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证书在玻璃展柜中泛着淡蓝色的光晕,卓玛却盯着证书旁边那封来自欧洲专利局的信函。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与会议室里的争论声混作一团。
他们换了个方式卷土重来。法律顾问将平板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是一份新公示的专利申请,罗伦佐团队这次申请的是冰蚕丝人工培育系统,声称解决了自然冰蚕无法规模化养殖的问题。
羊羽的茶杯重重磕在桌面上,碧绿的茶汤溅出几滴在吐蕃织锦的照片上。荒谬!我们带回来的冰蚕活体样本已经证明——
但他们在专利中加入了温控装置和人工饲料配方。卓玛打断道,指尖划过专利文件中的技术流程图,把生物特性与人工环境捆绑申报,这招确实高明。
小唐突然举起一份刚打印的资料:我在西藏农牧学院的论文库里找到这个!屏幕上显示着一篇题为《喜马拉雅冰蚕生态研究》的博士论文,发表时间比罗伦佐的专利申请早了整整三年。
论文配图中,年轻的藏族学者格桑正蹲在冰川边缘记录着什么,他身旁的透明容器里,几条晶莹的冰蚕正在地衣上缓缓蠕动。最令人震惊的是照片角落显示的时间点——2018年6月5日。
立即联系这位格桑博士。卓玛话音刚落,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
林夕举着还在滴水的伞冲进来,发梢沾着雨水:刚收到消息,罗伦佐的人昨天到了拉萨!她掏出手机,照片上一个金发男子正站在西藏农牧学院门口,身旁是几个拎着采样箱的外国人。
羊羽突然站起身,登山杖在地板上敲出沉闷的声响:丫头,准备车,我们现在就去机场。
拉萨贡嘎机场的电子屏显示着航班延误的通知。卓玛望着窗外铅灰色的云层,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块吐蕃织锦残片。候机厅的电视正在播放财经新闻:法国celeste集团股价今日暴跌15%,分析师认为这与亚洲市场传统工艺复兴浪潮有关...
卓总!小杨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攥着刚打印的机票,改签好了,但只能先飞林芝......等等,那是?
顺着她的视线,卓玛看到航站楼另一端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罗伦佐的助理正推着装载特种设备的行李车。更令人不安的是,队伍末尾那个穿着藏袍的年轻人,赫然是论文照片里的格桑博士!
羊羽已经大步追了过去。卓玛刚要跟上,手机突然震动。张师傅发来的视频里,工坊新到的冰蚕丝样本在紫外线下呈现出异常的光斑。不对劲,老人沙哑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这批丝线的蛋白质结构有被人工干预的痕迹......
登机广播响起时,卓玛才注意到林夕不见了。最后一条短信显示已改签货运航班,设备先行。摄影师惯有的敏锐总是快人一步。
飞机冲破云层的瞬间,阳光如熔金般倾泻而下。卓玛望着舷窗外绵延的雪山,想起林夕说过的话:最纯粹的光,才能照见最深的阴影。
林芝米林机场被雾气笼罩。卓玛刚开机就接到格桑的来电,信号断断续续:冯·霍夫曼女士......悬空寺......他们带走了《织造明镜》的附录......
电话突然中断。羊羽已经拦下一辆越野车,司机是工坊在西藏的原料供应商多吉。刚有伙外国人包车去墨脱,多吉嚼着槟榔说,出三倍价钱要我开夜车,我没接。
车子在悬崖边的公路上颠簸,卓玛的手机突然收到林夕发来的坐标定位和一张模糊照片——某个实验室里,冰蚕在特制容器中剧烈扭动,背景里能看到半开的《织造明镜》复印本。
他们果然在尝试人工干预......羊羽的声音发紧。当年在念青唐古拉山谷,老教授亲眼见过冰蚕接触化学药剂后如何痛苦地吐出紊乱的丝线。
多吉突然猛打方向盘,车子险险避开山体滑坡的碎石。前面桥断了!他指着不远处垮塌的钢架,去墨脱得绕道波密,至少多走六小时......
卓玛的目光落在山腰处盘旋的鹰。那里是不是悬空寺的支寺?她指着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金顶。多吉点点头:喇嘛们有索道可以下到河谷。
当他们在暮色中抵达寺庙时,老住持正在经堂焚香。见到羊羽手中的残片,老人长叹一声:附录记载着冰蚕与彩虹地衣的共生秘法。三十年前有德国人来求,我们都没给......
