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陈奶奶热切的眼神和王婶痛苦的咳嗽声,林晚迅速冷静下来。直接给灵泉水是下策,但见死不救更非她所愿。
她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搀住王婶的另一只胳膊:“王婶,您别急,先进屋喝口水缓缓。陈奶奶说的那个药水是我朋友配的,对陈奶奶的关节痛对症,但对咳嗽不一定管用,可不能乱用。”
她先巧妙地降低了她们的预期,避免“神药”之名坐实。
将两人让进堂屋,林晚给王婶倒了杯热水,看着她喝下后依旧咳得厉害,便说道:“王婶,我倒是跟那个学医的朋友学过几个按摩穴位的方法,说是能缓解咳嗽。要不我给您试试?总归没什么坏处。”
“哎,好,好,试试,都试试。”王婶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
林晚让王婶坐好,自己则假装去厨房洗手。她关上门,迅速进入空间,用指尖蘸取了些许灵泉水。回到堂屋,她站在王婶身后,假意为她按摩颈后的风池穴和天突穴,实则将指尖蕴含的微量灵泉水,借着按摩的力道,缓缓渗入王婶的皮肤。
她的动作不疾不徐,手指带着一种奇异的暖意。王婶起初还因为咳嗽而身体紧绷,但随着林晚的按摩,她感觉一股舒适的暖流从脖颈处蔓延开,喉咙里那种又痒又痛的感觉,竟然真的减轻了不少。
“哎……好像……好像真的舒服点了……”王婶惊讶地停下咳嗽,仔细感受着,“喉咙没那么痒了!”
陈奶奶在一旁看得直拍大腿:“我就说晚丫头有办法吧!”
林晚按摩了约莫十分钟便停了手。灵泉效果显着,但她必须控制剂量和方式。“王婶,感觉好点就行。但这只是暂时缓解,您这病根还得慢慢调养。我朋友说,最好用食疗配合。我这儿还有点他给的润肺的食材,我给您熬个简单的汤水,您带回去喝。”
她再次进入厨房,这次是切了几片院子里种的普通白萝卜(并非空间产物),又掰了一小段之前试验种在混合土里、长势最好的那棵小葱的葱白,再加入几粒冰糖,用普通的井水熬了一碗简单的葱白萝卜水。
但在端给王婶之前,她背过身,迅速往碗里滴入了两滴灵泉水。
“王婶,您趁热喝了,看看效果。”
王婶感激地接过碗,吹了吹热气,小口喝下。冰糖的甜润,葱白的辛香,萝卜的清淡,混合成一股温热的暖流滑过喉咙,直通肺腑。喝完后,她长长舒了口气,脸上因为剧烈咳嗽而产生的潮红褪去不少,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神了,真是神了!晚丫头,你这汤水比药还管用!我这胸口都不那么闷了!”王婶激动地拉着林晚的手,几乎要落下泪来。这咳嗽折磨了她大半个月,没想到在这一碗看似普通的汤水下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有效果就好。”林晚笑道,“但这病去如抽丝,您回去还得注意休息,避风保暖。我这食材也不多了,明天我再熬一碗给您送过去。”
她必须控制“疗效”的节奏,既帮助了人,又不至于显得太过惊世骇俗。
“这怎么好意思,太麻烦你了晚丫头!”王婶和陈奶奶千恩万谢地走了,尤其是王婶,走路都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送走两人,林晚松了口气。这样处理,既帮了人,又将功劳部分归结于“按摩手法”和“食疗方子”,相对稳妥。但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村里缺医少药,留守的老人又多,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不少。她拥有灵泉这件事,必须更加谨慎。
接下来的两天,林晚一边精心照料着她的“实验田”,一边着手整理荒废的自家菜园。后院的那几盆蔬菜长势惊人,尤其是纯空间黑土里的西红柿,已经开出了黄色的小花。而空间里的红豆,更是已经爬蔓,需要搭架子了。
王婶果然又来了两次,咳嗽基本痊愈,对林晚简直奉若神明,逢人便夸林晚心眼好、有本事。连带着陈奶奶的风湿腿也“奇迹般”好转,能扔掉拐棍在村里慢慢溜达了。
一时间,“晚丫头是城里回来的文化人,会治病”的消息在留守的老人妇女中间悄悄传开。有人拿来几个鸡蛋,想换点“那个润肺的方子”;有人拎着自家种的老南瓜,想请林晚帮忙看看老寒腿。
林晚应对得愈发熟练。她绝不轻易给出“药水”,而是结合自己知道的一些养生知识,提供按摩、艾灸(她买了些艾条备用)或者简单的食疗建议,并总是在最后一步,才在食物或艾条上附着极其微量的灵泉,确保有效,却又不是立竿见影。
她收获的不仅是几只鸡蛋、几个南瓜,更是村民们逐渐积累的信任和好感。她不再是那个突然回来的、与村子格格不入的“城里人”,而是变成了有本事、心肠热的“自己人”。
这天下午,林晚正在给空间里需要搭架的红豆苗忙活,院门外传来福伯的声音,还带着几个人。
“晚晚,在家吗?村里有事跟你商量一下。”
林晚走出空间,打开院门,只见福伯站在前面,身后跟着三四位村民,有男有女,都是村里还有些劳动能力的中年人。他们脸上带着些犹豫,又有些期盼。
“福伯,各位叔婶,快请进。”林晚将几人让进院子。
福伯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晚晚啊,是这么个事。大家伙儿……都知道你种菜有点独门手艺,你那种的菜,长得快,味道还好,在镇上卖得上价。”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身后的人,继续说道:“你看,咱们村地不少,但年轻人都出去了,就剩我们这些老家伙,也种不动那么多。开发商那边又催得紧……大家心里都没底。我们就想问问……你那种菜的法子,能不能……教教大家?”
几个村民也纷纷开口,眼神热切:
“是啊晚丫头,我们不怕出力!”
“只要地还能种出好东西,谁愿意背井离乡啊!”
“我们跟你学,种出来的菜,卖了钱算你的都成!”
林晚看着这一张张被生活磨砺得粗糙、此刻却充满希望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她等待的,正是这个时机。一个人单打独斗,终究力量有限。只有将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对抗外部的压力。
她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坚定而温暖的笑容:“福伯,各位叔婶,你们信得过我,是我的荣幸。教,当然可以教!而且,我不要你们的钱。”
在众人惊喜的目光中,她清晰地说道:“我们不仅要种菜,还要种出最好的菜。我们一起干,一起把咱桃源村的名声打出去!只要大家愿意跟着我,我林晚,一定尽全力带领大家,走出一条活路来!”
这一刻,夕阳的余晖洒满小院,也照亮了每个人眼中重新燃起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