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山匪都给老子听着,念在你们都是穷苦百姓出身,被以前的狗官逼得没办法了才落草为寇。
侯爷菩萨心肠,不愿杀生,所以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放下刀剑跪地投降。
官府可以保证只诛首恶和作恶多端者,其余人经过教育后发回原籍,并且发放田地供你们养家糊口。
凡有负隅顽抗、不思悔改者,杀无赦。老子给你们一刻钟的时间考虑,时间一到,你们若是还不投降,休怪老子兄弟们手中的刀剑不认人”。
官府新组建的缉盗团此时正有一千多号人,围死了岱山山脉的一个小山头。
小山头之上就是本地有名的盗匪团伙——十五里寨。
以前官府对百姓压榨太过,使得很多百姓没了活路,不得不落草为寇。
十五里寨就是方圆数百里最大的山匪团伙,这个地方崎岖难行,山陡崖峭,还处于深山老林中。
以往地方官府组织过几次剿匪行动,结果官府刚刚进山没多久,十五里寨就收到了消息。
没等官府大军杀过来,十五里寨的山匪就已经化整为零,往山林更深处一钻就没了踪影。
等到官府大军离开后,十五里寨的山匪又会重新聚拢成团。
周边百姓也没少遭到十五里寨山匪的祸害,往来商队更是发生不少人财两失的事情。
实际上这里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十五里寨下层确实是一些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穷困百姓。
可在中上层就不同了,尤其是这里的几位当家的,背后都有地方不同的势力支持。
打家劫舍,强抢民女,灭人满门这些事,十五里寨的人也没少干。
这些山匪头目活的比周围任何一个山匪团伙都要自在,原因就是他们背后真的有人。
有时候地方官员需要政绩,又或者是民愤过大了。
十五里寨也会推出去一些替死鬼,给官府交差,同时也能平息一部分民怨。
一直以来,十五里寨在这方圆数百里范围内一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直到青州柳家全族被灭,一夕之间青州变了天。
青州不再姓柳,改姓林了!
十五里寨的山匪原本以为就算青州变了天,下面的百姓该怎么活,还是得怎么活,生活照旧。
在这些山匪头目看来,无非就是换个主人罢了,只要给他们骨头吃,给谁当狗不是当!
谁知道新来的这位忠武侯,与原来的柳家不一样。
或者是这位忠武侯脑子有坑,放着大钱不赚,不使劲压榨百姓,反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
这种行为在地方豪门大族,以及十五里寨的一众山匪头目看来,简直就是脑子缺根弦的愚不可及的行为。
百姓不就是用来压榨的吗?
你不压榨他们,钱从哪来?
十五里寨的山匪想不通这一点,索性也就不想了,生活不变照抢不误。
现在的官府却想着保护下辖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与民生息。
双方利益不一致,自然尿不到一个壶里。
再加上青州各府县地方豪门大族,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被尽数清算。
十五里寨没了靠山的同时,也没了束缚。
在这段时间里,十五里寨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官府自然不会对此放任不管,所以新组建的缉盗团的第一战就是拿十五里寨开刀。
十五里寨没了靠山,同时也没了消息情报来源。
辑盗团一千多人马把十五里寨所在的山头给彻底围死了,十五里寨的一众头目这才察觉到不对劲。
“大当家的,不好啦,外面所有通道全部被官府的人给围死啦,就连那两条通往后山的密道,也被官府的人给堵死啦”!
坐在正中虎皮交椅上的大头目闻言猛然一惊,怒喝道:“啥,你说啥?通往后山的两条密道也被堵死啦?
这么机密的通道,官府是咋知道的?还有,老子不是让你们派人在外面守着了吗?
官府都他娘的围上来啦,你们现在才给老子过来报信,你们是干啥吃的?老子养你们这群废物有啥用……”!
说话间,鬼头刀刀芒闪过,一颗人头就掉了下来。
忠义堂内猛然一静,一众头目目瞪口呆的望着地上滚落的人头。
大头目的脑袋就静静的躺在地上,满脸震惊和不可置信。
前来报信的人,猛的一甩手中鬼头刀上沾染的血迹,目光如电扫视一圈在场的一众头目。
冷声喝道:“忠武军左路军偏将,现任缉盗团统领于正修在此,尔等匪寇还不快快束手就擒。胆有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一股五境大修士的强大气机笼罩在忠义堂内,也惊醒了在场的一众山匪头目。
当啷一声,长刀坠落在地的声音响起。
二当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磕头乞降:“草民降了,还请大人饶草民一条狗命”。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没有继续抵抗下去的勇气了。
更何况眼前之人五境大修士的修为实在太高了,让他们这群修为最高也不过炼血境的修士,实在提不起半点反抗的心思。
十五里寨很快全员投降,缉盗团近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上千名山匪。
“大人,这些山匪该如何处置”?
“按规矩办,罪大恶极者全部剁了。另外查清他们在其他地方的窝点,所得钱财留下一成当做办案经费,其余一律上缴充公。
另外一些罪行轻一些的从犯,全部发配到矿洞里,让他们挖矿赎罪。
剩下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喽啰,教育一番后发回原籍,交由地方官府严加看管”。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天地玄黄,宇宙鸿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青州各个学堂内,无数幼年学子在夫子的教导下读书认字,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
小孩子的三观最容易塑造,若是帮他种下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他就能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朵。
以善意回报善意,以善行一点一滴的改变这个世界。
若是人人向善,这个世界自然也就成了天下人所向往的乐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