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首页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铁血使命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唐之最强酒楼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烽烟尽处 重生藩王:我有一款辅助系统 赤色黎明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朕即帝国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2章 朝堂纷议 折中安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渔阳城破的捷报传入长安时,朱雀大街上的百姓自发摆起香案,欢呼声响彻云霄。皇宫紫宸殿内,唐玄宗手持捷报,苍老的脸上泛起红光,连拍了三下御案:“好!吾儿李瑁不负所托,渔阳一破,安禄山已成瓮中之鳖!”

殿内大臣纷纷躬身道贺,可当提及如何处置被俘的叛军将领与降兵时,原本喜气洋洋的氛围顿时凝重起来。

“陛下,安禄山叛乱祸国殃民,其党羽皆为附逆之徒,若不严惩,恐难平民愤!”御史大夫裴冕出列奏道,他声如洪钟,“臣请旨,将所有被俘叛军一律处斩,家产抄没,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韦见素立刻反驳:“裴大人此言差矣!此次被俘叛军多达三万余人,其中多是被胁迫的寻常士卒,若尽数诛杀,恐失天下人心。况且范阳、平卢仍有叛军残余,若闻朝廷不赦降者,必拼死抵抗,平叛之路将愈发艰难。”

“韦尚书是要养虎为患吗?”裴冕怒视着他,“安禄山起兵时,这些人哪个不是拿刀砍过我大唐将士?如今战败投降,便想苟活?天下哪有这等道理!”

“乱世用重典固然没错,可一味杀戮只会激化矛盾。”韦见素据理力争,“当年太宗皇帝平定窦建德,亦曾赦免其部众,才换得河北安定。如今局势未稳,当以安抚为重。”

两人争执不下,殿内大臣也渐渐分成两派。以裴冕为首的强硬派主张“斩草除根”,认为唯有铁血手段才能震慑宵小;以韦见素为首的温和派则力主“分化安抚”,担心过度杀戮会引发更大动荡。唐玄宗看着争吵的群臣,眉头渐渐拧紧,许久才开口:“此事关乎重大,且等李瑁班师回朝,再做定夺。”

消息传到渔阳,李瑁正在清点战俘名册。案上堆叠的卷宗里,既有安禄山的核心党羽,也有刚被强征入伍的农家子弟。他指尖划过“史思明”的名字——这位倒戈的将领已率部攻克范阳,正等候朝廷处置,其麾下尚有五千降兵。

“殿下,长安传来的消息,朝中两派吵翻了天。”周明将密信递过来,“裴御史说要杀尽降兵,韦尚书却主张赦免,陛下让您拿个主意。”

李瑁揉了揉眉心,窗外传来降兵营地的操练声——这些日子,他让降兵与唐军混编操练,发现其中不少人只是想混口饭吃,并非真心附逆。

“系统,分析严惩与安抚两种方案的潜在风险。”

【方案一(严惩):短期可震慑叛乱,平息民愤,但可能引发降兵哗变,范阳、平卢残余叛军会死战到底,平叛时间延长6个月,战后地方治理阻力增加40%。】

【方案二(全赦):可快速瓦解残余叛军抵抗意志,但会引发唐军将士不满(认为不公),民间可能指责朝廷纵容叛逆,社会稳定度下降15%。】

【建议:采用分级处置方案,平衡各方诉求。】

李瑁心中已有定数。他提笔给长安写了一封奏疏,详述前线见闻:“……臣观被俘者,有安禄山心腹死党,双手沾满鲜血,此等首恶必严惩;然亦有被胁迫入伍之百姓,家中尚有老幼待哺,若能许其改过自新,不仅可减少伤亡,更能彰显朝廷仁德……”

奏疏中,他提出具体方案:其一,安禄山及其核心谋士、将领共五十余人,定为“首恶”,押解长安问斩,家产抄没赈济灾民;其二,史思明等主动倒戈、立下战功者,可免其罪,仍授官职,但需交出兵权,由朝廷派人接管其部众;其三,普通降兵愿返乡者,发放安家银两,登记造册后遣送原籍,由地方官监督;愿留军者,编入辅兵,从事粮草运输等杂役,立功后可转为正式士兵。

“这个方案,既没放过元凶,又给了普通士卒生路,还能稳住史思明这类降将。”郭子仪看完奏疏,连连点头,“只是裴御史那边怕是不好过关。”

“正因如此,才需陛下定夺。”李瑁将奏疏封好,“快马送往长安,务必让陛下早日看到。”

三日后,奏书抵达紫宸殿。唐玄宗逐字看完,沉吟良久,对侍立一旁的高力士道:“李瑁这方案,你怎么看?”

高力士躬身道:“殿下身在前线,最知叛军虚实。首恶必惩,胁从可赦,既顾全了国法,又留了余地,老奴以为可行。”

唐玄宗抚着胡须:“朕也觉得妥当。斩尽杀绝,非仁君所为;全不追究,又难平将士之愤。这般分级处置,倒是两全之策。”

次日早朝,唐玄宗将李瑁的奏疏公之于众。裴冕当即反对:“陛下!史思明曾为安禄山副将,手上亦有我大唐将士的血,岂能免罪?若开此先例,日后谁还怕朝廷法度?”

