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来则骂了一句:“疯了!”
他原本还想着提醒胡应龙看看电视,没想到对方竟打起了自己钱的主意。
没钱!别问!这朋友不交也罢!
很快,胡应龙也反应过来——向东来压根不想借钱。
他狠狠摔下电话,怒吼道:“向东来,你给我等着!三十年河……”
“砰!”
胡应龙脑海中猛然浮现周子博的身影,怒火中烧,重重捶向桌面:混账东西,简直该死!
这一夜,无数香江市民对林朝羽的认知被彻底刷新。
原来这位林先生竟在众人不知不觉间做了这么多善事。
《明报》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不齿,为何要如此诋毁林先生?
看看杨再旺的人生转变,不正是得益于林朝羽的帮助吗?
采访临近结束时,镜头转向朝圣中学。
这里被林朝羽精心安排了一段表演:孩子们齐声念诵着童谣般的句子,核心内容浓缩为八个字——明报明报,狗都不看!
上次抄袭小说事件让你停笔,没想到你竟再三挑衅。
既然如此,不如让你的报纸彻底倒闭。
这段童谣将通过电视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舆论影响力。
在媒体领域,电视对纸媒的冲击堪称降维打击。
当香江市民养成看电视的习惯后,这八个字的 力将超乎想象。
金镛看到这一幕时,脸色瞬间铁青。
断人财路犹如 父母,林朝羽此举分明是要置他于死地!
这段顺口溜就是针对《明报》而来。
虽然外界称林朝羽菩萨心肠,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林先生睚眦必报,且善于隐忍。
除非你甘愿俯首称臣,否则他有一百种方法让你尝尝苦头。
太平山别墅里,林朝羽对王志成和刘长福表示满意:节目效果很好,可以继续做下去。
让记者多搜集些接地气的新闻来报道。
刘长福恭敬回应:全赖林先生指点。
这并非奉承,确实得益于林朝羽的多次指导。
有时刘长福甚至怀疑,这位林先生是否无所不能。
少说客套话。
林朝羽品着羊奶吩咐道:继续努力。
随即转向许漫丽:各大电视馆的收益统计出来了吗?
林朝羽表示,这半小时的损失将由他全部承担。
“林先生,他们没跟我们要钱!”许漫丽说道,“林先生给他们指了条赚钱的路子,他们觉得再向您要钱实在说不过去!”
“好吧。
”林朝羽没再多言。
实际上,对乔洪这些人来说,虽然林先生主动提出补偿,但他们也不能厚着脸皮真去拿。
真要收了钱,就显得太不识趣了。
不能收——这是大家的共识。
然而很快,他们发现每晚来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
免费时段吸引了不少原本不看电视的观众,而这些人看完后,往往还会继续留下来观看。
这是乔洪一行人未曾预料到的。
于是,乔洪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新办法:每晚八点到八点十五分免费播放电视剧,十五分钟后准时关机。
想接着看?那就得消费了。
这一策略实施后,生意果然更加红火。
原来,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乔洪算是领悟到了鹅厂的杀手锏。
另一边,明报报社。
金镛一早就发现报社被人“光顾”了——大门被砸,满是鸡蛋和烂菜叶,还有一条醒目的标语:“金裤子,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金镛眼皮直跳,但还是照常开门营业。
即便遭受这样的对待,报社不能停,钱也得照赚。
然而,当天的报纸销量却让他头皮发麻。
原本《明报》日销量能达到五万份,虽比不上林朝羽的报刊,但对金镛来说仍是可观的收入。
可今天,销量竟暴跌至不足三万份。
放在几年前,这或许还算不错,但如今直接缩水近半。
一天就少了两万份?更糟的是,谁知道明天会不会继续跌?
