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这个人您清楚,谈不上多精明吧,但绝不是糊涂蛋。
现在的情况明摆着——孙连城来汇报工作,完全是李达康能掌控的局面。
如果他真不想节外生枝,大可以直接让孙连城去找沙书籍,岂不就万事大吉?
可京州的事,终究是他说了算。
这次地产项目,已经铁板钉钉要推进了。
我们若再袖手旁观,恐怕就晚了。
更蹊跷的是,土地性质变更这种敏感事项,按理说他该尽量避开您才对。
可他偏偏把事情往您这边推,像是有意让您知道。
这一点让我很不解。
毕竟这个时候,他最该做的就是稳字当头,而不是节外生枝。
所以我推测,李达康这么做,是有意为之。
他在向您传递某种信号——也许,是沙瑞金那边的动向?但具体目的我摸不准。
老师,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内情?”
祁同伟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反复推演。
他的分析有条不紊,可到了最关键的一环,却始终无法贯通——那就是李达康的真实意图。
这件事太过诡异,诡异到连他这个常年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的角色,都有些捉摸不定。
毕竟,他是全省的“守门人”,大大小小的事情多少都会经他之手过一遍。
可这一次,李达康的心思就像蒙了一层雾,怎么都看不透。
更重要的是,高育良和李达康之间的关系本就不睦。
多年来两人明争暗斗,互不买账。
即便如今高育良坐上了省掌的位置,李达康依旧不服,见面时那副冷脸、那股子傲气,谁都看得出来。
正因如此,祁同伟才格外震惊——这次李达康居然主动把事情引向高育良,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换作以往,他避还来不及,怎会主动靠近?
而唯一清楚这一切底细的人,正是高育良本人。
事实上,这种表面敌对、实则默契的状态,不过是他们二人共同设下的局。
因为在当下局势中,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保住汉东的稳定,护住这里的百姓不受动荡波及。
高育良和李达康都明白自己的分寸,也深知彼此的极限。
为了不让沙瑞金彻底打破现有格局,他们必须表现出深刻的分歧,甚至是决裂。
唯有如此,才能为整个系统保留一丝回旋余地。
否则,一旦沙瑞金认定汉东上下一团和气、毫无裂痕,便会雷霆出手,大刀阔斧地清洗整顿。
届时,人人自危,政局动荡,发展停滞,受害的终将是千千万万普通人。
所以,这场对立不是伪装,而是必要之举。
只要李达康公开倒向沙瑞金,新的权力格局自然成形,而高育良则顺势成为“被挑战”的一方。
这种平衡,早已在两人之间达成共识。
因此,面对祁同伟的疑惑,高育良毫不意外。
他脸上没有半分惊诧,甚至连语气都没有丝毫波动,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真正让祁同伟卡住的,不是逻辑链条的断裂,而是他尚未意识到——高育良与李达康之间,竟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照不宣的配合。
而这层隐秘的默契,也正是整件事最关键的盲点。
此刻,高育良听着祁同伟的疑问,神情如常,一如往常般沉稳淡然。
看着祁同伟轻轻一笑,高育良并未回应解释,反而再度发问:
“同伟啊,依你之见,眼下我们该走哪一步?
这个时候,空谈无益,唯有拿出实实在在的对策,才能稳住局面。”
祁同伟闻言微怔,片刻后沉声说道:
“老师,我的想法是——必须激活市长这个位置的作用。
如今的京州,李达康一手遮天,平日里他强势些倒也罢了。
可现在是非常时期,绝不能再让他独揽大权。
得有个人站出来,与他形成制衡。
您也知道,他向来喜欢大权独掌,什么事都自己拍板。
这种绝对的权力一旦失控,就会把所有规矩踩在脚下。
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果断出手,推一个人上去,和他对垒。
只有这样,才能把他偏离轨道的决策拉回来。
这才是当务之急。
至于其他问题——
比如房产开发的具体操作,其实并不重要。
在他俩的整体布局中,这些本就是随着光明峰推进的既定步骤。
大势所趋,挡不住也没必要挡。
但我们必须确保整个过程不脱轨、不出乱子。
关键在于责任到人、制度落地。
而这一点,李达康恰恰最不在乎。
他用人只看结果,只要任务完成,过程再混乱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弊端,您心里清楚,我也明白。
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敢跟他叫板、不怕撕破脸的人坐上那个位置。
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他的专断作风,让一切重新回到法治的框架内。
他那种一人说了算的模式,才是这次改革试点最大的隐患。
别的都不是要害,只要不变成无序扩张,汉东就能从中受益。
但这个节骨眼,我们必须卡死。”
祁同伟这番话,句句切中要害。
他的意思很明确:现在的汉东,必须有人站出来应对李达康的行事方式,否则迟早要出大事。
过往那些房地产试点失败的案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监督与制约。
这一点,祁同伟看得透彻。
毕竟还有什么比一个无人约束的地方主官更危险呢?
在他看来,当前汉东最大的风险,正是李达康的执政风格。
而在京州,偏偏没人能管得住他。
那位名义上的市长,整日不是学习就是养病,几乎从不露面,形同虚设。
所有重担都压在李达康一人肩上,而他本人也乐得如此。
他不在乎程序,不在意规则,眼里只有一个目标——发展。
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不顾一切。
这既是他的魄力所在,也是致命软肋。
的确,他能让城市飞速前进,但代价往往是底层百姓的利益被轻易牺牲。
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因此,祁同伟才提出这样的应对之策。
而高育良,自然早已洞悉其中利害。
他之所以追问,不只是想听答案,更是要在关键时刻点拨学生。
从他的角度看,这一切更加清晰。
李达康现在,其实是在主动寻找退路——而这条退路,指向的正是自己。
沙瑞金把这项任务交给他,看重的就是他那股不管不顾、只求效率的狠劲。
可李达康并不糊涂。
光明峰项目另当别论,那是城市门面,建得越快越好,众望所归。
但房地产不同,牵涉太广——从开工到预售,从资金监管到交付入住,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审慎权衡,容不得半点闪失。
可他自己什么脾性,他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