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吏部来人,苏明远在正厅又接待了几波访客——有求他办事的同僚,有探听消息的门生,还有一位想攀附关系的商人。
他应对得游刃有余,该承诺的承诺,该推辞的推辞,话说得滴水不漏。这些年历练下来,他早已深谙官场之道,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人该结交,什么人该远离。
可当夜幕降临,众人散去,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时,那种深深的疲惫感便涌了上来。
不是身体的疲惫,而是精神上的。
就像戴着面具演戏,演得久了,连自己都分不清哪张才是真正的脸。
管家送来晚膳,他随意用了几口便推到一边。食不知味,只觉得索然无味。
夜色渐深,府中下人们陆续歇息。偌大的宅院里,只有他的书房还亮着灯火。
苏明远取出白天写给自己的那封信,又重新读了一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虽然身为户部侍郎,掌管着天下钱粮,可是他有多久没有真正接触过普通百姓了?
上一次见到农民,还是三年前巡视河工的时候。但那次有地方官员陪同,所见所闻都经过精心安排。那些被挑选出来接受问询的百姓,说的都是感激朝廷、称颂德政的话。
真实的民间疾苦,他又知道多少?
苏明远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下几本档案。这些是户部历年收集的各地赋税情况和民生报告。他一本本翻阅,看着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化的汇报,心中愈发不安。
一个地方官员在报告中写道:本县今岁风调雨顺,秋收丰登,百姓安居乐业,钱粮如期征缴,民间无有怨言……
可苏明远知道,这个县正是王先生信中提到的那个县。所谓风调雨顺,实际上遭了旱灾;所谓秋收丰登,其实歉收严重;所谓民间无有怨言,实际上早已怨声载道。
这些报告,字字都是谎言。
而他这个户部侍郎,每天批阅的就是这样的报告。
苏明远合上档案,闭上眼睛。他忽然想起在现代做研究时,导师常说的一句话:不要只相信二手资料,要去做田野调查,要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体验。
那时候,为了写一篇关于宋代税赋制度的论文,他曾经查阅了大量史料,分析了无数数据。他以为自己很了解宋代的税收制度,了解它的利弊得失。
可现在他才发现,那些史料和数据都太过抽象。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无数个真实的家庭,无数个活生生的人。
当加征三成这个冷冰冰的数字变成李家二郎不得不辍学,变成某个农民不得不卖掉耕牛,变成某个家庭交不起税而家破人亡……它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他在现代读史料时能理解的东西,和他现在身处其中、亲身经历的,根本就是两回事。
苏明远睁开眼睛,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一幅字上——那是他自己写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多么讽刺。
他居于庙堂之高,可他忧的真的是民吗?还是只是忧着如何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如何在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
窗外传来夜莺的啼鸣,清越悠长,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动听。
苏明远走到窗前,推开窗户。秋夜的凉风扑面而来,带着桂花的香气。
京城的夜晚,灯火辉煌。远处的皇宫金碧辉煌,近处的权贵府邸张灯结彩。这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可在这繁华背后,又有多少人在为生计发愁?
他想起了故乡的夜晚——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灯火,夜幕降临后,整个村庄就沉入黑暗之中。偶尔有几点微弱的灯光,那是哪家还在秉烛纺织,或者是哪个学子还在挑灯夜读。
那时候的他,就是那个挑灯夜读的学子之一。
那时候的他,有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梦想——考取功名,改变命运,然后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寒门子弟。
现在,他考取了功名,也确实改变了命运。
但他帮助到那些寒门子弟了吗?
他捐了钱建义学,资助了一些学生,这些确实有用。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制度本身——税赋过重,官员贪腐,寒门子弟难以出头……这些问题,不是他捐几个钱就能解决的。
而要改变这个制度,谈何容易?
他想起当初刚入朝时的雄心壮志,想要推行改革,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可这几年下来,他发现自己能做的是如此有限。
每一次改革尝试,都会遭遇重重阻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守旧派的攻击,甚至连皇帝都对激进的变革心存疑虑。
他不得不学会妥协,学会迂回,学会在现有规则内寻找空间。
他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标准的官僚——谨慎,圆滑,善于权衡。
这是成熟,还是堕落?
苏明远不知道。
或许两者都是吧。
他转身回到书案前,摊开纸墨。
既然无法一下子改变整个制度,那就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至少,他可以确保故乡的那个知县不再肆意妄为;至少,他可以让那些孩子继续读书;至少,他可以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尽量减轻百姓负担。
他开始起草一份奏章,建议朝廷对地方官员的税收征缴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是否存在超额征税、中饱私囊等情况。
这份奏章写得很技巧——他没有点名批评任何人,而是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建议建立更完善的监督机制。这样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不会引起太多反弹。
写完奏章,他又拟了一份私函,托自己的门生——正在御史台任职的一位年轻官员——暗中调查那个知县的情况。
做完这些,已是深夜。
苏明远放下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他看着桌上那些文书,忽然觉得有些可笑。
他本想做一个改革者,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结果现在却变成了一个精通权术的政客。
但他转念一想,或许这也不算坏事。至少,他还在努力,还在想办法改变些什么。
不像有些人,已经完全放弃了,只想着如何攀附权贵,如何中饱私囊。
至少,他还记得自己来自哪里,还记得那些等待他帮助的人。
至少,他还有良心。
窗外,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苏明远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他走到窗前,看着东方渐渐升起的朝阳。
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今天他要上朝,要处理公务,要应酬各种人际关系。他又要戴上那个面具,扮演一个精明能干的户部侍郎。
但在心底深处,他会记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官员,更是一个曾经在贫寒中挣扎过的人,一个理解底层疾苦的人。
他不会忘记那些还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
哪怕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哪怕在这个充满妥协和无奈的现实里,他也要尽力保持那一点点良知,那一点点理想。
这或许就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在这个古代社会中存在的意义吧。
他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至少可以改变一小片天空。
他不能拯救所有人,但至少可以帮助一些人。
这已经足够了。
管家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大人,天亮了,该准备上朝了。
来了。苏明远应了一声,最后看了一眼桌上的那些文书,然后大步走出了书房。
阳光照在他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那影子看起来有些孤独,但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