拿到数据后,金镛难以置信地盯着报表,半晌说不出话来。
近年来,林朝羽屡屡抢占先机,每次金镛酝酿的创作题材总被对方捷足先登,迫使他不得不转向其他武侠题材。
这种压抑感如影随形,严重影响了创作状态,笔下的作品也变得生涩平庸。
更令他忧心的是,传统小说连载如今已丧失竞争优势。
林朝羽旗下专攻小说的《小说报》分流了大量读者,而他更以精准的市场切割策略重塑报业格局——
《大明报》聚焦社评与社会时事;
《小说报》专营文字连载;
升级后的《漫画周刊》深耕漫画领域;
《经济日报》为股民剖析企业动态与经济趋势;
《体育日报》则牢牢锁定球迷与博彩群体。
这种垂直细分模式虽使单报销量收缩,但整体营收却逆势攀升,对同行形成碾压之势。
虽有效仿者,却无人能复制其成功。
金镛能维持现有销量已属不易,但林朝羽最新推出的顺口溜彻底击穿了防线——
第三日,《明报》销量暴跌至两万份;
第四日,仅余万余;
第五日,七千余份的惨淡数字让办公室空气凝固。
查先生!职员捧着六千四百份的销售数据颤声汇报,广告商集体撤资,说我们的曝光量不值这个价。
金镛喉头腥甜,刚要开口——
鲜血溅染报表,众人慌忙将他送医急救。
金镛近日备受打击,内心焦灼万分。
报纸销量直线下滑,如今仅存的几千份几乎全靠忠实读者支撑。
一旦失去这些读者,便再难挽回。
这个时代因林朝羽的推动而剧变。
从前小说作者稀少,读者别无选择。
如今朝武传媒旗下同时推出八部新作,另有《小说周刊》根据读者票选刊登六部优质连载。
周刊稿酬远超报纸,但若情节出现龙骑士、断臂等争议内容,便与高收入无缘。
尽管如此,金镛仍决心坚守。
七千份的销量尚可维持,他相信终有回暖之日。
中环青山集团的办公室里,林朝羽并未过多关注金镛。
他虽记仇,但对这般小角色只在偶然想起时略加压制。
商场招商要引入日本商品,同时陈列我们的玩具、化妆品,并设专门展示区。
林朝羽缓缓阐述规划,要打造集娱乐、观影、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体,营造高端奢华的氛围。
王荣担忧道:加装空调、灯光等设施会大幅增加成本,若客流量或消费额不足,恐难盈利。
先试点运营。
林朝羽指向地图,选址定在九龙湾、浪澄湾工业区,以及中环、铜锣湾等消费力强劲的区域。
这番布局确实考量了各地区的实际消费能力。
林朝羽绝不会踏入真正的贫民窟。
像九龙城寨这样的地方,只需设立一家青山医馆和青山超市就足够了。
他的目光始终聚焦在高消费群体身上。
我认为可以先在浪澄湾开设商场试水!
林朝羽指向地图上的浪澄湾区域,微笑道:这里是我们的传统工业区,工人们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完全具备消费能力!
除了工业区,周边还开发了大量住宅项目专供工人置业。
如今已形成工业区-朝圣中学-住宅区的完整布局。
在此建设商场若能达标,其他商圈便可陆续铺开;若反响不佳,只需降低成本运营,待消费水平提升后再行升级。
至多是小幅亏损。
王荣应声道:那就先试点看看。
他忽然想起什么:林董,还有件事——元朗工业区近来频繁出现参观者,还给工人塞钱,是否需要警惕?
林朝羽侧首:随他们参观,只要不影响工程进度就行。
我等着工业区一鸣惊人呢。
明白。
王荣不再多言。
元朗工业区现场。
瞧瞧咱们的工业园!马应彪对身旁的胡应龙炫耀道:规模够震撼吧?
确实惊人!建设速度真快!胡应龙难掩兴奋。
前期已投入六亿资金。
马应彪娓娓道来:现在进入收尾阶段。
阿龙等着看吧,建成后绝对碾压林朝羽的产业!
胡应龙重重点头。
这个配备码头的新园区令他极为满意。
前些日子的暴雨导致资金缺口,今天请大家实地考察。
马应彪从容不迫地说:各位都是股东,若不愿追加投资,退还本金也无妨。
在他的煽动下,参观者们纷纷陷入亢奋状态。
这个工业园区确实存在,不少人的疑虑因此被打消了!
郭家和马家本就是大家族,信誉向来可靠。
更何况,这么大的工业园区还配有自己的码头,未来发展必定大有可为。
更重要的是,这个园区还有自己的股份,这完全属于自己的产业。
想到这里,许多人都兴奋起来。
胡应龙咬了咬牙,郑重其事地说道:“马先生,您放心,这点钱不算什么,剩下的八十万,我回头就送过来!”他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连自己的别墅都卖掉了。
马应彪满意地笑了笑,对胡应龙道:“胡先生,不得不说,您很有远见!”
“马先生,我们大家都支持这个工业园区,无论如何,不能再让林朝羽掐住我们的咽喉!”
