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马元龙快速讲解完启明3使用的电池以及续航的优势,便抬手示意工作人员切换大屏幕画面。
只见大屏幕的左侧的画面,一名工作人员拆开两台新手机,然后连接充电设备。
接下来,屏幕定格在两台手机以及对应的充电功率测试仪表上。
可以清晰看到,其中一块仪表的读数是正常的5瓦,而另一台仪器则是10瓦。
马元龙指向屏幕上的测试仪表,声音里满是自信:“除了核心性能与续航,启明3代还搭载了星源探索自主研发的10瓦快充技术,这是手机行业变革性的突破!
各位请看,左侧是行业主流的5瓦充电方案,右侧则是启明3代搭载的10瓦自主快充技术。
我们做过实测,在相同2000mAh电池容量下,5瓦充电充满需要2小时15分钟,而启明3代的10瓦快充,仅需1小时12分钟就能充满,充电效率提升接近50%。”
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
要知道,现今的手机充电都是按照固有的行业标准,5瓦已是主流上限,10瓦的充电速度堪称颠覆性突破。
现场响起一阵惊叹,不少观众拿出手机拍摄屏幕上的实时充电数据。
马元龙继续补充:“这套快充方案并非简单提升功率,而是从电池、充电器、数据线到接口的全链条优化。
我们在电池正极材料中掺入纳米级铌元素,提升离子传导速率;充电器内置智能控温芯片,避免高温安全隐患;
数据线采用多股镀锡铜线,配合全新USb-c接口,既支持正反盲插,又能承载大电流传输。”
他举起手中的USb-c数据线,展示着接口处的“星闪”标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已将这套快充标准申请专利,未来将向国内厂商开放授权,推动国产快充技术的统一与升级。”
听到马元龙公布的新功能,台下的海外记者们再次骚动起来,很多人当场举起手机,拍摄屏幕上的测试数据。
就在此时,台下一名来自南高丽的记者猛地起身,语气中带着质疑:“马总!10瓦快充看似提升显着,但大电流充电必然会加速电池老化,甚至存在安全风险!繁星科技是否做过长期可靠性测试?”
现场的目光再次聚焦舞台,毕竟电池寿命与安全最受用户关注。
马元龙脸上依旧挂着从容的微笑,抬手示意技术团队切换测试报告:“这位记者的顾虑很有代表性,快充技术早在年初就完成了研发,最近一直在做过全面验证。”
此时,大屏幕上弹出密密麻麻的测试数据,红色标注的核心指标格外醒目。
“经过800次完整充放电循环测试,10瓦快充下电池容量保持率仍达92%,远超行业平均的85%;
在40c高温、-10c低温等极端环境下,充电保护电路响应时间压缩至10微秒,短路测试中仅轻微发热,无起火或爆炸风险。”
马元龙顿了顿,举起一台拆解后的电池样品,透过透明外壳能看到内部规整的电极结构。
“我们在电池内部增设了双层陶瓷隔膜,优化正极包覆工艺,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充电器的智能控温芯片会实时监测温度,超过42c自动降功率,从根源上规避安全隐患。”
这番有理有据的回应让台下的质疑声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更热烈的掌声。
楚千澜家中,李玉莲看着电视里的演示,笑着点头:“这样看来,快充又快又安全,以后出门再也不用提前半天充电了。”
楚天雄的关注点却是不一样:“以前制造山寨机,都是按照人家的标准生产,现在咱们终于能自己制定标准了。”
楚千澜放下手中的橘子,目光重回电视屏幕,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制定标准才是打破垄断的关键。
咱们的USb-c接口和快充专利对外开放授权,既能让国内厂商少走弯路,也能慢慢形成自主生态,以后就不用再看国外厂商的脸色。
不过,以星源探索现在的处境,这项标准短时间是无法推广出去的!”
星源探索此时正被国外半导体巨头围剿,想要推广新标准,原有标准受益方会想方设法的打压,国外半导体巨头也会出手阻挠。
楚天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被围剿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动了别人的蛋糕。但有龙科院背书,还有实打实的技术,只要撑过这阵子,标准推广是迟早的事。”
楚千澜认同地点头,“现在最关键的是让市场认可。只要用户认为有效果,我们再把专利壁垒做好,以后市场会倒逼那些厂家接受快充标准的。”
他可是知道,未来的快速充电技术,是所有智能手机的标配。
电视里,马元龙的声音还在继续回荡:“除了快充技术,启明3代在影像与系统体验上也实现了全面升级……”
随着新机各项参数的公布,现场气氛愈发热烈,不少经销商代表已经开始低声交流,眼神里满是合作意向。
在一阵掌声过后,一名国内科技媒体记者起身提问:“马总,启明3代集齐了全自主芯片、自主快充和前置摄像头,价格是否会超出中端机范畴?”
这个问题瞬间戳中全场焦点,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答案。
马元龙微微一笑,却是没有立即回答,“价格自然要放到最后再公布。接下来,将由我们繁星科技技术总监林宇,给大家讲解天道系统3.0。”
林宇身着简约的技术工装走上舞台,手中握着一台启明3代真机,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流畅的操作引来台下一阵低叹。
“天道系统3.0围绕‘流畅度、智能化、安全性’三大维度升级,真正实现软硬件协同的深度融合……”
他的讲解非常生动,各种数据信手拈来。然而,除新闻媒体以及手机相关行业的代表以外,其他观众都对此并不感兴趣。
他们更想知道,新机的价格是多少,什么时候开售,库存是否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