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嬴政端坐于龙椅之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扫过殿下噤若寒蝉的群臣,
沉声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苏先生乃世外高人,其所赐仙缘,尔等已亲眼所见。
然,仅凭一份薄礼维系的关系,终究浅薄。
朕欲与大秦,皆需与苏先生建立更为牢固之纽带。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以示我大秦诚意,真正拉拢苏先生之心?”
群臣闻言,皆低头沉思,殿内一时鸦雀无声。
此事关乎国运,更关乎那位深不可测的存在,寻常金银珠宝、权位封赏恐怕皆难入其眼。
就在众大臣尚未理清头绪之际,中车府令赵高率先上前一步,
他微微躬身,声音尖细却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之中:“陛下,臣有一愚见。
既然寻常之物难动苏先生之心,何不效仿他国故智?
臣听闻,大明国主朱元璋为交好苏先生,便是将其最为宠爱的云萝郡主,许配给了苏先生。
联姻之事,自古便是缔结盟好、示之诚意的上佳之选。
我大秦若能择一才貌双全的公主,许予苏先生,岂非既能彰显陛下隆恩,又能使秦与苏氏的关系更近一层?”
赵高的话音刚落,丞相李斯便捋须沉吟道:“赵府令所言,联姻确是一策。
然则,苏先生身边红颜皆非俗物,寻常女子恐难入其眼。
依臣之见,若行此策,所选公主之容貌风仪,纵使不能冠绝天下,至少……亦不应逊色于那江湖之上广为流传的‘百花榜’中的绝色。”
听完赵高与李斯的话,嬴政不由缓缓颔首,眼中精光闪动。
二人所言,正合他心中所想。联姻确是加深羁绊的有效手段,而人选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他沉吟片刻,脑海中迅速掠过几位适龄的公主。
忽然,一位公主的身影清晰地浮现于他的脑海——那便是他的女儿嬴阴嫚,他的女儿公主虽因深居宫闱,
并未参与那江湖百花榜的评选,但其容貌之精致、身姿之窈窕、气质之独特,皆是万里挑一。
他相信自己的女儿,丝毫不会逊色于任何一位榜上有名的美人,
甚至因其皇室特有的尊贵气度,更添几分常人难以企及的风韵。
“嗯……”嬴政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笃定,“李斯所言极是。若论容貌才情,
朕之爱女阴嫚,虽未登那江湖虚榜,然其姿容仪态,绝不输于百花榜上任何一人。或许……她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此言一出,殿下群臣心中皆是一动。
嬴阴嫚公主的美名在宫内早有流传,若真如此,以此等绝色公主许之,再加上之前的少司命,
大秦为了交好苏宇,所展现出的诚意,不可谓不重。
有了明确主意的嬴政,心中稍定,那股因获得长生而激荡的情绪也稍稍平复,转化为一种深沉的谋划。
他环视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不再多言,只是威严地挥了挥手:“此事朕自有计较。
若无他事,便退朝吧。”
“退朝——”侍宦尖细的声音拖长,回荡在巨大的宫殿中。
群臣恭敬地行礼,依次退出大殿。
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远不如表面那般平静。
陛下重返青春的奇迹、那剩余的三枚灵桃(如今已知其中一枚将赐予王翦)、以及陛下欲以阴嫚公主交好苏宇的决心……
这一切都像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他们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许多人低垂着眼睑,目光闪烁,各自盘算着该如何想办法与那位远在七侠镇的苏公子搭上关系,
哪怕只是结下一份善缘,未来或许就有机会换取那梦寐以求的仙缘灵桃。
长生不老的诱惑,已成了悬在这些帝国顶尖权贵眼前最诱人的饵食。
其中一些心思活络、家底丰厚或握有特殊资源的大臣,几乎是一出宫门,便立刻吩咐车驾加快速度回府。
他们需要立刻开始准备,搜集奇珍异宝、寻找可能投其所好的事物,
甚至开始琢磨家中是否有适龄貌美的女子可以作为一种“投资”……无论如何,必须抢占先机,绝不能落于人后。
与此同时,远离咸阳权力风暴中心的七侠镇,苏氏山庄却依旧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就在嬴政退朝后不久,山庄那清幽的门外,迎来了一位意外的访客。
一位身着朴素道袍、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眼神澄澈宛如婴儿的老者,悄然立于门前,气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
他并未刻意散发任何气势,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宗师气度。
守门的移花宫弟子感受到来人那深不可测却又中正平和的气息,不敢怠慢,客气地询问:“敢问前辈尊姓大名?莅临苏氏山庄有何贵干?”
