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首页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满唐华彩 衣冠不南渡 逆天明末三十年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百炼飞升录 一品布衣 第一权臣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4章 曹变蛟兵临城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一节:崇祯密谋,京营突袭

京城皇宫的御马监后院,往日里用于晾晒草料的空地上,此刻被临时清理出一片操练场地。两百余名京营士兵挤在场地中,手里握着的长矛多半锈迹斑斑,枪头甚至有些卷刃,盔甲上的皮革开裂,露出里面磨得发亮的内衬。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站在深秋的寒风中,忍不住瑟瑟发抖,唯有眼神里,还残留着一丝被煽动起来的狂热。

崇祯身着一套略显宽大的明光铠——这是他年轻时为彰显“尚武”之心定制的铠甲,如今因身形消瘦,铠甲在身上晃荡,显得有些不合身。他站在士兵面前,双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努力挺直脊背,声音因连日焦虑和激动而沙哑:“诸位将士,你们都是大明的忠勇之士,是朕倚仗的国之干城!可如今,王磊狼子野心,假借‘助饷’之名夺走朝廷财权,又以‘修城’为借口掌控京城防务,甚至派曹变蛟率领大军驻扎通州,虎视眈眈,妄图颠覆我大明两百余年基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士兵们,看到有人悄悄缩了缩脖子,显然是被“曹变蛟大军”的名头吓到,立刻提高声音:“你们想想!一旦王磊入城,他定会废除你们的军籍,让你们沦为流民,甚至会抢夺你们的田宅、妻儿!而朕,绝不会坐视你们受难!朕已暗中派人筹集了五千两白银、一千石粮食,只要你们能随朕突袭通州,击溃曹变蛟的前哨部队,夺回粮饷控制权,这些赏赐立刻分发到每个人手中!不仅如此,日后你们的军饷翻倍,每月三两白银、两石粮食,绝不拖欠!”

说着,他示意身旁的太监曹化淳上前。曹化淳是崇祯最信任的亲信,此刻穿着一身从内库翻出的锦袍,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几锭沉甸甸的白银,在微弱的天光下闪着光。他走到士兵面前,故意将托盘举高,让每个人都能看清:“弟兄们,陛下从不食言!这白银就是信物,只要拿下通州,每个人都能领到赏钱,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曹变蛟的新戚家军看着吓人,实则都是些刚招募的流民,没什么战斗力,咱们出其不意,定能一举击溃他们!”

人群中,一个名叫张猛的小校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刀疤,是京营中少数还能保持战力的士兵。他此前因拖欠军饷,家中老母饿死,本就对崇祯心存怨恨,但看着托盘上的白银,又想到“军饷翻倍”的承诺,还是咬牙说道:“陛下,末将愿率军突袭!只要能让弟兄们吃饱饭,末将定拼尽全力,拿下通州!”

有张猛带头,其他士兵也纷纷动摇。一个年轻士兵怯生生地问道:“陛下,咱们真的能打赢曹变蛟的人吗?听说他们的士兵都穿着新盔甲,拿着新武器……”

崇祯立刻说道:“他们的盔甲、武器都是花架子!曹变蛟的军队刚到通州,立足未稳,且多半在城西操练,营地防备空虚,咱们深夜突袭,定能攻其不备!只要拿下粮饷仓库,他们没了粮草,自然不战而溃!”

一番鼓动下,士兵们终于被说动,纷纷高呼:“愿随陛下,讨伐曹变蛟!夺回粮饷!”

崇祯见状,心中稍定,立刻开始部署:任命张猛为先锋官,率领五百士兵在前开路;曹化淳统领剩余一千五百士兵,作为主力跟进;约定三日后深夜,从京城东直门悄悄出城,直奔通州城西的新戚家军粮饷仓库——据密探回报,此时曹变蛟的主力正在城西二十里处操练,仓库仅有一千后勤士兵驻守,且多为老弱,正是突袭的最佳时机。

部署完毕,士兵们散去准备,曹化淳却悄悄留下,低声对崇祯说:“陛下,这些士兵多是为了粮饷才答应突袭,若是遇到阻碍,恐怕会临阵倒戈。奴才以为,咱们得留一手——不如暗中派些亲信太监混入队伍,一旦有人想后退,便当场斩杀,震慑众人!”