“史思明是主动倒戈,助我军攻克渔阳、范阳,若论功行赏都来不及,怎可与寻常叛将等同?”韦见素立刻回应,“殿下的方案里写得明白,他需交出兵权,这已是最大的约束。”

“那三万降兵呢?发放安家银?臣以为不妥!”另一位强硬派大臣出列,“我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尚不及这些降兵得的好处多,恐寒了将士的心!”

“不然。”中书侍郎张九龄缓缓开口,“遣返降兵时,让他们带着朝廷的恩惠回乡,便是最好的活告示——告诉那些仍在顽抗的叛军,投降有生路。如此,可减少多少刀兵?省下的军饷,远比安家银多得多。”

群臣再次争论起来,殿内声音此起彼伏。唐玄宗敲了敲御案,朗声道:“李瑁的方案,朕准了。”

他目光扫过群臣:“首恶必惩,是为正法;胁从可赦,是为仁心。史思明有功,免罪但收权;降兵愿留愿走,各随其便。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议。”

皇帝金口玉言,裴冕等人虽心有不甘,也只能躬身领旨。朝堂上的争议暂时平息,但私下里,两派的角力并未停止——裴冕让人在军中散布流言,说李瑁“偏袒叛贼”;韦见素则暗中联络地方官,嘱咐他们善待返乡降兵。

消息传到渔阳,李瑁正在处理降兵遣返事宜。首批三千降兵拿着安家银,在唐军护送下踏上归途,临行前纷纷对着李瑁的营帐叩首。

“殿下,长安传来消息,裴御史在背后说您的不是。”周明愤愤不平。

李瑁却不以为意:“他有他的立场,不必在意。只要我们把事办妥当,流言自会不攻自破。”

他亲自来到史思明的军营。史思明正因“交出兵权”之事忐忑不安,见李瑁前来,慌忙出迎:“殿下……”

“史将军不必忧心。”李瑁笑着扶起他,“陛下已下旨,授你为范阳别驾,虽无兵权,却能参与地方治理。你熟悉范阳民情,正好为朝廷效力。”

史思明又惊又喜,跪地叩首:“谢殿下保全!末将定当恪尽职守,绝不负朝廷!”

李瑁扶起他,语重心长道:“范阳历经战乱,百姓困苦,你要多安抚民心,让他们知道,朝廷不会因曾被叛军占据而亏待他们。这比守住一座空城更重要。”

“末将明白!”史思明重重点头。他知道,李瑁这是在给他立功赎罪的机会。

处置完降将降兵,李瑁开始着手清剿叛军残余。有了“降者不杀”的政策,平卢的叛军几乎未做抵抗便开城投降,仅用十日便收复全境。系统提示【平叛完成度95%】,李瑁知道,只剩最后一步——押解安禄山回长安受审。

出发前夜,郭子仪忧心忡忡地来见李瑁:“殿下,长安暗流涌动,裴御史等人对您的方案耿耿于怀,此次回京,怕是少不了刁难。”

李瑁望着帐外的月光,平静道:“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讨好谁,是为了大唐的安稳。若因怕刁难而改变初衷,才是真的辜负了前线将士的血。”

他顿了顿,继续道:“安禄山是元凶,必须公开问斩,以谢天下;那些被裹挟的士卒,能回家务农,便少了三分动荡;史思明能安分守己,范阳便多了一分安定。这些,比朝堂上的非议重要得多。”

郭子仪看着李瑁坚定的眼神,心中豁然开朗,躬身道:“殿下说得是,是末将多虑了。”

三日后,押解安禄山的囚车从渔阳出发,前往长安。李瑁率领玄甲锐士护送,身后跟着史思明等降将,以及最后一批等待遣返的降兵。队伍绵延十里,旗帜飘扬,却不闻往日的肃杀,反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途中,李瑁收到杨玉环的信,信中写道:“闻朝堂有争议,然瑁郎之心,在于安定天下,而非迎合众议。长安深秋寒凉,望君保重,我在东宫候你归来。”

李瑁将信贴身收好,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无论朝堂上有多少分歧,只要守住“安定”二字,便不会错。

队伍行至易州时,遇到一群前来送行的百姓,其中有不少是此前被遣返的降兵家属。他们捧着热茶,跪在路边:“多谢殿下开恩,让我儿能回家……”

李瑁勒住马,对百姓们道:“朝廷与百姓,本是一体。只要安分守己,勤耕守法,便是大唐的好子民。”

欢呼声再次响起,久久回荡在山谷间。李瑁知道,他的方案或许不是最完美的,却在仇恨与宽容之间,为大唐找到了一条能尽快愈合伤口的路。

前路或许仍有波折,朝堂的争议或许还会再起,但只要方向没错,一步一步走下去,总能迎来真正的太平。他策马前行,玄甲在阳光下闪烁,身后的队伍稳步跟上,朝着长安的方向,朝着一个新的开始。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寻忆:武灵天下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黄埔忠魂:从淞沪到缅北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抗战之烽火燃血 我的公公叫康熙 修仙归来在校园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长夜谍影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师士传说 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荣耀大秦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民国谍影 风雨大宋 民国投机者 
最近更新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 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 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 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 大明熥仔 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 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 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 风起荆南 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 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 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 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 这些列强,欺朕太甚 长安新火 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 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 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系统之妈祖:瀚海一统 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又一口田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txt下载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最新章节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