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在城郊的藏身处蛰伏了近一个月,伤势彻底痊愈,新生力量也完全稳固。他如同一块沉入水底的顽石,耐心等待着时机。通过“草木之眼”谨慎的信息收集,他对城市暗流的涌动有了更清晰的感知。他注意到,除了官方的“特勤九处”和“蚀界”的暗子外,似乎还有一股极其微弱、但立场不明的第三方势力,也在谨慎地调查着“异常能量事件”,其手法更偏向于学术研究和民间记录。
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周青精心策划了一次接触。他选择了一个在非公开学术论坛上颇为活跃、以研究“超自然民俗与地质异常”着称的独立学者——“墨羽”作为目标。此人观点相对客观,背景干净,且近期发表的文章隐隐流露出对某些“异常事件”背后人为痕迹的担忧。
周青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利用黑客技术(【高速学习】的成果),伪装成一个海外华裔神秘学爱好者的身份,向“墨羽”的加密邮箱发送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容看似是探讨一篇关于“古代祭祀遗址能量残留”的论文,但其中巧妙嵌入了几个只有真正接触过地脉能量和上古封印的人才能理解的、经过伪装的学术“错误”和“疑问”。
这是一次试探。如果“墨羽”只是普通学者,只会认为发件人学艺不精或异想天开。但如果他或其背后有更深背景,或许能看出端倪。
邮件发出后,周青耐心等待了三天。就在他以为石沉大海时,加密邮箱收到了回信。回信的语气依旧学术化,但对方在纠正“错误”时,使用的术语和推导逻辑,隐隐指向了某个传承古老、专注于记录和守护“自然平衡”的隐秘组织的核心理念!虽然对方极其谨慎,没有透露任何具体信息,但这种程度的回应,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果然有同行……”周青心中一定。他决定进行第二次,也是更冒险的接触。
他没有回复邮件,而是通过“草木之眼”谨慎地的观察,摸清了“墨羽”常去的一家二十四小时书吧的规律。在一个雨夜,周青改变了容貌和气息,提前来到书吧,在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点了一杯清水,如同一个普通的熬夜读者。
午夜时分,书吧门被推开,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清瘦、年纪约三十出头的男子走了进来,正是资料中的“墨羽”。他看起来有些疲惫,径直走向他常坐的位置。
周青没有立刻上前。他谨慎地观察着对方,【恶意感知】全开,确认对方没有携带恶意,且身上没有任何能量波动或监视设备。
当“墨羽”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时,周青端着自己的水杯,自然地走了过去。
“请问,这里有人吗?”周青用改变后的沙哑嗓音问道。
“墨羽”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没有,请坐。”他的目光在周青身上停留了一瞬,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周青坐下,将水杯放在桌上,手指看似无意地在杯壁上轻轻敲击出一段极其简短、与邮件中某个“错误”对应的古老密码节奏。
“墨羽”的身体瞬间僵硬,瞳孔微缩,猛地看向周青,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警惕!
周青迎着他的目光,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说道:“昆仑雪冷,幽冥涧深。”
这是他从黑色残片信息中解读出的,可能与守护组织有关的暗语!
“墨羽”的脸色剧变,手指下意识地握紧了电脑包。他死死盯着周青,沉默了近一分钟,才用干涩的声音问道:“……你是谁?”
“一个不想看到混沌重临的守山人。”周青平静地回答,同时谨慎地释放出一丝精纯平和的【生生不息诀】气息,这气息中正醇和,与龙脉地气同源,与“蚀界”的阴冷邪恶截然不同。
感受到这股气息,“墨羽”眼中的警惕稍减,但依旧充满审视。他深吸一口气,低声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明晚子时,城西废弃的‘光华印刷厂’,三楼东侧办公室。只你一人。”说完,他合上电脑,起身快步离开,没有回头。
周青没有阻拦,他知道对方需要时间核实和请示。这次接触风险极大,但也是打开局面的关键一步。
第二天子时,周青如约而至。印刷厂废弃多年,阴森破败。他谨慎地探查了周围,确认没有埋伏后,才来到约定的办公室。
“墨羽”已经等在那里,身边还多了一位身着灰色布衣、气息沉静如水、眼神深邃的老妪。老妪看似普通,但周青的【感知】告诉他,这位老妪的实力,深不可测!
“老身姓姜,你可以叫我姜婆婆。”老妪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墨羽已经将事情告知老身。你说你是守山人,有何凭证?又如何证明你所言非虚?”
周青知道,这是最后的考验。他没有说话,而是缓缓取出了贴身收藏的戊土镇金令。令牌在月光下散发着温润厚重的光泽,那股精纯的戊土本源之气,做不得假。
看到镇金令,姜婆婆古井无波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波澜。她微微颔首:“果然是守山信物……看来,古籍记载非虚。孩子,坐下说吧。把你知道的,关于‘蚀界’和幽冥涧的事,详细道来。或许,我们‘守望者’,能提供一些帮助。”
一场关乎世界命运的暗夜会谈,在这座废弃的印刷厂中,悄然展开。周青知道,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了。真正的较量,现在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