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毒计连环,铁证栽赃
夜色如墨,周世荣被劫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京城激起千层浪。
沈墨轩站在书房窗前,手中的茶早已凉透。慕容惊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劫囚的是专业杀手,现场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她的声音低沉,“但我在一棵树下发现了这个。”
她递上一枚铜钱大小的令牌,上面刻着诡异的蛇形图案。
“这是什么?”沈墨轩蹙眉。
“海蛇帮的标记。”慕容惊鸿神色凝重,“一个与倭寇往来密切的江湖组织。”
沈墨轩心中一沉。周世荣与倭寇的关联,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更麻烦的是,”慕容惊鸿继续道,“我收到消息,开封府明日将要搜查晏氏商号在金明池的工棚。”
“为何?”
“据说接到密报,称工棚内藏有违禁物品。”
沈墨轩立即警觉:“这是栽赃!”
“显而易见。”慕容惊鸿点头,“但开封府尹是周家的门生,我们阻止不了。”
这一夜,沈墨轩辗转难眠。周世荣虽然逃亡,但他的势力仍在,而且即将发起更猛烈的反击。
次日清晨,开封府的差役果然来到金明池,直扑晏氏商号的工棚。
“奉旨搜查!”为首的捕头亮出公文,不容分说便命人闯入。
沈墨轩与苏芷瑶赶到时,差役们已经“有所收获”。
“沈大人,你看这是什么?”捕头得意地举起几件特制工具——与破坏看台结构的痕迹完全吻合。
苏芷瑶脸色煞白:“这不可能!我们的工棚从未存放这些工具!”
捕头冷笑:“证据确凿,还有什么好说的?”
更让人心惊的是,差役随后搜出一个铁盒,里面是数封“密信”,收信人赫然是倭寇头目小西行长!
“沈墨轩,你还有何话说?”捕头厉声道,“这些信件笔迹与你一般无二,内容涉及泄露朝廷剿寇计划!难怪淮安漕粮被劫,原来是你通倭卖国!”
沈墨轩脑中轰然一响。他终于明白,周世荣的毒计不仅是制造事故,更是要旧案重提,将“通倭”的罪名死死扣在他头上!
“这是栽赃!”他强自镇定,“这些信件是伪造的!”
“是不是伪造,自有公论!”捕头一挥手,“带走!”
差役上前拿人,慕容惊鸿欲要阻拦,被沈墨轩用眼神制止。
“清者自清。”他平静地说,暗中对慕容惊鸿做了个手势——那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意为“速找陈砚舟”。
沈墨轩被押往开封府大牢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城。
牢房阴冷潮湿,沈墨轩独坐草席上,冷静分析局势。周世荣这一招确实毒辣,人证物证俱全,几乎无懈可击。更可怕的是,这些伪造的信件中,竟然包含了一些真实的朝廷机密,若非内部之人,绝无可能得知。
这说明,周世荣背后还有地位更高的人在支持!
“沈大人。”牢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沈墨轩抬头,只见陈砚舟站在牢门外,面色凝重。
“陈兄,”沈墨轩起身,“情况如何?”
陈砚舟屏退左右,低声道:“麻烦大了。那些信件中提到的剿寇计划,是兵部刚刚拟定的绝密方案,尚未下发。能接触到这个级别的机密,朝中不超过十人。”
沈墨轩心下一沉:“你的意思是...”
“周世荣背后,恐怕是某位阁老级别的人物。”陈砚舟声音更低,“更麻烦的是,皇上看到这些信件后,龙颜大怒,已下令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这是处理谋逆大案的最高规格。
“不过还有转机。”陈砚舟道,“慕容姑娘截获了一封密信,是周世荣写给某个神秘人物的。”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的抄本:“信中提到‘侯爷大计’,要求‘务必在三日之内了结沈墨轩’。”
“侯爷...”沈墨轩猛然想起永昌侯,“难道是他?”
陈砚舟点头:“极有可能。永昌侯在军中人脉极广,确实能接触到剿寇计划。而且他与周家是姻亲,利益攸关。”
“可有证据?”
“尚无确凿证据。”陈砚舟叹道,“永昌侯行事谨慎,从不留下把柄。”
就在这时,牢房外传来脚步声。陈砚舟迅速收起信件,恢复常态。
来的是开封府的师爷,身后跟着两名差役。
“沈大人,对不住了。”师爷皮笑肉不笑,“奉上谕,要将你转移至天牢。”
天牢!那是关押重犯的地方,一旦进去,凶多吉少。
沈墨轩心知这是对方要下毒手的前兆,但势单力薄,无法反抗。
押解途中,马车突然改变方向,不是前往天牢,而是驶向城外。
“这是去哪里?”沈墨轩警觉地问。
差役冷笑:“沈大人很快就知道了。”
马车在城西一处偏僻宅院前停下。沈墨轩被推下车,押入院内。
厅堂上,一个背对着他的身影缓缓转身——正是周世荣!
“沈墨轩,没想到吧?”周世荣得意大笑,“你也有今天!”
“周世荣,你劫持朝廷命官,可知这是死罪?”
“死罪?”周世荣嗤笑,“等你成了通倭卖国的死人,谁还会在乎你是怎么死的?”
他拍拍手,两个黑衣人应声而入,手中拿着明晃晃的匕首。
“永昌侯要我送你上路。”周世荣阴森森地说,“放心,会给你个痛快。”
沈墨轩心念电转,思考脱身之策。就在这时,窗外突然射入几支弩箭,精准地命中两个黑衣人的手腕。
“什么人?”周世荣大惊。
慕容惊鸿破窗而入,剑光如虹,直取周世荣。与此同时,陈砚舟带人从正门攻入,迅速控制场面。
“你们...你们怎么找到这里的?”周世荣面如死灰。
慕容惊鸿剑尖抵住他的咽喉:“跟踪你的信使而已。”
陈砚舟上前:“周世荣,你勾结倭寇、栽赃大臣,如今人赃并获,还有何话说?”
