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也是大周一。
清晨的空气还带着一夜沉淀下来的凉意,天际刚泛起鱼肚白。
詹晓阳悄然起身,没有惊扰身旁还在熟睡的刘小惠。他轻手轻脚地穿衣出门,踏着朦胧的晨光,再次前往南春桥市场。
清明临近,狮头鹅团购是眼下另一件要紧事。
市场里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黄爸爸的摩托车停在老位置,他正和陈舅舅一起往下卸着卤鹅。
看到詹晓阳走过来,黄爸爸停下手中的活,用围裙擦了擦手。
“晓阳,这么早?”
“黄叔,早。过来问问清明团购的情况,心里好有个底。”詹晓阳已开门见山。
黄爸爸掏出烟,点燃吸了一口,说道:“订单陆陆续续在来,目前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一百五十份左右了。不过,老陈粥店的陈老板说要等到明天中午才能最终确定数量和收齐定金。按往年的经验,真正的预订高峰就是今明后这三天,各个鹅肉摊上的散客预订会集中报上来。我估摸着,最后总数应该在三百五十份到四百份之间浮动。”
这个数字和詹晓阳自己的预估基本吻合。他点点头:“嗯,和我猜的差不多。辛苦黄叔多费心盯着,特别是摊主那边的汇总要及时。”
“放心,我心里有数。”黄爸爸应道。
两人又简单交流了几句,天色渐亮,各自都还有事要忙,便分开了。
詹晓阳心里对清明节的这波“附加”业务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这关乎到他承诺的赠品鞋发放和新店后续的客源引流。
上午,卫校照例举行周一的班级例会。班主任蔡老师站在讲台上,强调了即将到来的清明祭扫活动。
“同学们,本周三,也就是四月三日上午十点,我们全体同学将在学校集合,统一前往潮城西湖烈士纪念碑,举行清明悼念活动。这是一次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大家思想上高度重视,着装整洁,举止庄重。届时,请班委中的女同学们负责组织大家制作和佩戴小白花。另外,晓阳同学,”蔡老师目光转向詹晓阳,“活动的简讯报道工作,还是交由你负责,提前做好准备。”
“好的,蔡老师,我会认真准备。”詹晓阳起身应道。他之前已得到过蔡老师的授意,心里早已开始构思报道的角度和内容。
一天的课程在平静中度过。下午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纷纷收拾书包准备离开。詹晓阳悄悄给刘小惠递了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惠儿,我先去鞋店看看大姐她们,晚自习前回来。”刘小惠会意地点点头。
詹晓阳独自坐上前往南郊路的三轮车。
经过周末两天疯狂的开业促销,周一的商业街显得冷清了不少。来到“双兴运动鞋专卖店”门口,他看到卷闸门只开了大半,店内灯光温暖,顾客寥寥,只有大姐和霞姐在店里。
“大姐,霞姐!”詹晓阳迈步走进店里。
“晓阳?你怎么来了?”大姐看到詹晓阳,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笑容,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鞋盒迎了上来。霞姐也高兴地打招呼。
“过来看看你们。怎么样,周末累坏了吧?”詹晓阳环顾了一下店内,货架上的鞋子经过周末的销售,显得有些空荡,但摆放还算整齐,地面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还好还好!”大姐连忙说,虽然眼圈下还有淡淡的青色,但精神头很足,“在老家的时候,农忙季节起早贪黑,比这可累多了。这点活儿,不算啥!”
霞姐也附和道:“就是站着说话多点,比下地干活轻松。”
詹晓阳心里明白,站店销售看似不用风吹日晒,但对精神和体力的消耗同样巨大,尤其是连续高强度的两天。
他看着姐姐们朴实而坚韧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有些心疼。
“姑姑、姑父和小军呢?”詹晓阳问。
“他们去后面吃饭了,让我们先看会儿店,等他们回来换我们去吃。”大姐回答。
“今天店里情况怎么样?”詹晓阳更关心的是开业后的常态运营。
大姐拿出一个简陋的笔记本,翻看着说:“上午人还挺多的,主要是些附近住的阿姨伯伯,来买周末看到的款式,或者问问还有没有99块两双的活动。下午的客人就少多了。卖出去的也多是便宜些的鞋。”
詹晓阳点点头,这个情况在他的预料之中:“嗯,正常。周末是消费高峰,周一到周五自然会平淡很多。以后估计也会是这个规律,上午是中老年顾客出来买菜、锻炼顺便逛逛,晚上是下班放学后的年轻人。我们要适应这种节奏。”
他看这会儿店里没客人,是个谈话的好时机,便示意大姐和霞姐坐下:“大姐,霞姐,你们坐,我趁这个机会,跟你们聊聊以后店里日常管理的一些事情。”
姐妹俩见詹晓阳神色认真,便搬来凳子,在收银台旁边坐下,像认真听课的学生一样看着詹晓阳。
詹晓阳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想法。
他的语气平和但条理清晰,不再是那个需要她们照顾的“小弟”,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
“大姐,你现在是店长,店里的大小事务,以后主要就要靠你来管理和操心了。我毕竟还要上学,不可能天天过来。所以,有几件核心的事情,你得尽快熟悉起来,形成习惯。”
大姐认真地点头:“小弟,你说,我都记着。”
“好,我们先说第一点,营业时间和人员排班。”詹晓阳伸出食指,“店是每天上午九点开门,晚上九点半关门。你们三个人,不能同时上班同时下班,那样效率低,人也熬不住。我的建议是,实行两班倒。”
