炼下,杂质仿佛被一点点煅烧殆尽,变得更加通透、凝练,暗金色的光泽越发深邃,甚至边缘处开始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如同金属般的质感。
接触精纯地脉能量(缓流支脉)……能量分析:厚重、精纯、蕴含大地本源意志……
深度吸收中……本体正在被淬炼提纯……耐受度缓慢提升……
时间在极致的痛苦与缓慢的收获中流逝。江流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工匠,一点点地雕琢着自身。他不再追求体积的快速增长,而是专注于“质”的提升。他对【温度控制】的掌握更加出神入化,如今已能在维持整体形态稳定的前提下,让局部区域长时间保持高温或瞬间切换温度。他甚至开始尝试,将吸收的地火能量与自身水体更深层次地融合,而不仅仅是存储在核心。
然而,熔岩湖的危机无处不在。就在他沉浸于修炼时,一股远比火鳞蛇强大、充满了贪婪与毁灭气息的意念,猛地从熔岩湖中心方向扫来,如同无形的探照灯,掠过他所在的区域!
是那头熔岩地熊!它似乎察觉到了这边细微的能量波动!虽然意念只是一扫而过,并未停留,但那瞬间的威压让江流的水体几乎凝固,意识都为之震颤!
“不能待在这里了!”江流心中骇然。地熊的领地意识极强,刚才的动静或许已经引起了它的注意。边缘区域尚且如此,若它亲自前来探查……
他果断停止了修炼,将渗透进岩层的水体缓缓收回。感受着体内更加凝练、精纯的力量,以及那明显提升的耐热能力,他知道这次的收获已经足够巨大。
他悄然离开曜石阴影,不再沿着原路返回,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偏僻、靠近环形洼地边缘峭壁的路径,准备绕行离开这片区域。
就在他贴着陡峭的岩壁,小心翼翼地向北移动时,忽然感知到侧上方一处不起眼的岩缝中,传来一阵奇异的能量波动。那波动极其微弱,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锋锐和炽热,与他吸收的地火能量同源,却又更加凝聚、纯粹。
他心中一动,操控水体如同壁虎般爬上岩壁,靠近那道裂缝。裂缝很窄,内部幽深。他将一丝极其细微的水流探入其中。
触感传来——那裂缝深处,竟然凝结着几颗指甲盖大小、通体赤红、晶莹剔透如同红宝石般的地火结晶!这些结晶是地火能量在特定条件下极度凝聚、沉淀而成的精华,蕴含着远超普通熔岩的精纯火元!
真是意外之喜!江流强忍住激动的心情,小心地用水流包裹住一颗最小的地火结晶,将其缓缓从岩缝中“取”出。结晶入手(水流包裹),立刻传来一股精纯而温和,却又无比凝练厚重的热流,比赤焰草和普通地火能量更加易于吸收和炼化!
他不敢多取,此地不宜久留。将这颗地火结晶纳入核心深处妥善保存后,他立刻加速,沿着峭壁快速离去。
身后,熔岩湖依旧翻滚,热辣滚烫,散发着无尽的危险与诱惑。而江流,带着地火淬炼后的更加坚韧的“身体”,以及那颗意外获得的地火结晶,继续向着山脉更深处,向着那传说中雷霆与毁灭交织的险地,坚定的前行。此次地火锻魂,江流收获颇丰,但他的“欠烧”之路,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