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芯片在检测台上发出微弱震颤,表面纹路如星河流动。陈御风将密封容器打开,取出那片泛着冷光的cYF-LG7叶片,轻轻嵌入芯片凹槽。接口闭合瞬间,全息投影自台心升起,三维模型展开——cYF-05发动机核心结构逐层浮现,气流通道、燃烧室布局、反物质冷却环依次亮起。
一道红光扫过模型,外星评审团终端同时弹出警告:【设计违反热力学死亡定律】。一名评审触手猛然抽搐,其中一根脱离躯体,落在操作台上仍轻微蠕动。系统语音冷静播报:“该结构声称可在零熵环境下持续运行,判定为伪科学构造,建议终止认证流程。”
沈昭华站在通讯终端前,指尖划过屏幕,调出星际航空公约数据库。她输入一串编码,页面跳转至第零条附加协议全文。“根据公约第零条第三款,”她的声音平稳,“当某一文明掌握自主进化型结构材料,并实现跨极端环境稳定列装,即视为具备制定星际飞行器安全标准之资格。”她按下确认键,立法动议同步提交至十二个注册文明备案节点。
投影中的发动机突然停止旋转。陈御风闭眼,思维接入系统缓存,调取“47-23-9-1”序列。这不是普通密钥,而是新材料的基础共振频率,是上一章末尾那段脉冲信号的解码核心。他将其注入芯片底层协议,记忆合金层随即响应,内部晶格开始重构。
全息影像切换。模拟场景设定为超新星爆发前一秒,温度梯度达到十亿开尔文每米。cYF-LG7叶片置于冲击波前沿,表面瞬间碳化。但下一帧,裂纹从边缘向中心收缩,原子链重新排列,蜂窝状稳定结构再生完成。数据流穿透三维空间,在空中形成螺旋轨迹,延伸至第四维度投影面。
“这不是修复。”陈御风睁开眼,“是材料在高能场中主动选择最优拓扑形态。”他说完,指向投影中的一段波形,“你们看到的‘违背定律’,实则是利用虚粒子涨落构建临时负熵通道,实现能量逆向导引。”
评审席陷入沉默。另一名外星专家用触须敲击桌面三次,表示请求发言。翻译系统输出:“若此技术可复制,是否意味着所有现存推进系统都将被淘汰?”
“不是淘汰。”张建军上前一步,摘下军装上最后一枚勋章,放在芯片盒旁,“是升级。从我们第一次在禁飞区驾驶原型机穿越风暴,到六代机在近地轨道完成分布式动力测试,每一次突破都不是为了取代谁,而是为了让飞行更接近本质——对未知的敬畏,对生命的守护。”
他顿了顿,手指轻压勋章边缘。“你们质疑冷却结构,可曾想过,真正的冷却从来不是靠降低温度,而是让材料学会与高温共存?”
评审团内部开启加密通信。三十秒后,主控台提示音响起:【异议解除,认证程序重启】。蓝光从地面升起,环绕中央平台,形成零重力缓冲区。反物质场启动,水晶芯片在磁场中缓缓悬浮,内部星辉纹路加速流转。
沈昭华调出最终确认界面,输入个人生物密钥。翡翠戒指接触感应区时闪过一道微光,资本链路完成最后验证。私有化流程锁定,cYF系列技术所有权归于华夏主导的星际航空联合体。她没有收回手,指尖仍停留在戒指旋转动作上,等待系统反馈。
陈御风注视着悬浮的芯片。他知道这一刻的意义——不是某一台发动机通过检测,而是整个文明的技术范式被重新定义。过去十年,从航校实验室的初级签到,到今日站在这里争取星际标准话语权,每一步都踩在国产航空崛起的节点上。
投影再次变化。cYF-05模型分解为七百二十三个子系统,每个模块标注出由华夏独立研发的比例数值。最高一项达百分之九十八点四,正是搭载了龙骨合金的承力框架。数据下方浮现一行小字:【核心技术转化率连续五年增长,工业体系适配度评级S】。
评审团首席代表伸出剩余触须,按在表决终端。其余成员逐一确认。系统开始倒计时:十、九、八……
沈昭华深吸一口气,宣布:“永恒认证,通过。”
金色勋章与水晶芯片同时发出共鸣。张建军的手仍压在勋章上,身体挺直。反物质场增强,蓝光覆盖整个大厅,所有金属物件轻微震颤。陈御风感到手中容器变暖,仿佛那片叶片正在回应某种召唤。
全息界面刷新,出现新提示:【星际列装协议签署权限已激活】。签署区域空白,等待宿主手动输入姓名缩写。陈御风抬起右手,准备接入思维书写模式。
就在此时,检测台下方传来一次极短促的震动。频率为47-23-9-1,与密钥完全一致。不是来自系统,也不是人为操作。它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回响,又像是一种回应。
陈御风停住动作。他低头看向芯片盒底部接口,发现原本平滑的金属接触面,此刻正浮现出细密纹路——与熔炉中龙骨合金自愈时的蜂窝结构完全相同。
沈昭华察觉异常,目光转向数据流监控屏。原本稳定的参数曲线突然出现一个尖峰,持续时间不足零点一秒,但记录下了非人类编码的脉冲序列。
张建军握紧勋章,指节发白。他没有说话,只是将身体重心前移半寸,视线牢牢锁定悬浮的水晶芯片。
反物质场仍在运行,蓝光流转不息。陈御风的手悬在半空,距离确认区域仅三厘米。
容器内的叶片微微偏转了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