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广州考察日
清晨六点,王超在生物钟的作用下准时醒来。老周还在熟睡,鼾声均匀。王超轻手轻脚地起身,完成洗漱后,靠在窗前完成了今日的系统秒杀。
【上海牌手表票一张】,0.01分。
【牡丹牌缝纫机票一张】,0.01分。
【珠江牌钢琴票一张】,0.01分。
三张工业券都是紧俏货,王超毫不犹豫地全部秒下。手表可以自用,缝纫机送人或者出手,都抢手货,钢琴倒是暂时用不上,但先收着总没错。
七点整,考察团在招待所食堂用早餐。今天的粥里加了鱼片,另有一碟肠粉,让来自内地的众人颇感新鲜。
“这米皮真滑嫩。”李大姐小心地夹起肠粉,“咱们那儿可没见过这种做法。”
钱副科长看了看手表:“八点准时出发,今天要去工业展览馆,下午还要跑两个厂,行程很紧。”
工业展览馆位于市中心,是一栋带点苏式风格的宏伟建筑。一进展厅,各种工业产品的展台令人目不暇接。上海产的机床、沈阳的变压器、天津的拖拉机,都是各地最先进的工业成果。
王超在食品机械展区,驻足良久。一台来自上海的自动包装机正在演示,只见工人将一沓纸盒放在进料口,机器就自动完成开盒、装料、封口的全过程。
“这台机器每小时能包装一千盒。”讲解员介绍道,“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的几个大食品厂投入使用。”
王超仔细观察着,机器的运行原理。虽然南水食品厂暂时用不上这么先进的设备,但其中一些机械结构可以借鉴到他们自制的搅拌器上。
“同志,这机器的电动机功率多大?”王超问道。
讲解员看了看说明书:“三点五千瓦,需要专门的动力线路。”
王超点点头,把这个参数记在心里。南水县现在连普通居民用电都还不稳定,更别说专门的动力电了。
在轻工展区,广州本地生产的自行车和缝纫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王超注意到这些产品的电镀工艺明显比内地产品精致,车架焊点也更加光滑。
“广州的轻工业,确实领先。”钱副科长感叹道,“咱们省里现在连个像样的自行车厂都没有。”
上午的参观,在十一点半左右结束。考察团在展览馆附近的食堂用了简餐,稍事休息后,就赶往下午的第一个考察点——广州机械厂。
这家厂主要生产农机配件和简易机床。一进车间,浓重的机油味扑面而来,车床运转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正在加工一批齿轮,飞溅的铁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厂里的技术员带着他们参观各个车间。在热处理车间,王超注意到他们使用的一种淬火工艺很特别,能让钢材表面更加耐磨。
“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学。”王超对钱副科长说,“食品厂的搅拌器齿轮要是能这么处理,寿命应该能延长不少。”
钱副科长点点头:“你记下来,回去可以试试。”
在装配车间,王超看见工人们正在组装一批小型电动机。这种电机体积小、功率大,正好可以用于他们正在研发的点浆辅助装置。
“这种电机对外销售吗?”王超问技术员。
“要凭计划调拨,”技术员说,“不过如果是兄弟单位,可以申请协作。”
王超把这个信息牢牢记下。如果能搞到几台这样的电机,食品厂的技术改造就能迈出一大步。
下午三点,考察团来到今天最后一个考察点——广州食品厂。这家厂以生产饼干和罐头闻名,车间里弥漫着奶香和果香。
在饼干车间,王超发现他们使用的烘烤炉比南水食品厂的先进很多。炉温可以精确控制,还配备了自动输送带。
“这个炉子是我们自己改装的。”车间主任自豪地介绍,“原来的炉子温度不均,经常烤糊。”
王超仔细查看了改造后的炉体结构。一些简单的隔热和导流装置,就让烘烤效率大大提高。这个改进思路完全可以借鉴到腐乳的发酵环节。
在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给一批水果罐头贴标签。王超注意到他们使用的胶水黏性很好,标签贴得又平又牢。
“这胶水是哪里产的?”王超问。
“是我们厂技术科自己配的,”车间主任说,“用淀粉和化工原料调配,比外面买的好用。”
王超在心里盘算着。腐乳瓶上的标签经常脱落,如果能搞到这个配方,问题就解决了。
考察结束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回招待所的路上,众人都累得说不出话。老周一上车就睡着了,小刘也靠在车窗上打盹。
王超虽然也很疲惫,但精神却很振奋。这一天的见闻让他大开眼界,很多之前想不通的技术难题,今天都找到了解决思路。
晚饭后,王超在房间里整理今天的笔记。他把在机械厂看到的电机参数、食品厂学到的胶水配方都详细记录下来,准备回去后慢慢研究。
老周洗完澡出来,看见王超还在写东西,不禁摇头:“小王,你也太用功了,累了一天还不休息。”
“趁还记得清楚,先记下来。”王超头也不抬地说。
窗外,广州的夜晚灯火通明。远处码头的探照灯在夜空中划过,隐约还能听到轮船的汽笛声。
王超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的收获。工业展览馆的包装机、机械厂的小电机、食品厂的烘烤炉,每一样都让他对食品厂的未来有了更多想法。
老周已经睡着了,收音机里播放着轻柔的粤曲。王超闭上眼睛,在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中渐渐入睡。
第一百零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