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天子

首页 >> 锦衣状元 >> 锦衣状元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封地1秒涨1兵,女帝跪求别造反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大清:从工业革命开始强国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藏国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朕即帝国 四季锦 
锦衣状元 天子 - 锦衣状元全文阅读 - 锦衣状元txt下载 - 锦衣状元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四十四章 这是作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公孙衣载誉而归。

回城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兴王府感谢栽培之恩。

他再回王府时待遇已跟以往完全不同,从生员相公变成举人老爷,脸上光彩洋溢,出现在朱浩面前时,朱浩简直快不认识眼前这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蹁跹郎君。

“公孙先生,看你跟以往不同,现在算得上是科场得意……以后还要多仰仗你教授学问。”朱浩笑着说道。

公孙衣本来挺得意,闻言脸色立即变得尴尬起来,随即往四周看了看,这才小声道:“朱浩,我……这次来是特地谢谢你的。”

朱浩道:“进屋子说话吧。”

“不用不用,我之后还要等唐先生,与他一同去拜见兴王……我考中生员后,兴王和袁长史对我帮助良多,当然提携我学问最大的是你跟唐先生。”

正说着话,唐寅来了。

唐寅听说公孙衣到了王府,特地来带他去见朱佑杬。

“你怎在此地”

唐寅看到公孙衣后,有些迷惑不解……你进王府拜谢,不先见别人,先跑来看朱浩

公孙衣一脸惭愧:“我此番能考中举人,最该感谢的,就是朱浩……我应该尊称他一声先生。”

唐寅脸上露出一种“果然被我猜对,背后一定有问题”的神色,低声道:“详细道来。”

公孙衣面带羞惭之色:“是这样的,临别前几日,朱浩给我出了几篇题目,算是押题,十二题,结果……最后四书文三道大题,都出在这十二道题中。”

“什么”

唐寅瞪大了眼睛。

朱浩摊摊手:“凑巧了吧”

唐寅道:“四书那么多段落,都能被你押中快说实情!”

朱浩当然不会跟唐寅实话实说,笑道:“唐先生,如果我真有那本事,我就不用出十二道题,直接给他出三道题就好了,这样还简单明了些。”

唐寅很想说,这分明就是你使出的障眼法,多出几道题,反而考验一下公孙衣的诚意,如果他对你信服,就会把这些题仔细看完,提前有所准备,那他考中举人的机会就会大增。

机会大增

唐寅突然想到什么,轻声问道:“凤元,朱浩只是给了你题目,没给你……写几篇文章”

唐寅思路活泛起来。

朱浩这小子做事一向讲究滴水不漏,若朱浩真能猜出这次乡试四书文的题目,那就算是给了公孙衣题目,而不给他写范文,公孙衣拿到题目水平不行也是白搭,而公孙衣最后可是考了本省乡试第六……

公孙衣有点胜之不武,头都不太敢抬:“正是朱浩写了文章,且文采斐然,我是将他的文章照搬上考卷。”

“呵。”

唐寅彻底明白了。

感情不是你公孙衣参加这次乡试,你能考中举人,完全是仰仗朱浩的功劳啊……嘿,你这样做跟作弊有什么区别

朱浩道:“唐先生,我只是随便写了几篇文章,没有别的意思,你不会把这件事揭穿,让别人知道吧”

换作别人,或许真有可能把事情泄露出去,但唐寅没到那么无耻的地步。

“不会!”

唐寅摇了摇头,随即道,“凤元,如此说来,你是靠朱浩的文章拿到了本次乡试第六朱浩,看来若是你去参加本次乡试,中举的人就是你啊。”

朱浩急忙摆摆手:“唐先生别取笑我了,科举又不单纯只是考四书文,还有五经文和策论,那些可都是靠公孙先生的真才实学。”

“你还称呼他先生我看他可以称呼你先生了!”

唐寅有些生气,“科举之事,本来就应该讲究真才实学,毫无虚假,你们这算什么乡试中,成绩绝大多数都是靠第一场三篇四书文的成绩做准,你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唐寅嘴上训斥,但想到朱浩靠那三篇四书文,只是拿了个乡试第六……

我当年可是南直隶乡试第一。

南直隶乡试那是多高的水平湖广乡试肯定远不如吧你小子再有才华,也只是个第六。

唐寅心中的优越感顿时浮现,教训起朱浩来感觉有力多了。

朱浩道:“唐先生,还是你才学更高,你看就算公孙先生采用了我的文章,也不能像你那样,直接考取解元。”

“哼!”

