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之行因突发的供应链问题被迫推迟。苏晚晴在办公室里处理完所有紧急事务,已是深夜十一点。她疲惫地揉着太阳穴,目光落在桌上的两件礼物上——左边是沈知行送的绝版《教育心理学》,右边是顾淮之送的钢笔。
这两个月来,沈知行的追求如同精心谱写的奏鸣曲,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他记得她所有的喜好,理解她每个决定背后的考量,就连示好的时机都把握得无可挑剔。他完美得像个童话里的王子。
而顾淮之......
她拿起那支钢笔。笔身上已经有了使用的痕迹,这些日子她用它签过无数文件,解决过无数难题。这支笔见证过她在深夜的挣扎,也见证过她在黎明时的突破。
手机震动,是沈知行的消息:看到新闻说你们供应链出了问题,需要沈氏帮忙吗?附带着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总是这样,在她需要时及时出现,提供周到而专业的帮助。
她正要回复,另一条消息跳出来。顾淮之发来一张照片——技术部的同事们在会议室里通宵加班,桌上堆满了空咖啡杯。配文只有两个字:在忙。
没有问候,没有安慰,只是告诉她:你的团队在为你战斗。
这一刻,苏晚晴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心。
沈知行像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完美却隔着玻璃。他理解她,却未必懂得她内心深处那些不完美的坚持。
而顾淮之......他见过她在泥泞山路上的狼狈,见过她在危机时刻的慌乱,也见过她在星空下的脆弱。他从不试图把她塑造成什么样子,只是在她追求梦想的路上,默默为她铺平道路。
她想起在山区时,他陪她走访每一个贫困家庭,不是作为投资人,而是作为同行者;想起在舆论风波中,他把决定权完全交给她;想起他送的每份礼物,都不是为了取悦,而是为了支持她做得更好。
沈知行想给她一个童话,而顾淮之,在陪她书写现实。
她打开电脑,开始写两封信。
给沈知行的信写得很快,措辞优雅而坚定。她感谢他的赏识,但明确表示两人更适合保持商业伙伴关系。
给顾淮之的信却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最后只留下一句:供应链问题已解决,明天山区见。
点击发送时,她的手微微颤抖。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沈知行代表着一条更轻松的路,与他在一起,她会得到所有人的祝福,会拥有一个无可挑剔的伴侣。
而顾淮之......他们之间隔着太多不确定。他的家庭,他的世界,他深不可测的内心。
但爱情从来不是选择最完美的,而是选择最真实的。
半小时后,顾淮之回复了。没有文字,只有一张星空照片——是他们在山区一起看过的星空。
这一刻,苏晚晴笑了。
她知道,自己选对了。
第二天清晨,当她拖着行李箱来到公司楼下,顾淮之的车已经等在路边。他下车接过她的行李,很自然地问:吃早餐了吗?
还没有。
他从车里拿出一个纸袋:路过你常去的那家店。
袋子里是她喜欢的豆浆和饭团,还温热着。
去机场的路上,两人都很安静。直到办理完登机手续,在贵宾室等待时,顾淮之才开口:
沈知行今天早上联系了我。
苏晚晴的心微微一紧。
他祝我幸福。顾淮之的唇角微扬,还说,如果我让你受伤,他不会放过我。
这个回答出乎她的意料。
他是个君子。顾淮之难得地给出赞赏,他说,他尊重你的选择。
飞机起飞时,苏晚晴望着窗外渐渐变小的城市,忽然觉得轻松无比。
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而这一次,她选择了那个能陪她翻山越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