崇祯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务必确保突袭成功,这是咱们最后的机会了!”

两人都没注意到,人群末尾,一个名叫赵五的士兵,在众人散去后,悄悄溜出了御马监。赵五本是山东流民,家乡遭灾时,父母和妹妹都饿死了,他孤身一人投靠京营,却因崇祯拖欠军饷,差点饿死在军营。半个月前,洪承畴的暗线找到他,承诺“只要提供崇祯的动向,便可加入新戚家军,每月发二两白银军饷,还能领赈济粮赡养幸存的祖母”。此刻,他见崇祯要突袭通州,知道这是重要消息,立刻决定将消息传出。

赵五绕过大内侍卫的巡逻路线,借着宫墙的阴影,一路跑到顺天府尹衙门后门。他轻轻敲了三下门,门内立刻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谁?”

“是我,赵五,有紧急消息要报给顾大人。”赵五压低声音说道。

门很快打开,一个亲信侍卫将赵五拉了进去。顾君恩正在书房等候,见赵五进来,立刻问道:“出什么事了?”

赵五喘着气,语速飞快地说:“顾大人,崇祯要谋反!他命曹化淳统领两千京营士兵,三日后深夜从东直门出城,突袭通州城西的粮饷仓库,想抢夺粮饷,击溃曹将军的部队!”

顾君恩闻言,脸色一变,立刻说道:“你详细说说,崇祯具体是怎么部署的?士兵们的情绪如何?”

赵五将崇祯的部署、承诺的赏赐,以及士兵们“为粮饷而战”的心态一一说明。顾君恩听完,立刻写了一封密信,封入蜡丸,交给亲信:“立刻快马加鞭,将这封信送到锦州帅府,亲手交给王磊国公,不得延误!”

亲信领命,骑马直奔锦州而去。而顾君恩则留在书房,眉头紧锁——他知道,通州的粮饷仓库是新戚家军的命脉,一旦被崇祯突袭得手,不仅会影响后续计划,还可能让崇祯重新获得喘息之机。他必须尽快想办法,配合王磊的指令,挫败这次突袭。

两日后,锦州帅府的军务书房内,王磊正与几位将领议事。书房内陈设简洁,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天下舆图》,舆图上用红笔标注着新戚家军的布防情况,从辽东到山东,从沿海到内陆,红色标记连成一片,已然占据了大明的半壁江山。

王磊身着一身玄色织金蟒纹常服,腰间系着墨玉腰带,玉扣上的“辽”字纹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他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封刚收到的密信——正是顾君恩派人送来的蜡丸密信,上面详细写着崇祯突袭通州的计划。

“崇祯这是困兽犹斗啊。”王磊将密信放在案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他以为靠几千两白银、几千石粮食,就能让早已离心离德的京营士兵为他卖命,却不知人心早已不在他那边。”

站在一旁的副将李定国说道:“国公爷,曹将军在通州驻扎了一万新戚家军,其中五千是精锐,只要您下令,曹将军定能轻松击溃京营的突袭部队!不如让曹将军提前设伏,将这两千京营士兵一网打尽,彻底断了崇祯的念想!”

王磊摇头:“一网打尽容易,但咱们要的不仅仅是击溃敌军,更要借这个机会,瓦解京营的残余势力,让崇祯彻底失去军事依靠,同时向天下人彰显咱们‘体恤士兵、顺应民心’的态度。若是直接剿灭,反而会让其他观望的明朝旧部心生警惕。”

