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春天,中国半导体产业上空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云。自三月那场由黑石私募和应用材料发起的精准打击以来,星海科技的7纳米芯片产线已经停摆了近半个月。那几台价值数亿美元的光刻机,如同被施了咒语的钢铁巨兽,静静地趴在超净车间里,控制面板上刺眼的红色故障代码,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每个星海人的心。
星海科技芯片生产基地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陈默指着屏幕上完全停滞的生产数据曲线,声音沙哑:
林总,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糕。应用材料不仅停止了核心控制模块的供应,还通过远程指令将现有模块全部锁死。我们尝试了所有可能的破解方案,甚至通过第三方渠道寻找替代品,但都失败了。
他切换屏幕,展示出一张复杂的供应链图谱:这个模块控制着光刻机的精密对焦和曝光系统,是整个设备的大脑。没有它,别说是7纳米,连28纳米的工艺都无法保证稳定性。我们的Soc芯片流片计划已经全面停滞,延期超过一个月,直接影响到下半年星海01的智能座舱升级,以及与华为、蔚来等客户签订的未来订单。
财务总监李娜补充道:初步估算,产线停摆每天的固定成本损失超过500万元,这还不包括订单延期可能面临的违约金和市场份额损失。如果不能在两个月内解决,我们的芯片业务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坐在首位的林澈。
林澈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终停留在那张被标红的供应链图谱上。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既然别人把门关上了,那我们就自己造一扇窗。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长城预案最高级别,同时,我要亲自向工信部汇报。
当天下午,一场绝密的视频会议在星海总部与工信部之间接通。林澈没有过多渲染星海面临的困境,而是将这次危机提升到了产业安全的高度:
领导,应用材料的这一手,暴露的不仅是我们星海一家的软肋,更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在高端装备领域受制于人的现状。如果这次我们不能突破,那么明天就会有更多的中国芯片企业面临同样的威胁。
屏幕那端的工信部领导神色凝重:林澈同志,情况我们已经充分了解。国家不会坐视不管。工信部将立即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各方资源。同时,我们决定紧急设立首期规模20亿元的高端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攻关专项基金,以国家和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支持北方华创等国内装备企业进行技术攻坚!
星海科技愿意全力配合,并追加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林澈立即回应,我们将开放所有相关技术数据和产线,为国产部件的测试验证提供全力支持!
消息传到北方华创,整个公司瞬间进入战时状态。董事长刘远征亲自挂帅,成立了代号的专项攻关团队。
这是国家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北方华创证明自己的历史机遇!在动员大会上,刘远征的声音铿锵有力,45天,我只给大家45天时间,必须拿出可用的替代部件!
实验室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开始了。星海科技派出的技术专家团队与北方华创的研发人员混合编组,日夜奋战。
材料,还是材料问题!深夜的实验室里,材料专家王教授顶着黑眼圈,指着测试数据,热膨胀系数始终无法匹配,在持续高温工作环境下,精度会快速衰减。
要不要试试我们之前在航天领域用的那种复合陶瓷材料?星海的首席工程师李明提出建议,虽然成本高,但热稳定性极佳。
成本不是现在考虑的首要问题!项目总负责人一锤定音,先用上,解决有无问题!
资金在快速燃烧。20亿国家专项基金和10亿星海资金,被精准地投入到材料研发、精密加工、人才激励等各个环节。工信部协调的中科院相关院所、顶尖高校的专家团队也陆续加入,共同攻关。
第28天,第一个工程样品出炉,但在连续测试72小时后出现性能波动。
第35天,改进后的第二个样品在低温环境下出现匹配异常。
第40天,团队已经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每个人的眼中都布满血丝,但第三个样品的关键指标依然在合格线附近徘徊。
还有五天时间。刘远征亲临实验室,看着疲惫不堪的团队,我知道大家已经到极限了,但星海在等我们,整个产业都在看着我们!
突破:92.3%的奇迹
第四十五天的黎明,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实验室时,最后一个测试循环结束。整个实验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上即将跳出的最终数据。
92.3%!
短暂的寂静后,实验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工程师们相拥而泣,有人直接瘫坐在地上,久久说不出话来。
刘远征立即拨通了林澈的电话,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林总,成功了!良率92.3%,达到应用水平!
电话那头,林澈深吸一口气:好!我立即安排产线准备更换部件!
这一刻,四十五个日夜的奋战,数十亿资金的投入,无数人的心血,终于凝结成了这个改变战局的数字。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至暗时刻中,硬生生撕开了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