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首页 >> 知不可忽骤得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大明日不落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仙人只想躺着 衣冠不南渡 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 我的公公叫康熙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 知不可忽骤得全文阅读 - 知不可忽骤得txt下载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0章 君臣问对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当苏明远的名字被唤响时,整个太极殿仿佛凝固在时间的缝隙中。他缓缓起身,感受着无数双眼睛投来的复杂目光——有人带着好奇,有人怀着敌意,有人则是纯粹的观望。在这种微妙的情感交织中,他向龙椅方向走去,每一步都踏在历史与命运的交汇点上。

皇帝的目光如深潭般幽邃,当苏明远跪下行礼时,那双睿智的眼睛正在进行着某种超越表面的审视。不是简单的君主对臣子的打量,而是一个智者对另一个可能的智者的探寻,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期待与试探。

平身。皇帝的声音依然平和,但苏明远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微妙变化——相比对待前几位贡士的公式化客气,这一声中似乎多了几分真正的关注。

苏明远起身后,与皇帝的目光直接相遇。在那一瞬间,两个来自不同时代的灵魂进行了某种无声的交流。皇帝看到的是一个神态从容、眼神清澈的年轻士子,而苏明远看到的,则是一个被权力重负压得略显疲惫、却仍保持着睿智洞察力的孤独统治者。

苏明远。皇帝念出他的名字,声调中带着某种思考的意味,朕观你神态,颇有定力。可知今日朕欲问何事?

这个问题如投石问水,在苏明远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表面上看,这是对他察言观色能力的考验,但更深层次上,这是在测试他对时局的理解和对君心的揣摩。在这个微妙的时刻,说得太多可能暴露野心,说得太少又显得愚钝。

苏明远微微躬身,语调不卑不亢:臣不敢妄测天心。但观当今天下,内有民生之忧,外有边患之扰。陛下日理万机,所思必为国计民生。臣愚以为,陛下之问,当不离此二者。

这个回答在殿内引起了微妙的反响。苏明远余光中捕捉到,几位大臣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而皇帝的眉头则轻微地挑了挑——这是赞许,还是觉得过于机巧?

皇帝缓缓点头,然后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更大的兴趣,既然你提到边患,那朕便问你:北有契丹,西有西夏,边境不靖,兵连祸结。朕欲安边,卿有何策?

这个问题如利剑出鞘,直指当前最尖锐的政治现实。苏明远知道,这不仅是在考验他的政治智慧,更是在测试他的政治立场。在这个军事与外交高度敏感的问题上,任何偏激的言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但同时,他也敏感地察觉到皇帝用词的精妙——而非,兵连祸结暗示对持续战争的厌倦。这些细节为他的回答提供了重要的导向。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表达:臣以为,边患之根源,非仅在于敌国之强,更在于我朝之弱。此弱者,非国力之弱,乃民心之弱、政策之弱也。

殿内一时寂静,连大臣们的呼吸声都变得轻缓。这样的开场白是危险的——它暗示着对现行政策的批评,但又蕴含着深层的洞察。

皇帝的眼神变得更加专注,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敲了几下——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苏明远从史书中读到过这个细节。

详言之。皇帝的命令简洁而有力。

陛下,臣观边患多年,其患非在一日。契丹、西夏所以敢犯我边境,非因其兵强马壮,实因其上下同心,而我朝则... 苏明远巧妙地停顿了一下,让言下之意在空气中发酵,然后继续道:我朝以文治国,本为盛世之基,然文治若不能化民成俗,使民心归附,则徒有其表。边民若心向朝廷,敌国纵有精兵,何能深入?

这番话触及了一个微妙的政治要害——大宋王朝一直面临的军事软弱问题,但苏明远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治理智慧的体现,避免了直接的军事批评,转而强调民心向背的重要性。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的光芒,但表情仍然严肃:那你以为,当如何使边民心向朝廷?

