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的个人摄影展“光影中的成长”在北京闭展当天,展馆外挤满了前来送展的粉丝和媒体——开展一个月,观展人数突破五万,多幅作品被知名艺术机构收藏,连国际摄影杂志都特意刊登了对他的专访。这个刚满18岁的少年,彻底从“念瑶的弟弟”“首席站哥”,蜕变成了业内认可的“新锐明星摄影师”。
闭展仪式结束,熙熙刚走出展馆,就被手机里弹出的一连串微博提醒震了一下——全家竟瞒着他,集体发了微博,为他这场“成人后的第一个里程碑”庆功。
王俊凯:藏在镜头后的成长,比星光更动人
王俊凯的微博一向简洁有力,这次却配了两张极具反差感的图:一张是七年前,十岁的熙熙举着儿童相机,踮脚给舞台上的念瑶拍照,镜头歪歪扭扭,还糊了一半;另一张是闭展当天,熙熙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在自己的作品前接受媒体采访,眼神专注又沉稳。
微博正文:“从追着姐姐镜头跑的小屁孩,到能独当一面的摄影师,你用快门记录了别人的成长,我们用时光记录了你的蜕变。十八岁的熙熙,镜头里有光,心里有热,这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评论区瞬间被“王老师好会说”刷屏,还有老粉感慨:“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拍糊图的小站哥,现在成了被艺术展收藏的摄影师!”
苏清颜:我的小儿子,把日子拍成了诗
苏清颜的微博永远带着家的温度,她发了一组熙熙“藏起来的作品”——不是舞台大片,也不是艺术展品,而是他偷偷拍的家里日常:清晨厨房飘起的蒸汽、王俊凯教他调相机参数的侧影、念汐趴在桌上画设计稿的背影,还有自己缝补他摄影包时的特写。
微博正文:“总以为你还是那个要妈妈帮着背相机的小孩,转眼却成了能把家里烟火气拍进镜头的小摄影师。你的照片里,藏着你对生活的温柔,这才是最打动人的‘技术’。熙熙,妈妈为你骄傲,也谢谢你,把我们的日常拍成了诗。”
粉丝们看得眼眶发热:“苏老师的文案好暖!原来熙熙的镜头温度,是从家里练出来的!”“这组家庭照比任何大片都戳人,难怪他能拍出那么多有爱的作品!”
念瑶:我的专属摄影师,是永远的光
念瑶的微博直接“晒起了家底”——九宫格全是熙熙为她拍的照片:从出道夜糊到发光的抓拍,到第二张专辑封面的书店侧影,再到巡回演唱会上她在舞台中央,他从观众席高处拍下的“星海与我”。最后一张是闭展当天,她偷偷拍的熙熙:他正蹲在展馆角落,给一个拿着相机的小朋友讲构图,阳光落在他发梢。
微博正文:“从‘姐,我帮你拍’到‘姐,这个角度最好’,我的专属摄影师熙熙,用了八年时间,从我的镜头后,站到了自己的舞台上。你总说,是我的光照亮了你,可你不知道,你举着相机追着我跑的样子,也是我永远的底气。恭喜你,18岁的明星摄影师,未来我们继续‘光影与旋律’,一起发光。”
这条微博刚发,就被粉丝顶上了热搜。评论区全是“姐弟双向奔赴”的感动:“从出道夜到现在,熙熙的镜头里全是对姐姐的爱!”“现在轮到姐姐为弟弟骄傲了,这是什么神仙姐弟!”
亦辰&念汐:学霸哥哥与设计妹妹的“硬核打call”
亦辰和念汐罕见地发了条双人微博,文案是亦辰的“数据分析”+念汐的“视觉设计”——亦辰列了张“熙熙成长数据图”:从10岁到18岁,拍摄作品数量、获奖次数、专业评分的折线图一路飙升;念汐则把熙熙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做成了拼贴画,还在角落画了个小小的相机图标,旁边写着“我哥超厉害”。
微博正文:“哥的成长报告:从‘业余站哥’到‘新锐摄影师’,数据不会说谎,镜头里的温度更不会。未来你的‘摄影版图’,我负责数据分析+风险把控,我负责视觉包装+应援策划,全家护航,继续冲!”
网友笑称:“这是全家最‘硬核’的打call!学霸哥哥+设计妹妹,熙熙的后援团也太专业了!”
熙熙的回应:镜头里的光,全是你们的模样
熙熙刷完家人的微博,站在展馆门口,眼眶红了。他没发长篇大论,只发了一张照片:那是闭展前,他把全家拉到自己的作品墙前拍的合影——王俊凯搂着苏清颜,念瑶站在中间,亦辰推着眼镜头靠在墙边,念汐挽着熙熙的胳膊,所有人都对着镜头笑,背景是他八年来拍的“成长碎片”。
微博正文:“他们说我是明星摄影师,可我的镜头里所有的光,都是你们的模样。谢谢爸妈的支持,谢谢姐的信任,谢谢亦辰哥和念汐的‘后勤保障’。18岁,我的摄影故事刚翻开第一章,而你们,是我永远的序言。”
这条微博发出去不到半小时,转发量就破了百万。李建老师、念瑶的经纪人,甚至国际摄影杂志的主编都来评论区打卡:“被这家人的爱打动,熙熙的成功不是偶然!”
当晚,王俊凯和苏清颜在家做了一大桌菜,算是给熙熙的“庆功宴”。饭桌上,熙熙举起杯子,对着全家人说:“谢谢你们,让我能把热爱变成事业,把家人的爱,拍进每一张照片里。”
王俊凯笑着碰了碰他的杯子:“不是我们帮你,是你自己用镜头,把每一份努力和爱,都变成了别人看得见的光。”
灯光下,一家人的笑声和碰杯声交织在一起。18岁的熙熙,终于用自己的方式,站在了属于自己的星光里,而他身后,永远有全家人的光,为他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