他站起身,走到《天下舆图》前,指尖落在通州的位置:“传我指令给曹变蛟,分三步走:第一,命城西粮饷仓库的后勤士兵,三日后深夜假意撤退,将仓库‘暴露’给京营,但在仓库周围的树林、草丛中设下埋伏,派两千精锐士兵手持弓箭、长矛,只围不攻,留一条退路给京营士兵;第二,命城东、城南的五千驻军,在京营士兵出城后,立刻逼近京城,在朝阳门、东直门、西直门三处城门列阵,炮口对准城门,形成‘兵临城下’之势,但切记不可攻城,只需派使者喊话,要求崇祯‘交出煽动士兵作乱的曹化淳’,威慑崇祯;第三,在埋伏圈外张贴告示,承诺‘凡京营士兵倒戈归附,一律编入新戚家军,补发三个月军饷,家中亲属可领赈济粮’,瓦解京营士兵的斗志。”

李定国躬身应道:“国公爷高见!这样一来,既能挫败崇祯的突袭,又能收编京营士兵,还能威慑崇祯,可谓一举三得!”

王磊又补充道:“另外,让曹变蛟派密探密切关注皇宫动向,若崇祯有逃跑之意,立刻派人拦截,但不可伤害他性命——留着他,还有用。同时,让洪承畴在京城散布消息,说‘崇祯为一己之私,不顾士兵死活,强行命令饥饿的京营士兵突袭,实则是让他们去送死’,动摇京营士兵的军心。”

将领们齐声领命:“属下遵旨!”

王磊看着众人,继续说道:“通州之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民心的较量。咱们要让天下人看到,崇祯如何对待士兵,咱们又如何对待士兵;崇祯如何不顾百姓安危,咱们又如何致力于稳定局势。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归附,让新朝的建立顺理成章。”

议事结束后,将领们立刻分头行动,派人将指令送往通州。王磊则留在书房,看着《天下舆图》,陷入沉思——他知道,崇祯的这次突袭,是明朝残余势力最后的反抗,只要挫败这次反抗,接下来的登基之路,便会顺畅许多。但他并未放松警惕,又提笔写了两封密信,一封送往辽东,命祖大寿加强边防,防止女真部落趁乱入侵;另一封送往登州,命郑芝龙加强沿海巡逻,防止崇祯的旧部从海路逃跑。

三日后深夜,通州城西的新戚家军粮饷仓库外,月光被云层遮挡,天地间一片昏暗,只有几盏灯笼挂在仓库门口的旗杆上,微弱的光线勉强照亮了周围十几步的范围。仓库的大门虚掩着,里面隐约能看到堆放的粮袋,却听不到一丝人声,显得格外诡异。

张猛率领五百先锋士兵,猫着腰,小心翼翼地靠近仓库。他示意士兵们停下,自己则悄悄走到仓库门口,侧耳倾听——里面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粮袋的“沙沙”声。

“将军,里面好像没人!”一个士兵低声说道。

张猛心中一喜,压低声音下令:“所有人跟我冲进去,抢了粮饷就走!动作快,别惊动曹变蛟的主力!”

士兵们如同饿狼扑食一般,涌入仓库。当看到仓库内堆积如山的粮食和码放整齐的白银时,所有人都红了眼,纷纷扔下武器,扑向粮袋和银锭。有人用衣服包粮食,有人怀里揣着银锭,还有人因为争抢粮袋,当场扭打起来。

就在这时,仓库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紧接着,四周的树林、草丛中涌出两千新戚家军士兵,他们手持弓箭、长矛,迅速将仓库包围,箭雨如同雨点般落在仓库门口,形成一道密集的防线。

“不好!中计了!”张猛脸色大变,连忙喊道,“弟兄们,快拿起武器,突围出去!”

然而,此时的京营士兵早已被粮食和白银冲昏了头脑,加上连日饥饿,体力不支,面对新戚家军的箭雨,顿时乱作一团。有人想拿起武器反抗,却发现自己的长矛早已锈得无法使用;有人则直接扔下手中的粮袋,跪地求饶:“别杀我!我投降!我愿意加入新戚家军!”

张猛还想组织抵抗,却被新戚家军的一名将领一箭射穿了肩膀,倒在地上。他看着周围密密麻麻的新戚家军士兵,又看了看身边四散奔逃、纷纷投降的京营士兵,终于绝望地叹了口气,扔掉手中的断矛,说道:“我投降!”

