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跳了下,沈知微的笔尖在纸上顿住。她盯着“可在港口设医馆,随船同行”这行字看了片刻,重新蘸墨,继续写下去。
《天竺医馆筹建六策》第一条:医官遴选以实技为先,不拘品阶。凡通外症、擅草药、能应疫病者,皆可入选。第二条:药材分三类配给——急症用药全数由太医院调拨,日常草药就地采配,毒性药材严密封存,出入须双人记档。第三条:诊疗章程明示于馆前,不分贵贱,先诊急病,再理常疾。第四条:防疫预案由女医正主理,每旬查馆周水源、炊食、污渠,防瘟起于细微。第五条:译员须通天竺语与大周官话,由礼部考选三人,轮值不歇。第六条:交涉礼仪依天竺王室规制,赠礼不过三品,谢仪不收金银。
她写完最后一行,吹干墨迹,将纸折好封入信匣。
门外脚步轻响,女官低声禀报:“医馆女医正已在殿外候命。”
沈知微抬手抚了下额角,应了一声。片刻后,一名青衣女子走入侧阁,发髻低挽,袖口沾着药灰痕迹。她跪地叩首,声音平稳:“臣奉召前来,请娘娘示下。”
沈知微将信匣递出:“这是医馆章程。你带二十名女医、三十名药童,随下月商船出发。第一站停于天竺南港,先搭棚施诊,稳住根基后再建馆舍。”
女医正双手接过,低头道:“臣明白。若遇民不信,便先治一例重病,立信于实效。”
“正是。”沈知微点头,“天竺百姓信圣泉、敬祭司,初时不认外医,是常情。你要沉住气,救人不争一时之快。”
女医正应下,又问:“若有官员阻拦?”
“记住一点。”沈知微看着她,“你不是替我行医,是替大周立仁心。只要不动刀兵、不扰祭祀、不毁庙宇,谁也说不出错来。”
女医正起身,抱匣退下。
沈知微靠回椅背,闭眼片刻。指尖压在眉心,脑中闪过太子战报、南海户籍、海盗密册……如今又添海外医馆一事。她睁开眼,提笔翻开新纸,开始列医馆后续三年所需钱粮清单。
十日后,第一批消息传回。
女医正在南港搭起布棚,连日诊治疟疾、痢疾、烫伤者三百余人,用药见效极快。有孩童高热抽搐,她用针灸退热,又喂下清瘟汤剂,半日转安。百姓口耳相传,称其为“东方神手”。
又五日,天竺地方医师三人登门拜访。女医正赠予《千金方》抄本,并协助救治一场突发热疫。四日后,当地医师联名向王庭上书,请求准许医馆长期设点。
沈知微收到密信时,正批阅工部修堤奏本。她放下朱笔,拆开信纸细看,唇角微动。
当晚,她提笔回信:“可授本地学徒三人,教辨药、制药、诊脉之法。但毒药名录、军中伤科不得传授。”
信送出后,她揉了揉手腕,继续处理政务。
半月后,一封加急密报送抵勤政殿侧阁。
沈知微拆开,眉头渐紧。
信是女医正亲笔所写:“近日有陌生人多次打听圣泉路径,形迹可疑。另,馆中一名杂役昨夜私离营地,至子时方归。此人原为商队雇工,经核查无底案,然其举动反常,恐有隐忧。”
她放下信,静坐片刻。
手指抬起,按在额角。心镜系统启动。
她闭目回忆随行人员名单,逐一扫过。当念及那名杂役姓名时,脑中响起冰冷提示音:【目标内心已锁定,读取开始】
三秒。
“明日祭典,毒入泉眼,万人饮之即瘫……医馆必成众矢之敌。”
沈知微睁眼,立刻提笔拟令。
八百里加急密令直送天竺:封锁圣泉外围所有通道,调换全部备用取水口,禁止任何外来人员靠近泉域。命女医正联合天竺守军设伏巡查,重点盯防夜间水源接驳处。另派快马赴王庭通报阴谋,附呈杂役画像与行动轨迹。
令书封好,由心腹宦官亲自押送出宫。
两日后,第二封急报送达。
女医正回禀:昨夜丑时,该杂役携陶罐潜入泉道岔路,欲倾倒粉末。伏兵当场擒获,搜出剩余毒囊三个。经查验,毒物为麻痹类草药混合而成,服用后可致肢体失控,持续一日以上,无致死性,但足以引发大规模恐慌。
天竺守军将其押送王庭。王震惊,立即召集群臣,当众展示毒物与供词。随后宣旨:“此等奸人,妄图玷污圣泉,嫁祸他国仁医,罪不容赦!”
祭典当日,百万信徒如期沐浴圣泉,安然无恙。人群散去后,许多人自发前往医馆献花祷祝。有老妇跪地叩首,口中念诵:“神使救我族于无声。”
沈知微看到回信时,天色已暗。她将纸卷放在桌上,伸手拨了下灯芯。
烛光晃了一下,映在她脸上。
她拿起笔,开始起草奏疏。
“医者仁心,无关疆界。今日救一人,明日可救千万人。此非恩赐,乃文明之责。天竺医馆成,则民心通;民心通,则商路畅;商路畅,则两国利。请准三年续拨医资,扩招学徒,设药圃自产,减朝廷负担。”
奏书写完,她反复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封印送出。
当夜,裴砚来到勤政殿。
他手中拿着天竺王亲笔所写的谢表,还有一份百姓联名请愿书,上面按满红指印。他站在龙案前看了许久,低声对身边内侍道:“拟旨,嘉奖医馆全体成员。女医正赐五品奉御衔,名入《大周医典》。其余医者各升一级,赏银百两。”
内侍领命退下。
裴砚坐下,翻开沈知微刚送来的奏疏。看完,他抬手捏了下鼻梁,轻声说:“幸好有她。”
他提起朱笔,在奏疏末尾批了一个“准”字。
笔尖落下时,墨点稍重,洇开一小片。
侧阁中,沈知微仍在灯下。她面前摆着一份新送来的折子,是工部关于港口灯塔修建进度的汇报。她拿起朱笔,准备批注。
窗外风起,吹动窗纸。
她抬手扶了下灯座,火焰晃了两下,稳住。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