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以辰的直觉和布防,总是快人一步。
就在他警告周韵不要接近慕慕后不久,陈明便汇报,周韵试图以“民族音乐文化志愿者”的身份,申请进入慕慕所在幼儿园进行“公益音乐启蒙活动”,申请材料中隐晦地提到了对具有特殊音乐感知力儿童的关注。
“她倒是会找切入点。”江以辰看着报告,眼神冰冷。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教育的名义,确实比直接接触成年人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
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动用关系,以“身份背景存疑,需进一步核查”为由,将这份申请暂时压了下来。同时,他让陈明以匿名方式,向幼儿园管理层发送了一份经过处理的“风险提示”,内容涉及某些打着文化旗号的组织,可能对特定天赋儿童进行非正常引导的案例,提醒园方加强对外来人员背景的审核。
幼儿园方面对此高度重视,立刻加强了相关管理。周韵的申请石沉大海,她试图通过正规渠道接近慕慕的计划,尚未开始便已夭折。
处理完这件事,江以辰拿出周韵留下的那个加密联系方式,沉吟片刻,发去了一条简短却分量十足的信息:
「越界,即永别。」
没有称呼,没有寒暄,只有五个字,如同冰锥,带着刺骨的寒意和不容置疑的决绝。他不在乎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在他划定的安全区外,任何试图伸向慕慕的手,都会被他毫不留情地斩断。
信息发出后,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回复。江以辰也不在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明确的警告,以及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他拥有找到并联系她的能力。
家庭的后院暂时稳住,商业前线的“界限之争”却再起波澜。
“宙斯科技”在收到实验室那份近乎“羞辱性”的严苛反建议协议,以及内部流传的负面风声后,合作态度明显冷淡下来。然而,伊莎贝拉显然并不甘心就此失败。
几天后,数家颇有影响力的海外科技媒体几乎同时刊登了分析文章,主题惊人地一致——质疑“数字乐府”情感映射模型的“独创性”和“有效性”。文章没有直接指控抄袭,却通篇用“借鉴”、“受到早期某未公开研究启发”等模糊字眼,并暗示该模型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庞大的华夏音乐数据壁垒,而非算法本身的突破。
这显然是伊莎贝拉惯用的“泼脏水”伎俩,试图从学术声誉上打击实验室,削弱其在与“宙斯科技”这类国际巨头谈判时的底气和价值。
林清音看到这些报道时,正在实验室开会讨论另一个项目。她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标题,便将平板放到一边,对面露愤慨的团队成员说:“不用理会。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模型迭代,都有清晰的研发日志和论文支撑。把接下来与柏林音乐学院线上学术交流的资料准备得更充分些,用真正的学术对话回应这些噪音。”
她的冷静和专注感染了大家,会议很快回到正轨。
晚上,她回到家,发现江以辰已经回来了,正坐在客厅沙发上,面前摊着几份文件,神色有些冷峻。显然,他也看到了那些报道。
“学长,”林清音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轻轻靠在他肩上,“那些文章,你看过了?”
“嗯。”江以辰合上文件,伸手将她揽住,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戾气,“跳梁小丑,不足为惧。已经让人去查源头了,很快会有结果。”
他说的“有结果”,绝不仅仅是查清来源那么简单。林清音知道,他定然有后续的反制手段。
“其实我不太在意,”林清音仰头看他,灯光下她的眼睛清澈而坚定,“我知道我们做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外界的声音,好的我们吸取,坏的……就当是蚊蝇嗡嗡好了。”
她顿了顿,声音变得更轻,却带着无比的依赖:“而且,我知道,有你在,这些蚊蝇也吵不了多久。”
这句话,像一阵温柔的风,瞬间抚平了江以辰眉宇间的戾气。他低头看她,看着她全然信任的眼神,心中那片因外界纷扰而泛起的涟漪,渐渐平息。
他收紧了手臂,将脸埋在她带着淡淡清香的发间,闷声道:“嗯。”
他没有多说,但林清音能感受到他情绪的变化。她伸手回抱住他精瘦的腰身,静静地依偎在他怀里。
窗外夜色渐浓,屋内灯火温馨。他们没有再讨论那些恼人的文章,也没有提及周韵带来的烦扰。他只是抱着她,她也安心地靠着他。
有时候,无声的陪伴和全然的信任,比任何言语都更能给予对方力量。
他守护着她的梦想,不容任何人玷污。
她信赖着他的能力,安心在他的羽翼下翱翔。
界限之争,无声硝烟,皆因彼此的存在,而变得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