曹化淳见大势已去,吓得浑身发抖,他趁乱躲到一个粮袋后面,想等新戚家军放松警惕后偷偷溜走。但没等他起身,两名新戚家军士兵便走了过来,一把将他揪了出来。曹化淳立刻跪地磕头:“将军饶命!我是被崇祯逼迫的,我不想反!我愿意归顺国公爷!”

新戚家军的将领冷笑道:“你是崇祯的亲信,是不是被逼的,得由国公爷说了算!先把他绑起来,听候发落!”

随后,新戚家军开始清点投降的京营士兵。让曹变蛟意外的是,两千京营士兵中,竟有一千八百余人愿意加入新戚家军,只有不到两百人选择领取十两白银和一石粮食,回家务农。

曹变蛟看着这些面带羞愧却又充满希望的士兵,高声说道:“弟兄们,你们能认清形势,归顺国公爷,是明智之举!从今日起,你们就是新戚家军的一员,明日便会补发三个月军饷,日后军饷按时发放,绝不拖欠!你们的家人,也会被纳入赈济范围,再也不用饿肚子!”

士兵们闻言,纷纷欢呼起来,不少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盼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处理完投降的士兵,曹变蛟立刻按照王磊的指令,率领城东、城南的五千新戚家军,向京城进发。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京城的城墙上时,五千新戚家军已在朝阳门外列阵完毕。士兵们身着崭新的盔甲,手持锋利的武器,阵列整齐,军威浩荡,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城门,吓得城楼上的京营士兵纷纷后退,连弓箭都不敢举起。

皇宫内,崇祯正焦急地等待曹化淳的消息。他一夜未眠,穿着龙袍坐在养心殿的龙椅上,时不时起身走到殿外,望向通州的方向。就在这时,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脸色惨白,跪在地上哭道:“陛下,不好了!曹公公的部队在通州中了埋伏,全军覆没,曹公公被擒!现在曹变蛟率领大军,已经到了朝阳门外列阵,还派人喊话,让陛下交出‘煽动士兵作乱的奸佞’,否则就要率军入城!”

崇祯闻言,如遭雷击,双腿一软,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他扶住龙椅的扶手,才勉强站稳,声音颤抖地问道:“你说什么?全军覆没?曹化淳被擒?这不可能!朕明明安排得万无一失,怎么会中埋伏?”

太监哭着说道:“陛下,是真的!城楼上的士兵都看到了,曹将军的大军就在城外,军威浩荡,咱们根本抵挡不住啊!”

崇祯踉跄着走到殿外,望向朝阳门的方向。虽然距离遥远,但他仿佛能看到城外新戚家军的阵列,能听到士兵们的呐喊声。他知道,自己精心策划的突袭,不仅没能夺回粮饷,反而赔上了最后一支可用的军队。他无力地瘫坐在台阶上,眼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反抗的资本了。

第二节:京营倒戈,崇祯屈服

朝阳门外,新戚家军的阵列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亘在官道之上。五千名士兵身着乌黑发亮的盔甲,手持长矛和盾牌,整齐地站在阵前,盾牌上“戚家军”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阵列后方,二十门火炮一字排开,炮口直指城门,炮身上的铜饰反射着寒光,透着令人胆寒的威慑力。

曹变蛟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着鎏金盔甲,腰间佩着一把长剑,目光锐利地盯着城门楼上的京营士兵。那些士兵大多面黄肌瘦,盔甲破旧,手里的武器甚至有些生锈,与新戚家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到新戚家军的军威,城楼上的京营士兵纷纷缩在城垛后面,眼神中充满了恐惧,连头都不敢抬。

“陛下有旨,命洪承畴、李友仁、顾君恩三位大人即刻入宫议事!”城楼上,一个太监的声音带着颤抖,在阵列上空回荡。曹变蛟听到这话,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对身边的副将说道:“看来崇祯还想挣扎,传我命令,全军向前推进五十步,炮口对准城门,给他们加点压力!”