“没错,林朝羽这个家伙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必须联合起来,让他见识我们的厉害!”
马应彪抬手示意众人冷静:“各位别急,我们回去再详谈!”
“现在的情况,大家应该都清楚了。
”马应彪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我们的工业园区确实存在,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
对抗林朝羽,必须拿出真金白银!”
郭乐紧接着补充道:“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要有自己的工业园区?只有摆脱林朝羽的束缚,我们才能自由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心潮澎湃。
亲眼目睹正在建设的园区,展望未来的发展潜力,所有人都热血沸腾。
更何况,前期已经投了那么多钱,难道眼睁睁看着之前的付出付诸东流?
不!绝不能!
人群中弥漫着狂热的情绪。
尽管不少人经历丰富、身家不菲,但最近的困境让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业园。
一旦开始投资,一旦投入资金,他们就会自我说服——这必须是真的,也只能是真的。
如果是假的,之前的投入岂不是全打了水漂?
像向东来这样察觉到不对劲的人早已离开,而剩下的全是坚定的支持者。
这时,郭乐高声道:“各位,我们的目标就是林朝羽,我们一定要超越他!”
“超越林朝羽!”众人齐声呐喊。
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呐喊。
随即众人齐声高呼:超越林朝羽!
胡应龙刚回到家,
就立即变卖了自己的别墅,
勉强凑出一百多万元。
他将八十多万元交给马应彪,
换来一份合同,
这是马应彪与郭乐合办的公司。
八十万加上之前的两百万,
共换取公司2%的股份。
除胡应龙外,
不少人也在认购这家新公司。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出价高者能获得更多股权。
公司规定个人持股不得超过5%,
仅马应彪和郭乐各持5%。
胡应龙突然意识到,
自己也算是个重要股东了。
作为股东就能拥有工业用地,
有了厂房就能东山再起。
他极度渴望成功,
渴望狠狠打脸林朝羽。
他幻想踩着周子博的头,
嚣张地说:莫欺少年穷!
许多人仍在持续投资。
胡应龙租了房子,
手头还剩二十万。
虽然买不起大型设备,
但可以从作坊做起。
这时电话突然响起,
来电者是公司负责人邵静飞。
胡先生!邵静飞急促地问,您在吗?
在,什么事?胡应龙皱眉,工业园要建成了?
呃......还差一点。
邵静飞解释,遇到些麻烦,警察在刁难。
林朝羽出手了,需要资金打点。
您还有多少现金?
胡应龙愣住,大概二十万。
您看......
邵静飞试探道,能否借给公司周转?等公司运转起来立即偿还。
胡应龙犹豫:可这是我买设备的钱......
胡先生,现在是公司危急存亡时刻!
邵静飞急切地说,我们需要大量资金。
很抱歉打扰您,但实属无奈。
可我的设备怎么办?胡应龙眉头紧锁,
钱都给了公司,我拿什么创业?
邵静飞提议道:“设备的事情先放一放,胡先生,我向公司申请多批一块地给你。
你觉得这两块地出租的收益能不能抵得上二十万?
胡应龙顿时心动了,他仔细盘算着。
确实。
何必继续经营工厂呢?转做收租公不是更好?
想到这里,胡应龙略作思索: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邵静飞回答。
胡应龙点头应道:我这就过去办。
最后的二十万交到邵静飞手里时,胡应龙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
以郭家和马家的势力,难道摆不平警方的麻烦?就算林朝羽施压,也不至于造成这么大压力。
但他很快又想,肯定是林朝羽势力太大,给警方施加了巨大压力。
等我们的工业园建成,就是林朝羽难受的时候。
林朝羽既强大到能让警务处长给郭马两家施压,又弱小到等我们发展起来就能轻易碾压。
这种矛盾的想法在胡应龙脑海中闪现。
但他顾不上细想这些矛盾,满脑子只想着要把林朝羽踩在脚下,狠狠 ,发泄心头之恨。
回到临时租住的房子,胡应龙猛然发现自己只剩一千多块。
这笔钱对普通人不少,但对他而言实在太少。
他租的大房子月租就要八百,马上又该交租了。
这一交,手里就只剩两百。
最后的二十万棺材本已经全部投了进去。
必须成功,也只能成功!
中环,青山大厦,林朝羽办公室
林朝羽刚结束与美国陈琪芸的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