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长郭玉杰那声“崖壁攀登”的命令像一块巨石投入水面,在崖底激起一圈圈无声的涟漪。
新兵们的心猛地一沉,刚刚因为蛋白棒带来的那点轻松感瞬间荡然无存,只剩下眼前这堵冰冷陡峭、散发着原始压迫感的巨大岩壁。
连长锐利的目光扫视全场,确认张维和一班长沈健都已安全回到崖底,绳索也固定完毕,才再次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压住了所有细微的骚动:
“所有班长注意!”
“到!” 几位班长同时挺直腰背,声音铿锵。
“给自班新兵,讲解攀爬要领!” 连长的命令简洁明确。
“是!” 班长的应答声整齐划一,随即各自转身,走向自己班的新兵队列。
原本肃立的新兵团瞬间化整为零,以班级为单位聚拢。
紧张的氛围中,立刻充满了班长们清晰或严厉、细致或利落的讲解声。
班长张维站到了五班新兵面前。
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拿起战术手套,一边演示一边说,声音不高但异常清晰:
“都看好了!首先,手套戴紧,这不是装饰,是保你手掌不被绳子割伤的!”
他用力拉紧手套的腕带。“攀爬时,手抓哪里?不是光靠蛮力拽绳子!要找岩壁上的着力点——凸起的石头边缘,牢固的缝隙,脚也要踩稳,找岩石的棱角或者凹陷处。
记住,‘三点接触’原则!移动时,确保至少三个点,两只手一脚,或者两只脚一手是稳固支撑的,再移动剩下的那个点!别特么猴子一样乱窜!”
他走到垂下的绳索旁,单手抓住,身体微微后倾,演示发力:“抓绳的位置很重要,手别太低,大约在胸口高度,便于发力也方便观察脚下。
往上攀的时候,手臂是‘拉’,腿是‘蹬’,腰腹核心绷紧,把力量传递上去!别光靠手臂死拉,那几下你就没劲了!” 他做了一个协调发力向上引体的动作。
“重心!”张维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腰侧,“重心要贴近岩壁!别撅着屁股往外坐!感觉身体要贴上去!离得远了你就像个钟摆,晃来晃去消耗体力还危险!眼睛别光盯着头顶,注意看好你脚下和手即将要去的地方,提前规划路线!”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重点掠过邱磊和张天天担心的表情:“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信任装备,信任保护你的人!这绳子能承受的力远超你们的体重,腰间的锁扣和安全带都是经过严格测试的。保护员在上面不是摆设!克服恐惧,专注于每一个动作!明白了吗?”
“明白!”五班新兵齐声回答,声音带着决心,也带着一丝颤抖。
一班长沈健的风格截然不同。
他背对着悬崖,面朝自己的兵,声音干脆利落,像打机枪:
“废话不多说!手套!要塞紧!”他厉声道,每个字都像钉子敲进木头。“目标:爬上去!要点:稳、准、狠!”
他猛地转身指向岩壁:“看那里!那条明显的裂缝!那里!那个凸起!那就是路标!眼睛给我盯死了!手脚同步!手脚同步懂不懂?
手抠稳了脚才能发力蹬!脚踩实了手才能去够下一个点!别特么手忙脚乱!身体贴壁!贴紧了!你把你自己想象成壁虎!”
他抓起绳索,简单粗暴地演示了一个快速收绳配合蹬踏的动作:“绳子是辅助,是给你借力的,不是让你当秋千荡的!省点力气用在刀刃上!
觉得不行了,喊‘保护’!保护员会让你休息,别硬撑逞能!但谁特么要是没尽全力就喊,下来我练死他!听清楚没有?!”
“清楚!”一班的新兵吼得更大声,仿佛要用音量驱散恐惧。
其他班长也各显神通。
二班长李响是个经验丰富的士官,说话慢条斯理,指着岩壁上的各种微小特征,像讲解地图一样:“看到那个苔藓没有?滑!别踩!旁边那个风化的小坑,看着浅,但结实,脚掌前半截踩进去,稳当……手这个位置,指关节发力抠进去,别用掌心蹭…”
三班长则更注重心理建设:“怕?谁不怕?我当年第一次爬也哆嗦!怕也得爬!爬上去就不怕了!想想你们为什么来当兵?这点困难就怂了?抬头看看顶!那就是终点!盯着它!”
四班长正严厉地训斥一个试图偷偷整理鞋垫的新兵:“心思给我放到攀爬上!鞋垫还能跑了不成?!注意力集中!”
崖底一时间成了一个个流动的微型课堂。
班长们的声音或沉稳、或急促、或严厉、或鼓励,交织在一起。
新兵们有的凝神细听,频频点头;有的眉头紧锁,反复比划着动作;那几个丢了枪的新兵,此刻也被这迫在眉睫的挑战压住了心事,全神贯注地听着班长的讲解,毕竟,谁也不想在攀岩时因为分心出事。
林白一边听着张维的讲解,一边在心里飞快地印证着他之前观察两位班长攀爬时“录入”的动作细节。
“三点接触”、“重心贴壁”、“手脚同步”…………
这些要点与他大脑中的“数据库”完美契合,甚至补全了一些他未能立即理解的发力技巧细节。
他默默地将这些理论知识和之前的视觉印象融合、消化。
张广智则反复握拳、松开,模拟着手臂发力的感觉,嘴里无声地念叨着“拉、蹬、贴……”。
张天天紧张地咽了口唾沫,眼睛死死盯着班长刚才指过的几个岩点。
邱磊一脸严肃,努力想把班长说的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时不时还下意识地摸一下腰间的安全带锁扣,似乎在确认它的存在。
孙二满鼓着腮帮子,还在回味蛋白棒的味道,但那双不大的眼睛里也闪着专注的光。
各班班长大概讲解了十到十五分钟,内容大同小异,但风格迥异,都是结合了自己的经验和自家新兵的特点。
连长郭玉杰和指导员背着手,在几个班之间缓步巡视,听着各班长的讲解,偶尔微微点头。
当最后一个班长的讲解声音落下,崖底重新恢复了短暂的寂静,只剩下山风吹过岩缝的呜咽和绳索轻微的晃动声。
所有新兵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连长身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的、即将冲锋的沉寂感。
郭玉杰向前一步,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每一张年轻而紧张的脸庞:
“要领,班长都教给你们了!”