老者微微一笑,拂尘轻摆,声音温和而清晰地说道:“贫道张三丰,特来拜会苏宇苏先生,还请姑娘代为通传一声。”
苏宇的声音温和却清晰地直接在张三丰和门口女弟子的脑海中响起:“原来是张真人驾临,快请进来吧,不必拘礼。”
守门女弟子闻声,立刻更加恭敬地侧身引路:“真人请随我来。”
张三丰含笑点头,随着女弟子步入山庄大门。
一踏入山庄地界,他周身的气感便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
空气中弥漫的灵气精纯而浓郁,几乎到了液化的边缘,
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在吞吐着最本源的生命能量,令人四肢百骸说不出的舒泰通畅。
老道不由抚须感叹,声音中充满了由衷的赞叹:“无量天尊……苏先生此地,果真如无名前辈所言,乃是人间洞天,仙家福地啊!
此间灵气之盛,远超贫道想象,比我那武当山,强出何止百倍……”
他心中暗忖,方才在移花宫门外时,便已觉此地灵气异常充沛,丝毫不逊色于经营了数百年的武当祖庭,
却没想到这山庄内部,竟更是如此惊人,简直是天壤之别。
苏宇已从厅中迎出,立于梧桐树下,笑吟吟地看着这位鹤发童颜的老道。
再次见到张三丰,苏宇心中也不禁暗暗点头,不愧是千古难遇的武学奇才,开创一派的宗师人物。
上次在自己寿宴相见时,张三丰还只是初入武圣境界,气息虽浑厚却尚未圆融。
而如今,他站在那里,周身气息已浑然一体,圆融无暇,犹如阴阳交融的太极图,深不可测,赫然已是武圣巅峰之境!
以其资质和此地的感悟,恐怕突破那传说中的武神之境,也并非遥不可及之事了。
张三丰见到苏宇,上前一步,打了个稽首,脸上带着温和而敬重的笑容:“苏先生,别来无恙。
自上次贫道寿辰一别,已是许久未见,先生风采更胜往昔。”
双儿应是以一种“礼貌”、“好客”的姿态为客人奉茶,体现的是作为女主人的教养和山庄的待客之道,而非对实力强者那种“恭敬”。
张三丰道谢接过,指尖触及茶盏的瞬间,便敏锐地察觉到杯中茶汤的不凡。
那不仅仅是茶香,更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能宁心静神,启迪灵慧。
他轻呷一口,顿觉一股清凉直透紫府,往日武学上一些晦涩难明之处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不由闭目细细体味片刻,方才睁开眼,眼中精光内蕴,由衷赞叹道:“无量天尊……此茶竟能洗涤心神,
启迪悟性,堪称神物!苏先生此处,真是连一盏清茶都蕴藏着无边造化,贫道今日又开眼界了。”
品茶过后,张三丰与苏宇很自然地论起了武道。
苏宇及其身边的黄蓉、少司命等女,虽修为境界远高于张三丰,却无人流露出丝毫轻视。
她们皆凝神静听,因为这位开创武当一派的宗师,其武学感悟之精深、对“道”的理解之独特,
尤其是那融汇阴阳、刚柔并济的太极至理,蕴含着武学最本质的规律,
对她们而言同样具有触类旁通的启发意义,绝非单纯的境界高低所能衡量。
而张三丰在与苏宇的交流中,愈发感受到对方武道境界的深不可测。
苏宇言谈间并无特定招式的拘泥,往往信手拈来,直指本源,更透着一股超然物外、随心所欲的逍遥意境。
尤其令他心生敬佩的是,苏宇反复流露出的那份淡泊——他所追求的力量,似乎并非为了称霸天下或追求虚名,
而仅仅是为了拥有绝对的能力去守护眼前这份与爱妻们温馨相伴、悠闲度日的宁静生活。
外界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权势地位,在他眼中仿佛只是过眼云烟,丝毫不值得留恋。
这番感悟,让张三丰这位早已看透世情、清净修心的得道真人,也不由得再次对苏宇生出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修为高深者世间或有,但能拥有如此通天彻地之能,却依然能保持本心,只钟情于一方小院、几位佳人,
将无边力量化为守护平凡的壁垒,这份心境,或许才是真正的“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