周世荣忽然狂笑:“你们以为赢了吗?太天真了!”
他猛地咬破口中毒囊,鲜血从嘴角流出:“侯爷...会为我报仇的...”
话音未落,他已气绝身亡。
沈墨轩看着周世荣的尸体,心中毫无喜悦。主谋虽死,但真正的幕后黑手永昌侯仍然逍遥法外。
“我们必须尽快回京,向皇上禀明真相。”陈砚舟道。
然而当他们赶回京城时,却发现局势已经大变。
永昌侯率先发难,指使御史弹劾陈砚舟“勾结匪类、擅杀朝廷钦犯”,要求严惩。更糟糕的是,又有一批“密信”被发现,这次直指陈砚舟也参与“通倭”!
“好一招连环计!”沈墨轩心寒,“这是要将我们一网打尽!”
皇上虽然暂时没有下旨抓人,但明显对二人产生了疑虑,下令他们禁足府中,等候调查。
沈府内外布满了眼线,显然是被监视了。
“永昌侯这是狗急跳墙了。”慕容惊鸿判断,“他怕我们查到他头上,所以要抢先下手。”
苏芷瑶忧心忡忡:“如今我们被困府中,如何反击?”
沈墨轩沉思良久,忽然道:“还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既然他们伪造信件,我们也可以从笔迹入手。”沈墨轩道,“我记得京城有位笔迹鉴定大家,若能请他出面...”
“你是说顾惜之顾先生?”陈砚舟眼睛一亮,“但他年事已高,早已闭门谢客。”
“顾先生与我父亲有旧,或可一试。”沈墨轩道,“但需要有人能避开监视,秘密前往。”
慕容惊鸿挺身而出:“我去。”
是夜,慕容惊鸿凭借高超的轻功,悄无声息地避开所有眼线,前往顾府。
然而她带回的消息令人失望:顾惜之重病在床,已不能见客。
“不过,”慕容惊鸿道,“顾先生的孙女顾清羽得了真传,或许可以请她相助。”
“顾清羽?”沈墨轩想起那个曾在诗会上有一面之缘的才女,“她现在何处?”
“就在顾府照顾祖父。”
事不宜迟,沈墨轩立即修书一封,详述原委,请慕容惊鸿再次送往顾府。
这次带回了好消息:顾清羽愿意相助,但需要看到原始信件。
如何取得那些作为证据的“密信”,成了新的难题。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夜深人静时,柳含烟悄然来访。
“我可以帮你们拿到那些信件。”她直截了当地说。
“如何取得?”沈墨轩问。
柳含烟微笑:“永昌侯最宠爱的如夫人,明日要请我去府中献艺。”
众人都明白了她的意思。
“太危险了!”苏芷瑶反对,“永昌侯府戒备森严,万一被发现...”
“顾不了那么多了。”柳含烟坚定地说,“这是唯一的机会。”
次日,柳含烟如约前往永昌侯府。沈墨轩等人在府中焦急等待。
黄昏时分,柳含烟终于回来,面色苍白。
“得手了。”她取出几封信件,“但被发现了,永昌侯的人正在全城搜捕我。”
果然,远处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夹杂着官兵的呼喝。
“开门!搜查钦犯!”
危急关头,慕容惊鸿急中生智:“跟我来!”
她带领众人来到府中一处隐蔽的地窖。刚藏好,官兵就破门而入。
地面上传来翻箱倒柜的声音,官兵的脚步声在地窖入口处来回走动。
沈墨轩屏住呼吸,手中紧握那些信件。在昏暗的光线下,他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其中一封信的印章,与他记忆中永昌侯的私印完全一致!
“找到了!”他压低声音,“这就是永昌侯勾结倭寇的铁证!”
然而就在此时,地窖入口突然被打开,刺眼的光线射入。
“原来藏在这里!”一个阴冷的声音响起。
永昌侯亲自带人找到了他们!
眼看就要全军覆没,突然从官兵后方传来一阵骚动。
“圣旨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秦昭雪手持圣旨,在一队御前侍卫的护卫下,缓步走来。
“永昌侯李守义接旨!”秦昭雪展开圣旨,“经查,尔勾结倭寇、栽赃大臣、图谋不轨,罪证确凿。即刻押入天牢,候审发落!”
永昌侯面色惨白:“这...这不可能!”
秦昭雪冷笑:“侯爷以为销毁了所有证据?殊不知天机阁早已将你的罪证呈交御前!”
御前侍卫上前拿人,永昌侯颓然倒地。
沈墨轩走出地窖,对秦昭雪躬身一礼:“多谢姑娘相助。”
秦昭雪淡淡一笑:“沈大人不必多礼。此件事了,但朝中暗流未平,你好自为之。”
她转身离去,如一阵清风,不留痕迹。
沈墨轩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天机阁这个神秘组织,又一次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局势。
案件了结,沈墨轩与陈砚舟的冤屈得以洗清。皇上下旨嘉奖,赏赐丰厚。
然而站在重获自由的府邸中,沈墨轩却无半点欣喜。
“永昌侯虽已伏法,但他背后的势力仍在。”陈砚舟叹道,“这次我们侥幸获胜,下次未必还有这样的运气。”
沈墨轩点头。他明白,这场斗争远未结束。
夜色中,他独坐书房,审视着那枚海蛇帮的令牌。倭寇、权贵、神秘组织...一张巨大的网正在缓缓收紧。
而他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脱身。
窗外,一轮残月高悬,清冷的光辉洒满庭院。
在这静谧的夜色中,新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