副将领命,高声喊道:“全军听令,向前推进五十步!火炮队,瞄准朝阳门!”

新戚家军士兵齐声应和,步伐整齐地向前推进。五十步的距离,在他们沉稳的脚步声中,仿佛只是一瞬间。火炮队的士兵迅速调整炮口,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朝阳门的城门,只要一声令下,城门便会被轰开。

城楼上的京营士兵见状,吓得魂飞魄散。一个年轻的士兵甚至直接扔下手中的弓箭,瘫倒在城垛上,哆哆嗦嗦地说:“完了,咱们根本挡不住他们……”

皇宫养心殿内,洪承畴、李友仁、顾君恩三人已经赶到。崇祯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眼神空洞,看到三人进来,才勉强打起精神,声音沙哑地说:“三位爱卿,曹变蛟率军兵临城下,扬言要朕交出‘奸佞’,否则便率军入城。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李友仁率先开口,他是户部尚书,早已被洪承畴策反,此刻语气沉稳地说:“陛下,如今京营主力已在通州覆灭,剩余的士兵不足千人,且多为老弱病残,根本无法抵抗曹变蛟的大军。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曹变蛟,避免他率军入城,伤及京城百姓。”

顾君恩也附和道:“陛下,曹变蛟此举,实则是奉王磊国公之命。国公爷向来体恤百姓,注重仁政,只要陛下能顺应天意民心,交出权力,国公爷定不会亏待陛下和宗室。据臣所知,国公爷已放出话,若陛下愿意禅位,可封为‘安乐公’,迁往南京居住,保留宗室爵位和俸禄,安度晚年。”

崇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怒火,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怒声道:“朕是大明的皇帝,岂能向乱臣贼子禅位!朕就算战死,也绝不会交出祖宗的基业!”

洪承畴见状,上前一步,语气诚恳地说:“陛下,事到如今,臣恳请您以天下百姓为重。如今全国百姓皆心向王磊国公,各地官员也纷纷归附,就连京营士兵,也大多倒戈。若陛下执意抵抗,曹变蛟一旦率军入城,不仅陛下性命难保,京城百万百姓也会遭受战火之苦,到时候,陛下便是大明的罪人啊!”

崇祯看着洪承畴,又看了看李友仁和顾君恩,发现三人眼中都带着“劝降”的意味,心中顿时明白——他们早已背叛自己,投靠了王磊。他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力反驳,只能颓然地靠在龙椅上,喃喃自语:“朕不甘心……朕不甘心啊……”

沉默良久,崇祯突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说道:“朕可以交出朝政大权,让王磊总揽朝政,但朕必须保留‘皇帝’的尊号,继续居住在皇宫之中,不干预任何政务,只求安度晚年。这是朕最后的底线,若王磊不同意,朕便与京城共存亡!”

洪承畴闻言,心中暗喜——崇祯终于松口了。他立刻说道:“陛下的要求,臣会立刻派人告知王磊国公。国公爷向来仁厚,想必会体恤陛下,答应您的要求。不过,在此之前,还请陛下下旨,命朝阳门守军打开城门,让曹变蛟的大军入城驻扎——否则,曹将军恐会误会陛下仍有反抗之意,强行攻城,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知道,这是王磊对他的试探。若不打开城门,曹变蛟很可能会立刻攻城,自己根本无力抵抗。他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说道:“传朕旨意,命朝阳门守军打开城门,迎接曹变蛟大军入城,不得阻拦!”

太监领命而去,养心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殿外飘落的秋叶,眼中充满了泪水。他想起自己刚登基时,意气风发,想要重振大明,铲除阉党,平定叛乱,可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连祖宗留下的皇宫,都要让给别人。他心中充满了悔恨,却又无可奈何。

半个时辰后,朝阳门缓缓打开。巨大的城门在绞盘的拉动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为大明王朝的落幕奏响悲歌。曹变蛟率领新戚家军士兵,有序地进入京城。士兵们步伐沉稳,纪律严明,没有丝毫扰民之举,只是沿着街道两侧行进,很快便占据了皇宫周边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要地,形成了对皇宫的包围之势。

街道两旁,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好奇地看着这支精锐的军队。当看到新戚家军士兵不仅不扰民,还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捡起孩子掉落的玩具时,百姓们渐渐放下了恐惧,有人甚至开始欢呼:“欢迎曹将军!欢迎新戚家军!”