臣以为,当行仁政以化民,施德政以安民。苏明远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边地苦寒,民生艰难,若朝廷能减轻赋税,兴修水利,设学校以教化,建仓廪以备荒,则民心自归。民心既归,敌国间谍无所施其技,挑拨离间无从下手。如此,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为上策。

殿内再次陷入沉思的寂静。苏明远的回答巧妙地避开了具体的军事策略,转而强调治理的根本,这既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儒家的王道思想。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方式既不会得罪军方大臣,也符合皇帝对文治的偏好。

但是,苏明远还没有说完。他感受到殿内微妙的气氛变化,知道自己需要更进一步,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然而,臣又以为,仁政德政虽为根本,却非一日之功。当前边患紧急,亦需权宜之计。他的语调变得更加沉稳,臣愚以为,可行联合之策。

联合?皇帝的眉头微皱,显然这个提法引起了他的注意。

正是。契丹与西夏,虽皆为我朝之患,然其间亦有矛盾。若能巧施外交,使其互相牵制,则我朝可以逸待劳。同时,可与南方诸国修好,使其在关键时刻为我朝声援。如此内修政治,外联友邦,何患边境不安?

这个回答展现了苏明远作为现代人的战略眼光——平衡外交和合纵连横的智慧。在这个相对封闭的时代,这样的国际关系思维确实显得超前而富有洞察力。

皇帝沉默了良久,他的目光在苏明远脸上仔细审视,仿佛要透过这张年轻的面孔看到更深层的东西。殿内的大臣们也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君主的反应。

最终,皇帝微微点头,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欣赏:所言甚善。内修德政,外施巧谋,此诚为安边之道。

然后,他话锋一转:然而,德政易言难行,外交巧谋更需明察秋毫。卿若为政一方,当如何实施这些策略?

这是一个更加具体和实际的问题,要求苏明远从理论转向实践。他知道,这是皇帝对他能力的进一步考验,也是对他是否具备实际执政能力的探询。

苏明远神态更加庄重,回答道:臣若蒙陛下差遣,当先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知民之所苦,方能施民之所需。其次,广纳贤才,集思广益。一人之智终有穷尽,众人之智则无所不包。最后,循序渐进,不求急功。治国如治家,急则生乱,缓则生弊,唯持中庸之道,方能长治久安。

这个回答体现了苏明远对儒家治理思想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融入了他作为现代人对科学管理的认知。皇帝听后,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

好,很好。皇帝的声音中透着真诚的赞赏,然后他环顾殿内的大臣们,仿佛在寻求某种共识,卿之所答,深得朕心。然朕还有一问:卿以为,君臣之道,当如何?

这最后一个问题如醍醐灌顶,让苏明远瞬间明白了皇帝的真正用意。前面的政策问答只是铺垫,这个关于君臣关系的问题,才是皇帝最关心的核心。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一个臣子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决定了他是否能够真正为皇帝所用。

苏明远深深躬身,语调变得更加恭敬而真诚:臣以为,君臣之道,在于忠诚与信任。君用人以诚,臣事君以忠。君有过失,臣当直言进谏;臣有才能,君当委以重任。如此君明臣贤,上下一心,何愁天下不治?

皇帝听罢,神情变得深沉而复杂。在那双深邃的眼中,苏明远看到了孤独、期待、还有某种难以名状的沧桑。良久,皇帝才缓缓开口:退下吧。

声音平静,但苏明远敏锐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满意和期待。他再次深深行礼,然后缓步退回原位,心中既有如释重负的轻松,也有对未来命运的深深思考。

这场君臣问对,不仅是对他才学的考验,更是两个智慧灵魂之间的深度交流。在那些看似平淡的问答中,隐藏着对权力、责任、忠诚和理想的复杂思考。而这些思考,将深刻影响他在这个时代的命运轨迹。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诡秘之主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团宠农家小糖宝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道士不好惹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抗战之烽火燃血 我的公公叫康熙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抗战之我是红军最稳战将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绍宋 师士传说 大秦:自曝穿越,主打一个坦诚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谍战:我的绝密生涯 精灵之梦幻天团 
最近更新三国:争霸江山美人 碧血大明:穿越系统改写江山 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戍边七年,归来已是陆地神仙 异界打仗太菜我教他们玩孙子兵法 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 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 开局乞讨,走上大道 洛神仙界篇 针灸鼻祖涪翁传 魏砥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重生成为李承乾 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 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 知不可忽骤得txt下载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 - 知不可忽骤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