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县是前沿要塞,打下虽难,尚在理解范畴。
可临渊府?!那是大周在南方的重要军镇之一,城高池深,驻有重兵,乃是拱卫大周南疆的门户!自大乾立国以来,与蛮族(大周)征战不休,从未有过攻陷对方府级重镇的记录!
这才过去两天,从出击到连克梁县、临渊府两处要地?!这已经不是打仗,这简直是风卷残云,是神话!
“不……不可能!” 陈文都第一个失声叫道,老脸煞白,指着那传令兵,“你……你是否谎报军情?!临渊府乃蛮族重镇,岂是旦夕可下?”
那传令兵猛地抬头,脸上混杂着尘土、汗水和一种与有荣焉的激动红光:“大人!千真万确!小的愿以性命担保!萧将军用兵如神,麾下将士勇不可挡!更有……更有天雷般的火器助阵,轰鸣之下,临渊府城墙崩塌,守军肝胆俱裂!我军乘势掩杀,蛮族溃不成军!临渊府……已然易帜!”
天雷般的火器?!
这个词如同另一道惊雷,劈在了众人心头。
联想到之前关于北疆军工坊的传闻,以及那无声无息灭人满门的手段,一个可怕的念头在许多人心中升起——萧无病,掌握的是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超越时代的力量!
宁建国猛地闭上了眼睛,心中五味杂陈。
他昨日在萧府感受到的那种深不可测,此刻终于有了一个血腥而辉煌的注脚。
他终于明白萧无病那句“北疆或将有变”和让朝廷“早做准备”是什么意思了!
这不是请示,这是通知!通知朝廷,他萧无病,要单方面开启一场灭国之战!
周天身体微微前倾,死死盯着那份新的捷报,呼吸粗重。
他脸上的怒意尚未完全消退,但震惊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已经如同潮水般涌上。
他接过李莲风再次快速呈上的捷报,上面的字迹同样潦草,却充满了胜利的激昂:“……我军大破蛮军于临渊城外,阵斩敌酋……府库充盈,缴获无算……百姓箪食壶浆……”
周天在心里想着:梁县……临渊府……他竟然真的做到了!以被罢免之身,行开疆拓土之实!火器……这就是他的倚仗吗?怪不得,怪不得他如此有恃无恐!他这是在用战功,狠狠地抽打着朕和满朝文武的脸!他在告诉朕,这北疆,离了他萧无病,不行!这开疆拓土之功,离了他萧无病,更不行!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扫过下方的群臣。
此刻,那些主战派偃旗息鼓,主和派瞠目结舌,主抚派暗自庆幸还未曾真正得罪,主剿派……已然面无人色。
寂静,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
但这次的寂静,与之前截然不同。之前是争吵后的疲惫与无奈,而现在,则是被绝对的力量和辉煌的战绩,碾压得无话可说的失语!还有什么可争论的?
治罪一个刚刚为大乾开疆拓土,攻陷世仇重镇的大将?
谁敢开这个口?谁能承担这个千古骂名?
周天看着这份捷报,又看了看被他摔在御案上的前一份军报,脸上露出一抹极其复杂、似哭似笑的表情。
他沉默了许久,仿佛在用这沉默消化这石破天惊的消息,也消化着内心巨大的冲击和……一丝不得不做的决断。
终于,他开口了,声音带着一种沙哑的疲惫,却又透出帝王的决断:
“捷报……朕,知道了。”
短短几个字,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他目光深沉,望向北方,仿佛能穿透殿宇,看到那片燃起烽火的土地,以及那个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风云的身影。
“传朕旨意……”
所有人心头一紧。
“将此捷报,明发天下,以鼓舞民心士气。”
“着兵部、户部,即刻议定,对北疆……前线将士,进行犒赏。”
他没有提萧无病的官职,只提“北疆前线将士”,但这已然是一种默认,一种无奈的、被迫的承认!
“至于其他……容后再议。”
“退朝。”
周天说完,不再看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起身,有些步履蹒跚地离开了龙椅,走向后殿。
……
第十天。
当黎明再次降临,光明殿内的气氛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诡异。
那份萧无病攻陷临渊府的震撼还未完全消化,另一道如同九天惊雷般的捷报,再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狠狠砸在了这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
“报——!!!北疆大捷!萧将军挥师北上,势如破竹,已连克靖安府、青岚府、苍梧州、塑方州!大周国北岳省全境……光复!!!”
“光复”二字,被传令兵用尽全身力气吼出,带着一种史诗般的壮烈与自豪,在大殿的梁柱间嗡嗡回荡。
北岳省!三府两州!
这意味着大周国近十分之一的疆土,在短短十余天内,易主!这是大乾立国百年未曾有过的开疆拓土之功!
这一次,没有大臣晕倒,但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
震惊?已经不足以形容。那是一种近乎麻木的、面对神话降临时的手足无措。
死寂持续了更长的时间。
然后,如同堤坝崩溃,巨大的喧嚣猛然爆发起来!
“天佑大乾!此乃不世之功!陛下,当重赏前线将士!” 一些较为中立或倾向于军功的官员率先反应过来,激动地高呼。
但很快,另一种声音便强势插入,带着急切与贪婪。
“陛下!” 陈文都几乎是扑了出来,老脸因为激动而涨红,但这次不再是愤怒,而是一种看到巨大利益的亢奋,“北岳省新附,百废待兴,亟需派遣得力官员安抚地方,重建秩序!吏部已拟定一份名单,皆是干练忠贞之士,可即刻赴任!”
他话音未落,傅康(户部侍郎)立刻接口:“陛下,新得之地,户籍、田亩、税赋需尽快厘清,以充国库,户部已做好准备……”
魏元忌(工部侍郎)也不甘人后:“北岳省多有矿山、工坊,需朝廷接管,工部……”
摘桃子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