格桑博士呢?卓玛急切地问。
被他们骗去当向导了。住持从经柜深处取出一卷唐卡,这是正本里撕下的关键一页,记载着冰蚕认主的古法。
唐卡上绘制着精细的图案:僧人跪在冰川前吟诵,手中托着的不是法器,而是一簇翠绿的地衣。最奇特的是画面角落的符文,与现代生物学的蛋白质结构图惊人相似。
羊羽突然掏出随身显微镜:你们看这个!唐卡边缘的颜料在放大下显现出细微的晶体结构,与异常冰蚕丝的光斑如出一辙。
矿物颜料?卓玛疑惑道。
不,是地衣孢子!老教授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画师把彩虹地衣的孢子磨进颜料里,这才是冰蚕认主的关键!
墨脱的雨林深处,林夕的镜头捕捉到了不该存在的景象——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格桑被两个壮汉按在椅子上,面前的屏幕上闪烁着冰蚕的基因组测序图。罗伦佐正指着《织造明镜》附录上的某个图案,对研究人员大声呵斥。
摄影师悄悄调整焦距,附录上那个被反复强调的图案清晰起来:一个六边形符文,与唐卡上的孢子结构图完全一致。
突然,警报声刺破雨林寂静。林夕还没来得及隐蔽,一束强光就照在了她藏身的灌木丛。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雨林中传来低沉的法号声,紧接着是此起彼伏的藏獒吠叫。
工坊的人来了!格桑趁机挣脱束缚,用藏语大喊,他们偷了寺院的圣物!
混乱中,林夕看到罗伦佐将一个金属箱塞给助手,自己则朝反方向跑去。她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镜头始终锁定那个银光闪闪的箱子。
悬崖边上,罗伦佐突然转身,金发被雨水打湿贴在额前。你们永远无法垄断自然!他举起金属箱,这里面是冰蚕基因图谱,已经上传到云端......
一道闪电劈下,照亮了不知何时出现在崖边的卓玛和羊羽。老教授手中捧着那页唐卡,翠绿的地衣孢子在雨水中泛出奇异光彩。
你错了,卓玛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我们从未想垄断什么。但你们用基因编辑折磨这些生灵,就为提前三天结茧?
罗伦佐的冷笑凝固在脸上——他手中的金属箱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显示屏上的dNA链状图正在飞速瓦解。这不可能......
孢子密码。羊羽展开唐卡,古人早就知道,冰蚕的基因序列遇到特定地衣孢子会产生加密效应。
悬崖下方突然传来欢呼声。格桑带着村民们围住了实验室,而林夕的相机正对着天空——不知何时雨停了,一道完整的彩虹横跨整个峡谷,宛如吐蕃织锦上最绚丽的纹样。
蜀锦工坊,张师傅正在调试新复原的吐蕃织机。这种带有特殊提踵装置的古老机器,能织出《织造明镜》记载的天衣无缝技法。
看这个走线!老人兴奋地向学徒们演示,古人用六股冰蚕丝交替穿插,根本看不出接缝......
院子里,羊羽和格桑正在培育第一批人工彩虹地衣。年轻的藏族学者小心调整着紫外线灯:孢子活性恢复到82%了,再有一周就能移植到冰川区。
卓玛站在专利公告前,最新消息显示欧洲专利局已驳回罗伦佐的全部申请,同时承认吐蕃织造技艺的优先权。更令人欣慰的是,celeste发来合作意向书,希望共同开发基于传统智慧的可降解纺织材料。
林夕的相机对准了工作台——卓玛正在起草《传统工艺开源协议》,文件旁放着那页救回来的唐卡。阳光透过冰蚕丝窗帘照进来,在纸面上投下变幻的光斑,宛如一道缩小的彩虹。
其实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卓玛突然抬头对镜头说,手指轻抚唐卡上那些看不见的孢子,而是古人对待自然的敬畏之心。
院墙外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格桑开办的冰蚕小课堂今天迎来了第一批藏族学生,他们手捧翠绿的地衣,正在学习古老的祈福歌谣。歌声飘过工坊的百年银杏树,与织机的节奏奇妙地融为一体,仿佛千年前吐蕃工匠的吟唱穿越时空,在此刻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