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爬了半尺,小石头家的堂屋门一声被撞开。
八岁的小英子举着张布票,麻花辫上沾着草屑,鼻尖还挂着汗:娘!
您看!
正在纳鞋底的小石头娘抬头,针脚在蓝布上顿住——女儿手里的pF-K-600布票,劳动光荣光字右边,本该是三横的字,此刻只剩两横,活像被谁拿指甲抠掉了一笔。
今儿张老师发票,我数票子的时候瞅见的。小英子把布票按在炕桌上,手指戳着错字,我举手说老师,字印错了,张老师推眼镜笑,说看着差不多就行她的小下巴绷得像颗小核桃,可咱学记账那会儿,杨哥说过差半笔,账就歪了
小石头娘放下鞋底,用袖口蹭了蹭女儿发红的眼尾。
这丫头自打上了少年记分员的课,书包里总装着半截铅笔头,见着账本就凑过去看。
前儿还揪着她纳鞋底的线脚说歪了半寸,算次品,倒把她这当娘的说得直乐。
小石头娘把布票叠好塞进围裙兜,找杨哥说道说道去。
杨靖正蹲在院儿里给奶奶捶腿,听见院外动静抬头——小英子攥着他的裤脚,小脸红扑扑的:杨哥!
布票上的字少了一横!
杨靖接过布票,借着院儿里的阳光仔细看。
奶奶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梁上:还真少了一笔,像只缺翅膀的雀儿。
张老师说差不多就行,可我翻了去年的布票!小英子从兜里掏出个油纸片包,里面整整齐齐躺着三张旧布票,您看您看,去年的字都是三横!她仰着脖子,眼睛亮得像晒场上的碎玻璃,要是人人都说差不多,那账本还能信吗?
杨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处错笔。
系统面板在眼前闪过微光,他突然想起上个月小瘦猴因为数学考砸抹眼泪,想起教室后墙劳动榜上孩子们用粉笔写的铡草二十次拾粪五筐。
这些娃现在看布票的眼神,和看账本时一模一样——认真得叫人心尖发颤。
走,找刘会计。他把布票往兜里一揣,冲奶奶挤挤眼,奶奶,您烙俩糖饼,等会儿可能有客人。
月亮爬上东墙根儿的时候,杨靖家的土炕挤了半炕人。
刘会计捏着布票直咂嘴:印刷厂王师傅昨儿还说这批油墨调稀了,敢情是漏了笔。王念慈捧着搪瓷缸子喝热水,发梢还沾着排练时的头油香:我倒觉得,错字是小事......
不是小事。杨靖打断她,指尖敲了敲炕桌,小英子较真,是因为她信规矩。
咱们要是说差不多,就是教她规矩能糊弄。
那往后三评记账、工分核对,谁还把本本当回事?
刘会计的烟袋锅子在炕沿磕出火星:那你说咋办?作废重印?
作废重印是简单。杨靖从兜里摸出小英子的旧布票,可更要紧的,是让娃们知道——错了,就得改;改的过程,得让他们看着。他转向王念慈,明儿在晒场开个错字听证会,请少年记分员当评审团。
王念慈眼睛一亮:让孩子们自己当裁判?
杨靖咧嘴笑,就像咱们评工分时让社员说话,现在让娃们说。
第二天晌午,晒场的大槐树下支起了长条桌。
五张小马扎摆在中间,小英子坐在最前头,怀里抱着杨靖特意找李老师借的放大镜。
刘会计把印刷母版往桌上一摊,油印的劳动光荣四个字在太阳下泛着淡蓝:油墨没干透,压的时候蹭了,所以字少了一横。
那这个字呢?小英子举着放大镜凑近新印的样票,鼻尖几乎要贴到纸面,右下角这一撇,比旧票上的歪了半分!
围观的妇女们笑出声,张大山蹲在墙根儿啃玉米饼,喷得嘴角都是渣:小丫头片子比我查猪食都仔细!
静一静。王念慈敲了敲搪瓷缸,评审团投票,错票作废还是将就用?
五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嘀咕。
小英子的声音最响:作废!
要是将就用,下回可能少两横!
同意作废的举手!
五只胳膊齐刷刷举起来,像五棵刚抽穗的苞米。
刘会计拍着大腿乐:成!
这就联系印刷厂重印。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摸出个红布包,对了,作废的票不能白收,给娃们做个纠错纪念票——加印个字暗记,限量一百张。
小英子的眼睛瞪得溜圆:真的?
真的。杨靖揉了揉她的麻花辫,就像你们记工分,错了改过来,还得记一功。
三天后,张大山赶着驴车送新票。
驴脖子上的铜铃叮当响,他扯着嗓子喊:平安织造,错一个笔画也得改!车轱辘碾过柳河屯的土道时,有老农蹲在墙根儿笑骂:你们这是教娃当账房阎王可一扭头就冲自家娃吼:人家小英子能挑出错,你咋就只会掏鸟窝?
更没想到的是,柳河小学的孩子们受了启发,自发翻出老账本找错,竟在去年的黄豆收成登记里,发现两处写成了。
杨靖听说后,特意让王念慈做了小红花,带着火眼金睛奖去颁奖。
当晚,杨靖在油灯下翻着孩子们的纠错建议书。
有画着波浪线说加防伪线的,有歪歪扭扭写加拼音的,最底下一张用铅笔头戳得纸都破了,写着:以后印完,让娃们先看一遍。
系统面板突然泛起暖光:【监督代际化】达成,群众自查机制年轻化,解锁童子审验团——可组建学生质检小组,参与票证、账本抽查。
杨靖提笔在笔记本上写新规则:每批印刷,须经三名少年记分员签字方可发行。窗外,印刷厂的灯还亮着,新印的布票在晾票架上整整齐齐,每个字都端端正正,像排着队的小学生。
月光透过窗纸洒在桌上,杨靖瞥见小英子的纠错纪念票压在笔记本下。
票角的字暗记泛着淡红,像朵开在纸面上的小花。
院外传来孩子们的打闹声,隐约能听见:明儿开学,我要背新书包!我娘说用旧布票给我缝!杨靖笑着摇了摇头,笔尖在童子审验团后面画了个问号——开学季快到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娃的书包,该补补缝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