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涌金莲”试种成功的喜悦还没持续几天,一个来自省城的电话,让张大山的心情瞬间沉了下去。
电话是张承志的班主任打来的。语气很客气,但内容却让张大山心里咯噔一下:“是张承志家长吗?您好,我是李老师。承志这孩子吧,本质不坏,就是最近……学习状态有点下滑,几次小测验成绩都不太理想。而且,有同学反映,他最近好像迷上了看一些课外书,上课也心不在焉的。您看,是不是抽空来学校一趟,我们当面沟通一下?”
挂了电话,张大山坐在椅子上,半天没动弹。刚才因为“地涌金莲”带来的好心情,瞬间烟消云散。他仿佛又看到了儿子期中考试后那倔强又委屈的眼神。本以为上次谈心后,儿子已经走上了正轨,没想到问题还在继续。
“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李秀云端着杯热茶走进办公室,看到丈夫的样子,关切地问。
张大山把班主任的话复述了一遍,叹了口气:“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改!肯定是又偷偷看那些杂书,耽误学习了!”
李秀云比张大山冷静得多。她放下茶杯,沉吟片刻:“你先别急着下结论,更别冲孩子发火。班主任只说看课外书,也没说是什么书。万一……是和学习有关的呢?就算不是,也得先弄清楚原因。这样,明天我去一趟省城,跟老师见面聊聊,也看看承志。”
“你去?”张大山有些犹豫,“公司这边……”
“公司的事你先顶着,‘地涌金莲’中试的方案你不是也清楚吗?”李秀云态度坚决,“孩子的事是大事,不能光听一面之词。我去看看,总比你去了就吹胡子瞪眼强。”
张大山知道妻子说得在理,点了点头:“那……辛苦你了。跟孩子好好说,别……别吓着他。”
第二天,李秀云一大早就坐车去了省城。张大山在公司里处理事务,却总觉得心神不宁。他一会儿担心儿子是不是真的学坏了,一会儿又后悔自己平时对儿子关心不够。
下午,李秀云的电话终于来了。张大山赶紧接起,语气带着急切:“怎么样?见到老师了?承志呢?”
电话那头,李秀云的声音带着一丝哭笑不得的无奈:“见着了。你猜怎么着?老师说的‘杂书’,是《本草纲目》和几本中药炮制学的入门教材。”
“什么?”张大山愣住了。
李秀云继续说:“我问了承志。他说,上次你带他去基地实验室后,他对药材产生了兴趣,就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这些书看。上课走神,是在琢磨书里的内容,还偷偷在本子上画药材图谱呢。老师以为他看闲书,就给没收了。”
张大山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是凭着对草药的一腔热情,才一步步走到今天。没想到,这份热爱,竟然以一种他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儿子身上延续了。
“那……学习成绩下滑怎么回事?”张大山还是有点不放心。
“这个我也问了。”李秀云说,“主要是数学和英语,他觉得枯燥,没兴趣,自然就学不进去。但生物和化学,他最近进步挺大的,还主动问老师问题呢。”
听到这里,张大山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随即涌上的是一阵复杂的情绪,有愧疚,也有点莫名的欣慰。
“那现在怎么办?”他问。
“我跟老师好好解释了一下,老师也表示理解,把书还给他了。”李秀云说,“我也跟承志谈了,肯定了他的兴趣,但也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跟他约定,只要他能把数学和英语保持在及格线以上,我就不反对他看这些‘课外书’,周末还可以带他去省中医药大学的标本馆参观。”
“这样……能行吗?”张大山将信将疑。
“试试看吧。堵不如疏。孩子有兴趣是好事,关键是怎么引导。”李秀云叹了口气,“你也别总绷着,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咱们得学着换种方式跟他相处。”
挂了电话,张大山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他第一次意识到,儿子不再是他羽翼下那个需要时刻庇护的小鸟了,他开始有自己的翅膀,想飞向自己感兴趣的天空。而作为父亲,他需要做的,或许不是强行规定飞行的方向,而是为他提供更广阔的天空和更坚实的风。
他拿起手机,给儿子发了条短信,只有简短的几个字:“书拿回来了就好。好好学。”
过了一会儿,承志回了信息,也是一个字:“嗯。”
虽然依旧简短,但张大山仿佛能感觉到,父子之间那道无形的墙,又薄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