“现在——”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斩断了最后的犹豫:
“所有班长,准备!”
十声短促有力的“到!”接连响起,崖底的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致。
十个班长,如同十枚钉子,牢牢钉在了冰冷的岩壁之下。
他们动作划一,迅速检查了安全带锁扣,抓牢绳索,身体微微后倾,目光如鹰隼般锁定了各自选定的攀爬路线。
连长锐利的目光扫过十张专注而坚毅的面孔,确认所有人都已就绪,他深吸一口气,胸腔鼓起,那声足以穿透风声的命令轰然炸响:
“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轰!”
命令落下的刹那,犹如发令枪爆响!
十道身着迷彩作训服的身影,猛然发力!
崖壁上顿时上演了一场无声却激烈至极的竞速攀登!
绳索剧烈晃动摩擦,岩石棱角被硬质作战靴底刮擦出细碎的声响,粗重的喘息与瞬间爆发的低吼交织在一起。
最为亮眼的,当属五班长张维!
他与冰冷的岩壁融为了一体!
只见他手脚并用,动作快得几乎带出残影。
每一次伸手都不是盲目的抓握,指尖精准地扣进岩缝边缘或稳稳搭上凸起的岩瘤;
每一次蹬腿更是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脚尖发力点选得刁钻又稳固。
那根看似普通的攀岩绳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次收绳与放绳都恰到好处,节奏流畅得惊人。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那种“借力打力”的灵巧——
他并非完全依靠手臂的蛮力往上拽拉身体,而是利用每一次精准的落脚点和恰到好处的绳索牵引,让身体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向上“推送”一般!
脚下蹬踏借力,绳索顺势收紧牵引,身体便轻盈地向上窜升一大截。
整个人呈现出一种“嗖嗖嗖”向上疾行的流畅感,恍若传说中的轻功高手在峭壁上施展绝技,引得下方新兵们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低低的惊呼,目光紧紧追随着他矫健的身影。
如果说张维是飘逸灵动的风,那么沈健就是刚猛迅疾的雷!
他的动作大开大合,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
每一次强有力的手臂提拉,每一次蹬踏时脚下岩石传来的闷响,都透着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
他对山地的熟悉程度同样惊人,选择的路线虽然未必是最灵巧的,但绝对是最直接、最能发挥他力量优势的。
他攀爬的行云流水体现在那毫无迟滞的节奏上,动作衔接紧密得如同精密的齿轮,没有丝毫多余。
紧绷的作训服清晰地勾勒出他后背虬结的肌肉线条,肩臂每一次发力,那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轮廓都透过布料隐隐凸显,蕴含着无穷的爆发力。
他紧紧咬在张维侧后方,速度丝毫不落下风,两人如同两道离弦之箭,齐头并进般向上冲刺!
其他班长们虽然没有张、沈二人那般令人炫目的速度和独特的风格,但也绝非庸手!
二班长李响老成持重,动作一丝不苟,每一步都踏得极稳,速度不快但异常稳健,显示出深厚的根基;
三班长身形矫健,擅长利用岩壁上的微小凹陷辗转腾挪,动作灵活多变;
四班王大力长臂力惊人,偶尔会采用更依赖上肢力量的“暴力上拉”,虽然略显笨拙却效率不低……
他们或许比不上那两个侦察尖兵出身的怪物那般经验老道、技艺炉火纯青,差了些在极端环境下磨砺出的火候,但作为基层骨干,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攀爬技巧同样过硬!
此刻在集体荣誉感和带头示范责任的驱使下,每个人都拿出了百分之两百的状态,向上攀爬的速度绝对称得上“相当快”!
崖壁上,十道身影如同敏捷的岩羊,在陡峭的绝壁上奋力向上,各自展现出不同的战斗风格,构成了一幅令人热血沸腾的攀登画卷。
崖底的新兵们看得目瞪口呆,心潮澎湃。
张维那近乎“轻功”般的灵巧身法和沈健那充满原始力量感的彪悍风格,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
而那些稍慢一步却同样奋力向上的班长们,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老兵们扎实的功底和不屈的斗志。
攀爬的每一秒都敲打在他们的心弦上,既为他们自己的挑战感到紧张,更为班长们的精彩表现所激励。
刚才讲解的每一个要领,此刻正在眼前被班长们用最生动、最震撼的方式演绎出来!
空气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锁定在那些奋力向上的身影上,只听见山风呼啸和绳索与岩石摩擦的沙沙声,以及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连长郭玉杰背着手,仰头凝视着这场顶尖的攀爬较量,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指导员则快速扫视着每一个班长的位置,默默评估着。
这场班长们的“示范赛”,其效果远超任何语言动员。
那十道在绝壁上奋力攀登的身影,就是此刻对新兵们最好的鼓舞和最严厉的鞭策——
看,这才是你们该达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