他详细解释:“比如,大姐你作为店长,正常上白班,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主要负责开门、上午的销售高峰、午间的货品整理和盘点。霞姐和小军,可以一个上早班(9点-下午3点),一个上晚班(下午3点-晚上9点半),这样既能保证店里始终有人,你们每个人也都能有一段比较完整的休息时间。特别是晚上关店后盘点、对账,需要细心和耐心,晚班的人要负起责任。具体怎么排,你们三个可以自己商量,但要固定下来,形成制度,避免混乱。”
大姐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飞快地记着关键词:“两班倒……早班晚班……排班表……”
“第二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货品管理。”詹晓阳继续道,表情严肃起来,“我们卖的是鞋,款式、颜色、尺码很多,库存管理一定要清晰。每天打烊前,必须进行盘点!不是大概齐看看,而是要仔细清点每一种款式每一个尺码还剩下多少双。”
他拿起大姐那个简陋的笔记本:“你要专门准备一个进货销货存账本。每天卖了什么鞋,卖了多少双,都要及时记录下来。每天晚上盘点后,就能清楚地知道哪种鞋卖得好,哪种卖得慢,哪些尺码缺货了。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决定要不要补货,补什么货。如果等到货架都空了再想起来,就耽误生意了。”他在等待大姐稍微记得差不多了再接着说:
“这个数据,你要每天核对清楚,如果发现走得快的款式库存不多了,就马上告诉姑父,让他联系福建那边补货。咱们现在生意刚起步,周转要快,不能压太多库存,但也不能断货。”
大姐听得非常专注,她意识到这不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需要用心经营的“生意”。
她重重地点头:“我明白了,晓阳。以后每天关门后,我和小霞、小军一定把鞋子数清楚,记好账。”
“对,就是要这个态度。”詹晓阳赞许地点点头,“第三点,财务管理。”他看向收银台,“每天营业款,姑姑负责收,这是信得过。但作为店长,大姐你也要心中有数。每天关门后,要和姑姑一起核对当天的营业额,钱款要当面点清,然后由姑姑存到银行去,店里不要留太多现金。每周末,我们最好能做一次小结,看看一周的销售情况,算了利润。这些账目要清晰,这是咱们生意能做长久的根本。”
接着,他又想到一些细节:“还有就是客户服务。不管顾客买不买鞋,进门都要热情打招呼。耐心介绍产品,鼓励顾客试穿。遇到挑剔或者犹豫的顾客,不要不耐烦,要多点耐心。卖出去的鞋子,如果有质量问题,只要不是人为损坏, 七天之内,该换就给换,该退就退,虽然我们不希望有质量问题,要讲信誉。记住,一个好的口碑,比打多少广告都管用。”
詹晓阳滔滔不绝,将前世积累的一些零售管理的基本理念,用大姐她们能听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着。
从店面清洁保持、货品陈列技巧,到如何与不同类型的顾客沟通,甚至如何察言观色推荐合适商品,他都结合实例,一一说明。
大姐听得如饥似渴,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要是碰到讨价还价的怎么办?”“两个顾客同时要试鞋忙不过来咋处理?”詹晓阳都耐心地给予解答。
霞姐在一旁也听得连连点头,觉得受益匪浅。她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经营一家店铺,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学问。
正当詹晓阳讲得投入时,姑父、姑姑和汪小军吃完饭回来了。
“晓阳来啦!”姑姑笑着招呼,“跟你姐姐们聊啥呢,这么认真?”
“正跟大姐说说店里以后日常管理的事儿。”詹晓阳站起身。
姑父满意地看着詹晓阳和大姐,对姑姑说:“你看,我就说晓阳肯定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詹晓阳对大姐和霞姐说:“大姐,霞姐,你们快去吃饭吧,饿坏了。”
姐妹俩这才想起还没吃晚饭,赶紧起身。大姐对詹晓阳说:“晓阳,你刚才说的,我都记下了。你放心,我会尽快把这几件事理顺,把店管好的。”
“嗯,大姐你做事我放心。慢慢来,遇到什么问题,随时让姑父带话给我,或者等我周末过来再说。”詹晓阳鼓励道。
看着姐妹俩匆匆去吃饭的背影,詹晓阳心里踏实了不少。
大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做事认真、肯学、有责任心,只要给她指明方向,她一定能很快上手。
他又跟姑父姑姑简短地聊了几句,了解了周日补货的销售情况和货款转账的安排。
看看时间不早,他必须赶回学校上晚自习了。
“姑父,姑姑,店里就辛苦你们多照应了。我先回学校了。”
“快去吧,学习要紧!路上小心!”姑姑叮嘱道。
詹晓阳匆匆离开鞋店,坐上返回卫校的三轮车。
晚风拂面,他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心中思绪万千,不仅是为了鞋店,更是为了重生而感慨!
而将店铺平稳地交到大姐手中,则意味着他需要从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去规划更远的未来,同时,也要回归他作为学生的本分。
指导大姐,不仅是授人以渔,更是为自己接下来的步伐腾出空间。一切,都在按照他预设的轨迹,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