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京城来电暗施压 智囊初现留伏笔
海天的夜晚,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显得格外宁静。林昊宇刚刚审阅完关于产业发展基金下一阶段运作的方案,办公室内只剩下台灯昏黄的光晕。就在他准备休息时,那部极少响起的红色电话,发出了低沉而持续的震动。
这个号码,知道的人屈指可数。林昊宇神色一凝,深吸一口气,拿起听筒。
“昊宇同志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林昊宇立刻辨认出,这是陈逸风身边一位极其核心的智囊人物,人称“萧先生”,其地位超然,虽不在明面的职级序列,却能直通天人,影响力深不可测。他亲自来电,其分量远比褚良国的施压要重得多。
“萧先生,您好。”林昊宇语气沉稳,不卑不亢。
“呵呵,听说你在海天搞得风生水起啊。”萧先生的笑声听不出喜怒,“审计风暴,环保铁腕,金融反击,舆论清源……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是虎虎生风,让人目不暇接。”
林昊宇没有接话,静待下文。
“魄力可嘉,能力也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萧先生微微一笑,话语中的赞赏之意溢于言表,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虽然仍旧保持着平和,然而其中蕴含的意味却是愈发深沉起来,宛如那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一般,悄无声息间便已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不过啊,昊宇,俗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相信以你的聪慧才智定然不会不明白吧?所谓改革,必然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行,切不可操之过急。毕竟有时候,如果我们迈出的步伐过大过快,就极有可能会导致……嗯,就如同那句老话说的那样,‘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这样不仅会使得许多人难以适应,更有甚者可能会因此而对我们产生种种误解呢。”
说到这里,萧先生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正在仔细思考接下来该如何措辞才更为恰当妥当些。片刻之后,只见他继续缓缓说道:“为人处世之道,贵在懂得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回旋余地,如此一来方能游刃有余。要知道,这世间之事纷繁复杂,尤其是某些特定的领域以及人际关系网,更是犹如一张密密麻麻且相互交织缠绕在一起的巨大蛛网般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牵动全局。你尚且年轻气盛,日后还有漫长的道路等待着去前行开拓,若在此刻贸然树敌过多,恐怕绝非明智之举。有时候,学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随波逐流,或许也是一种别样的智慧及勇气担当哦。再者说,上头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一直以来都颇为关注并寄予厚望于你,他们可不希望看到你仅仅只是由于一时冲动任性而毁掉自己大好的前途命运呀!”
这番话,看似劝慰,实为警告。没有一句严厉的斥责,却比任何咆哮都更具压力。他在暗示林昊宇,已经触及了某个界限,如果再不知收敛,恐怕来自更高层面的“关心”就不会这么温和了。
林昊宇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感谢萧先生和各位老同志的关心和指点。昊宇铭记在心。我在海天所做的一切,无非是遵循组织原则,履职尽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许方式方法有待商榷,但初心不改,方向不移。至于前程……”他语气坚定起来,“我相信,只要行得正,坐得端,一心为公,组织上和人民群众自有公论。”
电话那头沉默了数秒,随即传来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好,好一个初心不改,方向不移。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份初心。好了,不打扰你休息了。”
挂断电话,林昊宇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萧先生的来电,意味着四大家族对他的重视程度再次升级,已经从褚良国这个级别的官员施压,提升到了更核心层面的“规劝”。这压力,如同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口。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京城,一场关于如何“安排”林昊宇的谈话也在进行。
“这个林昊宇,是个愣头青,更是个麻烦精。”陈逸风把玩着一块古玉,淡淡道,“让他继续在海天折腾下去,迟早要把天捅破。褚良国已经快压不住阵脚了。”
叶子轩眯着眼:“硬来不行,他的背景和王振川那老家伙盯着。得给他身边塞颗钉子,既能盯着他,关键时刻还能给他使点绊子,让他事事不顺,功败垂成。”
“人选呢?”冯灯包问。
“我这边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沈子良开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司的副司长,韩东明。年轻有为,经济学博士,理论水平高,政策研究能力极强,是发改委有名的‘笔杆子’和‘智囊’。最关键的是,他……立场比较‘灵活’,懂得审时度势。让他以‘支援海天经济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的名义空降过去,担任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长,名正言顺,林昊宇也说不出什么。有他在林昊宇身边,我们就能掌握第一手信息,也能在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给林昊宇套上缰绳。”
“韩东明……嗯,听说过,是个人才。”陈逸风点点头,“就他吧。让他准备准备,尽快赴任。”
而就在这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之际,在海天市,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消息,通过秦风之口,汇报到了林昊宇这里。
“市长,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对海天本地的一些特殊人才进行了初步摸底。有一个名字,多次被一些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学者提及,但评价……颇为两极分化。”秦风递上一份简单的资料。
“哦?说说看。”林昊宇提起了一些兴趣。
“此人名叫诸葛量,名字很特别。据说祖上确是诸葛一脉,迁居海天已有数代。年龄不大,约莫三十五六岁,无固定职业,常年混迹于市井之间,或在茶馆听书,或在海边垂钓,行为放荡不羁,言语时常惊世骇俗。但不少接触过他的有识之士,都称其有‘经天纬地之才’,对经济、政治、民生乃至国际局势,常有石破天惊却又一针见血的见解。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的狂生。”
“诸葛量……”林昊宇默念着这个名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经天纬地之才……狂生……有意思。继续留意,找个合适的机会,我亲自去见见。”
林昊宇并未意识到,这个偶然听闻的名字,在未来将会对他产生何等重要的影响。此刻,他更多的精力,还需要用来应对即将空降而来的韩东明,以及那来自京城的、无处不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