曹变蛟骑着马,走在队伍最前面,看到百姓们的反应,心中感慨——这便是民心,崇祯用了十七年都没能赢得的民心,王磊只用短短数年,便凭借“轻税、足饷、安民”的政策,牢牢抓在了手中。

进入京城后,曹变蛟立刻前往顺天府尹衙门,与洪承畴会面。两人寒暄过后,曹变蛟说道:“洪大人,崇祯已同意交出朝政,但要求保留‘皇帝’尊号,继续居住在皇宫。我已按国公爷的指令,将大军部署在皇宫周边,接下来该如何行事,还请洪大人示下。”

洪承畴说道:“曹将军,我已派人将崇祯的要求送往锦州帅府,相信国公爷很快便会有回复。在这之前,咱们要做的,就是稳定京城局势,安抚百姓和官员,同时严密监控皇宫动向,防止崇祯暗中联络旧部,再起事端。另外,通州被俘的曹化淳,也该派人送往锦州,听候国公爷发落。”

曹变蛟点头:“好,我这就安排人将曹化淳送往锦州。同时,我会命人在京城张贴告示,说明国公爷‘体恤民生、安定天下’的心意,让百姓和官员放心。”

两人商议完毕,曹变蛟立刻派人将曹化淳押往锦州,同时命人在京城各处张贴告示。告示上写着:“辽国公王磊,为安定天下,解百姓倒悬之苦,特命曹变蛟将军率军入城,保护京城百姓。凡明朝旧臣,只要真心归附,一律量才录用;百姓安居乐业,赋税减免一年;京营士兵倒戈归附者,补发三个月军饷,家人享赈济之利。”

告示张贴后,京城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官员们也大多松了口气——他们早已厌倦了崇祯的苛政和战乱,如今有王磊这样的“明主”出现,他们巴不得早日稳定局势。不少官员甚至主动前往顺天府尹衙门,表示愿意归附新朝。

锦州帅府内,王磊接到洪承畴的消息,得知崇祯“愿交朝政,求留皇帝尊号”,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对身边的亲卫说道:“崇祯倒是打得好算盘,想保留‘皇帝’尊号,伺机反扑。传我指令给洪承畴:可以答应崇祯保留‘皇帝’尊号,但必须迁往南京居住,不得留在京城皇宫;‘皇帝’尊号仅为虚衔,不得干预任何政务,宗室待遇按‘安乐公’标准执行,每年赐白银一万两、粮食五千石。若他同意,便即刻安排船只,护送他及宗室前往南京,派五千新戚家军‘护送’——实则是软禁,防止他们中途生变;若他不同意,便命曹变蛟率军入宫,将其软禁在皇宫内,不再与其商议。”

亲卫领命而去,王磊走到《天下舆图》前,目光落在南京的位置。南京是明朝的陪都,城防坚固,且远离京城,将崇祯安置在那里,既能显示自己的“仁厚”,又能防止他在京城作乱,可谓一举两得。

三日后,洪承畴传来消息,崇祯同意了王磊的条件,愿意迁往南京,保留“皇帝”虚衔,不干预政务。王磊闻言,心中大安,立刻命洪承畴安排船只,护送崇祯及宗室前往南京。同时,他还下旨,命周婉宁从国库中拨付白银一万两、粮食五千石,作为崇祯及宗室的“安置费”,并派专人负责他们在南京的生活,确保“待遇优厚,不得苛待”。

崇祯离开京城的那一天,天空阴沉,飘着细雨。他身着一身旧龙袍,乘坐着一辆普通的马车,从皇宫出发,前往通州码头。街道两旁,百姓们静静地站在路边,没有欢呼,也没有谩骂,只是默默地看着马车驶过。崇祯掀起马车的帘子,看着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建筑,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悔恨。当马车驶过朝阳门时,他回头望了一眼皇宫的方向,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他知道,这一去,便再也回不来了。

