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京城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街头巷尾挂满了各色花灯,百姓们携家带口出门赏灯,整座城市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灯海。
但对于苏明远来说,今天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状元宴。
这是朝廷的惯例,每年元宵节,都会在琼林苑举办盛大的宴会,邀请历届状元参加。这不仅是一次聚会,更是一次展示,让天下读书人看到,金榜题名者能得到何等荣耀。
苏明远穿上崭新的官服,戴上乌纱帽,在李安的陪同下前往琼林苑。
琼林苑位于皇城西侧,是专门用于举办重大宴会的场所。园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尤其是那片琼林,在月光下更显得如梦如幻。
到达时,门口已经停了许多轿子和马车。衣着华贵的官员们三三两两走进园中,有的低声交谈,有的高声笑谈。
苏大人!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苏明远转头,看到了礼部侍郎胡旦。
胡大人,别来无恙。他拱手道。
好得很。胡旦笑道,今年的状元宴格外盛大,听说陛下也会出席。走,我们一起进去。
两人并肩走进琼林苑。
园中已经搭起了巨大的宴席棚,数十张桌案整齐排列,每张桌上都摆着精美的酒菜。四周挂满了花灯,将整个宴会场地照得如同白昼。
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赴宴的状元们——
有年过七旬的老者,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
有正值壮年的官员,身居高位,谈笑风生;
也有像苏明远这样的年轻俊杰,意气风发,前途无量。
诸位!一个宏亮的声音响起,今日状元宴,乃是我朝盛事。在座诸位,都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朕能与诸位共度良宵,实乃朕之幸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皇帝在内侍的簇拥下,缓步走入宴会场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跪拜。
诸位免礼,赐座。皇帝笑容满面,显然心情很好。
众人落座后,宴会正式开始。
先是歌舞表演,宫廷乐师奏起了优雅的乐曲,舞姬们翩翩起舞,身姿曼妙。
然后是诗词唱和。几位文采出众的状元即兴赋诗,吟咏元宵佳节,赞美盛世太平。
气氛热烈而和谐。
苏明远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一边应酬着周围的同僚,一边观察着这场盛大的宴会。
他注意到,虽然大家表面上其乐融融,但实际上却泾渭分明——
有的状元聚在一起,谈论朝政,显然是位高权重的实权派;
有的状元相对沉默,只是礼貌性地微笑,应该是在地方任职或者已经致仕的;
还有一些年轻的状元,像他一样,还在努力适应官场的规则。
苏兄!一个激动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苏明远抬头,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李昊,他的同年进士,当年一起考中进士,虽然李昊只是二甲,但两人在京城时关系不错。
李兄!苏明远惊喜地站起来,好久不见,你这些年去哪了?
我被派到江南做县令了。李昊拉着苏明远坐下,这次是专程回京参加宴会的。苏兄,你可了不得啊,现在都是三司使了!
哪里哪里。苏明远谦虚道,李兄在地方上,一定也是政绩斐然吧?
政绩?李昊苦笑了一下,别提了。地方上的事,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他压低声音,不过,听说苏兄在京城可是风生水起啊。税赋改革、外交斡旋,还和杨尚书斗了一场……这些事,连江南都传遍了。
都是些无奈之举。苏明远叹道,李兄,你在地方上,可有遇到什么困难?
困难太多了。李昊摇头,上面要政绩,下面要实惠,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有时候想做点实事,却处处掣肘;有时候不想做的事,却不得不做。
他顿了顿,苏兄,我有时候在想,当初我们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让苏明远沉默了。
是啊,当初为什么要读书考试?
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荣华富贵?还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造福百姓?
李兄,你现在……后悔了吗?苏明远问。
后悔倒谈不上。李昊想了想,只是有时候会困惑。我们在朝为官,到底改变了什么?百姓的生活真的因为我们而变好了吗?
正说着,旁边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李贤侄,苏贤侄,你们也在这里!
两人转头,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走过来,正是二十年前的状元——现任翰林学士的王禹。
王大人。两人连忙起身行礼。
坐坐坐,今天是宴会,不必多礼。王禹摆手,我刚才听到你们在讨论,为官的意义?
是的。李昊道,晚辈确实有些困惑。
这很正常。王禹笑道,当年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刚入仕时,满腔热血,想要改变世界。但很快就发现,现实远比想象复杂。
那王大人是如何克服这种困惑的?苏明远问。
克服?王禹摇头,我没有克服,只是学会了接受。
他端起酒杯,年轻人,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当年我在地方做知州,发现当地有个恶霸,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我想抓他,给百姓出口气。
结果呢?
结果发现,这个恶霸的背后,是朝中一位权贵。王禹苦笑,那位权贵给我写了封信,委婉地提醒我,不要多管闲事。
那您……
我犹豫了很久。王禹道,最后,我还是没有动那个恶霸。因为我知道,如果动了他,我的仕途就完了。而我的仕途完了,就再也帮不了其他百姓了。
李昊沉默了。
苏明远也陷入沉思。
这是一个典型的道德困境——为了保全自己,继续做一些小的好事,而放弃追求更大的正义。
这样做,对吗?
王大人,您不后悔吗?苏明远问。
后悔。王禹坦然道,每次想起那些被恶霸欺压的百姓,我都会后悔。但我也知道,如果当时我不妥协,现在的我早就被贬到天涯海角去了,什么也做不了。
他顿了顿,所以你们看,为官之道,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我们不是圣人,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改变一切。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多做一点好事。
但这样的话……李昊迟疑道,我们和那些混日子的官员,又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王禹正色道,混日子的官员,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能捞就捞,能贪就贪。而我们,虽然也要妥协,但底线还在,心中还有百姓。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宴会继续进行,但苏明远的心情却有些沉重。
王禹的话,让他看到了另一种现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理想,不是所有人都能战胜现实。
大多数人,包括很多状元,都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学会了妥协。
这是悲哀,还是成熟?
苏大人。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苏明远转头,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是去年的新科状元——陈尧叟。
陈状元。苏明远拱手,久仰大名。
哪里哪里。陈尧叟谦虚道,苏大人才是我辈楷模。听闻您推行税赋改革,打击贪腐,真是令人钦佩。
过奖了。
苏大人。陈尧叟忽然压低声音,晚辈有个问题,一直想请教。
请讲。
您觉得……一个人在官场,最重要的是什么?陈尧叟认真道,是能力,是背景,还是运气?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苏明远想了想,认真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初心。
初心?陈尧叟一愣。
对,初心。苏明远道,你当初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考取功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诱惑、什么困难,都不会迷失方向。
可是……陈尧叟迟疑,有时候,坚持初心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
那就要看,你愿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了。苏明远平静道,如果你只想升官发财,那很简单,跟对人、站对队、做对事就行了。但如果你想要真正做点什么,那就要准备好付出代价。
陈尧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宴会进入了高潮——皇帝亲自为在座的状元们敬酒。
诸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皇帝举杯道,朕希望诸位能够齐心协力,为国效力,不负当年金榜题名的荣耀!
愿为陛下效死!众人齐声道。
酒过三巡,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
有人开始吟诗作赋,有人开始谈论朝政,也有人开始攀谈关系、交换利益。
苏明远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这就是状元宴,这就是功名之后的世界。
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却是另一个江湖,充满了利益交换、人情往来、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