唐寅受了朱浩的恭维也没打算给好脸色看。

他指责的是朱浩这种帮别人考试作弊的行为,而不是比谁才学高。

公孙衣带着些许惭愧:“说起来,都怪我。朱浩……朱小先生……”

之前唐寅说让他直接称呼朱浩为先生都行,结果公孙衣还真改口称呼朱浩为先生。

这种口气上的转变,让唐寅听了直来气。

凤元啊凤元,你能不能听懂好赖话

我那是打趣你跟朱浩,你身为先生,还能反过头拜这小子当先生请问尊师重道的传统呢

“当时我走得急,只是在安陆时,把朱小先生给的题目和文章都详细看了一通,可到省城后就再也没看了,以至于最后那一篇孟子题……明明就在脑海中,却怎么都记不全,只记住了前面破题和承接、起股的部分,后面……都是我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回到客栈后看过小先生的文章……自愧不如。”

公孙衣一脸沮丧。

他这是在为朱浩开脱,我考第六,不全是因为用了朱浩的文章,而是有一篇我没背全,才使得我的文章水准下降,成绩下滑。

若是全数套用朱浩的文章,或许我直接考中湖广乡试解元了。

唐寅眼神中闪烁着愤慨,却只能对朱浩和公孙衣吹胡子瞪眼。

这边陆松进来道:“两位先生,朱少爷,袁长史已在催了……是否前去面见兴王”

唐寅指了指朱浩,意思是回头再找你算账。

他没在陆松面前表露什么,毕竟公孙衣的举动很不光彩,若是告知陆松,就等于是告诉了王府有这么回事,事情传开后估计公孙衣的功名都有可能被褫夺。

用别人的押题,还有别人写的文章去应科举,那不是作弊是什么

“此事不得再对外提及,走了!”

唐寅脸色阴沉先行开路。

……

……

进王府内院的路上。

唐寅有意让陆松带着公孙衣走在前面,让朱浩跟在后边。

“朱浩,你怎知本次乡试题目别说你是押题……张提学曾到过安陆,你是否私下见过面”

唐寅冷声问询。

朱浩道:“唐先生,就算我是张提学肚子里的蛔虫,但乡试出题人,并非提学一人吧先不论两京,就说各布政使司,也都会派出按察使或是参政、参议监督乡试,并请大儒监考和阅卷,就算我跟张提学认识,他也未必能告知我题目,你说对吧”

唐寅微微皱眉。

大明嘉靖七年之前,大明乡试虽然名义上都是以各省提学作为主考,但监督制度非常严谨,布政使司都会派出专人负责出题以及监场、阅卷事宜,两京更是会派出翰林主持考试。

到嘉靖七年时,皇帝下旨,以后各省乡试,都是由京师派出两名翰林前往作为主考官,从此之后各省提学副使只负责乡试前的准备工作。

说朱浩通过认识湖广提学副使张邦奇而获得本次乡试题目,理由太过牵强。

“那你就是靠堪舆玄空,推算天机,得出的题目”唐寅皱眉问道。

朱浩笑嘻嘻道:“唐先生,别猜了,我都说了我不知道题目,你怎么还这么固执和坚持呢这件事也只能说凑巧吧。”

换作旁人,朱浩的说辞或许能打动对方。

但现在面对的是唐寅,唐寅这个人有时愚昧昏聩,但只是偶尔,大多数时候唐寅头脑都是很清醒的,他不像这时代的愚昧书生一般不懂科学,至少唐寅对于概率学多少有些了解。

他很清楚,若是靠瞎蒙,蒙中一题还有可能,若是三题都能蒙中,那绝对不是蒙,而是确实知道题目。

“朱浩,你身上到底藏有多少秘密”

唐寅算是看出来了,问是问不出结果的,但他求知欲很强,迫切想探知答案,这让人很容易抓狂。

……

……

兴王府书房。

除了朱佑杬外,袁宗皋和张佐赫然在列。

朱佑杬状况不太好,看来他的病没有痊愈,脸色煞白,不时咳嗽,但他依然强撑着说上几句夸耀的话,对公孙衣报以很高的评价。

“……王爷,咱王府真是有贵气祥瑞护佑,这不朱浩刚考中生员,一扭头公孙先生也考中举人了,王府中人一个二个都大富大贵,如此祥瑞之地哪里找”

张佐最喜欢说漂亮话,但他文采不高,这番话在袁宗皋听来很不入耳,冷哼了一声。

你干脆说兴王府是卧龙之地得了,还更加清楚明了。

朱佑杬笑容满面:“希望凤元你再进一步,考取进士,也不枉袁长史对你的一番欣赏。”

公孙衣听完赶紧向袁宗皋行礼:“学生多谢袁师栽培。”

袁宗皋只是笑了笑,目光却不自觉往唐寅身上瞟了一眼,连句客套话都懒得说。

70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来 特摄入侵:铠甲奥特假面我全都要 军婚:我在八零当医生 我成封号斗罗后,封印才被解除 太白山下的女人们 玄鉴仙族 赤心巡天 权宠天下王爷王妃又怀孕了 撩欲,炮灰女配在恋综被影帝诱宠 妻不如妾?这个王妃我不做了 七零,古代闺秀刚穿越就怀孕啦 读心术:救命!太子妃你爹太难撩 快穿:从甄嬛传开始 嫡女善谋,御夫有道 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 偏执占有!自闭少年又在装乖骗我 规则怪谈:诡异?都是我军! 快穿之三月的谋生之路 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团宠小师妹 深空彼岸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军工科技 寒门崛起 抗战之烽火燃血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我的谍战岁月 锦衣谍影 亮剑之最强兵工系统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大唐之最强酒楼 大明之南洋再起 寒门宰相 我以我血挽山河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最近更新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 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大唐小医师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我家有个电饭锅 御赐监察使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白话三侠五义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 靠读懂人心立足 秦末苍穹之变 
锦衣状元 天子 - 锦衣状元txt下载 - 锦衣状元最新章节 - 锦衣状元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