护送崇祯的船队出发后,洪承畴立刻派人前往锦州,向王磊汇报。锦州帅府内,王磊正召集洪承畴、曹变蛟、周婉宁、徐元明等核心大臣,商议登基前的各项事宜。

洪承畴率先开口:“国公爷,崇祯已迁往南京,京城及周边的军事、财政、城防均已掌控在咱们手中,百官归附者已达九成以上,百姓安居乐业,民心所向,登基之事,已万事俱备,可以提上日程了。”

曹变蛟也说道:“末将已整顿好全国军队,目前新戚家军共计二十万,分布在辽东、山东、河南、江南等地,均已表示效忠国公爷。京城的安保工作也已部署完毕,只要国公爷一声令下,便可随时举行登基大典。”

周婉宁补充道:“财政方面也已稳定,国库现有白银一百万两、粮食五十万石,足以支撑登基大典及后续各项政策的推行。全国赋税改革顺利,百姓对新朝的期待越来越高,各地都已开始准备庆祝登基的活动。”

徐元明则说道:“国公爷,登基大典的礼仪器械、天坛祭台等筹备工作,臣已安排妥当。参照古制,结合您‘简约庄重’的要求,大典流程分为祭天告地、接受禅位、百官朝贺、昭告天下四个环节,确保既符合礼制,又不失新朝气象。”

王磊看着众人,心中充满了责任感。他站起身,沉声道:“诸位爱卿,多谢你们这些年来的鼎力相助。没有你们,便没有今日的局面。登基大典之事,就交由洪承畴爱卿总负责,曹变蛟爱卿负责安保,周婉宁爱卿负责物资供应,徐元明爱卿负责礼仪器械和流程安排。务必做到‘简约庄重,不失威严’,让天下百姓看到新朝的气象,感受到新朝的仁政。”

众人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王磊又说道:“另外,传我指令,全国范围内减免赋税一年,鼓励百姓垦荒,垦荒者可获得土地所有权;对归附的明朝旧臣,无论出身,只要真心为新朝效力,一律量才录用,做到人尽其才;严查贪腐,百姓可直接向朝廷举报庸官劣吏,一经查实,严惩不贷。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新朝建立,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让华夏复兴,让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话音落下,书房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臣们看着王磊,眼中充满了敬佩和期待——他们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此时的京城,百姓们早已听说王磊即将登基的消息,纷纷开始准备庆祝。街头巷尾,红灯笼挂了起来,“恭贺新皇登基”的对联贴满了家家户户的大门,舞龙舞狮的队伍在街道上穿梭,整个京城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皇宫内,工匠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修缮宫殿,布置大典场地,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做着最后的准备。

王磊站在锦州帅府的窗前,望着京城的方向。他知道,不久之后,他将入主皇宫,登基称帝,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而他肩上的担子,也将更加沉重。但他有信心,在各位大臣的辅佐下,在天下百姓的支持下,一定能够实现“华夏复兴,百姓安乐”的目标,让新朝的威名,传遍天下,流芳千古。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绍宋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纪先生,有空领个证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重生后,我成了奸臣黑月光 流浪吧!蓝星人 繁花织梦重生女总裁的逆袭时代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先和离后逃荒,我的空间能升舱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民国之谍影风云 军工科技 抗战之烽火燃血 我的公公叫康熙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如何拯救德意志 南美:我有传送阵要移民一个亿 重生之战神吕布 唐土万里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谋动天下 网游:开局无限BUFF,我最强药师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大明之南洋再起 
最近更新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 从流民到燕云王 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 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 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 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 看故事悟人生 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 赘婿掌心娇 九域雄皇 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 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 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 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 帝王串串烧 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 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 大夏九皇子与紫微 
回到明末做皇帝 老老王的梦 - 回到明末做皇帝txt下载 - 回到明末做皇帝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