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激荡终局弈 寸土不让定乾坤
作者:朱氏春秋
省委党校的调训通知如同一声发令枪,正式宣告了陈临海在东河区任职的倒计时。表面的祝贺与和谐之下,暗流开始汹涌澎湃。
赵东升的沉默只维持了半天。下午一上班,他就让办公室通知,召开区长办公会,研究近期几项重点工作。议题看似平常,但与会人员都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会议开始,赵东升首先对陈临海即将去党校学习表示了“祝贺”,但语气平淡,更像是走个过场。随后,他话锋一转,切入正题。
“临海区长马上就要去学习了,时间是三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赵东升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在场各位副区长,刻意回避了与陈临海的眼神接触,“为了保证区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临海区长分管的几个重要领域,比如商贸新城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需要提前做一些安排。”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试图掌控全局的语气继续说道:“我的意见是,在临海区长学习期间,他分管的商贸物流、招商引资、工业园区这一块工作,暂时由我来直接负责。毕竟这是目前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牵扯面广,需要统筹协调的部门多,由我来牵头,更有利于工作的推进和资源的整合。至于其他一些相对常规的工作,可以分别由几位副区长临时分担一下。”
他甚至拿出了一份事先拟好的分工调整建议稿,让办公室分发给众人。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几位副区长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轻易表态。谁都知道,赵东升这是要趁机将陈临海的核心权力一把抓过去!尤其是商贸新城,这块巨大的蛋糕,赵东升觊觎已久。有人暗自庆幸自己分管领域未变,也有人为陈临海捏了一把汗。
陈临海面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等赵东升说完,并且仔细看了一遍那份分工建议稿,才缓缓开口:“感谢赵区长对我分管工作的重视。关于我学习期间的工作安排,我认为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他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第一,有利于工作连续性的原则。商贸新城建设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节奏和管理模式,目前的班子和团队运行良好,贸然改变指挥体系,容易造成混乱,影响发展势头。第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商贸新城的复杂性,涉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多个新兴领域,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熟悉程度,并非简单的行政命令可以替代。第三,权责对等的原则。临时接管,不等于大包大揽,更应该明确责任,分级授权,充分发挥好现有团队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他顿了顿,目光沉稳地迎上赵东升略显阴沉和错愕的眼神,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因此,我建议,在我学习期间,我分管的全面工作,由赵区长总体牵头,这是规矩,我完全赞同。但具体到商贸新城管委会的日常运营和决策,建议仍由陈春兰同志主持,重大事项向她汇报,由她直接对赵区长您负责。这样既能保证赵区长您把握大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又能确保执行层面不脱节、不走样,效率最高。这也是对春兰同志和管委会团队一年多来工作能力和成绩的信任和进一步锻炼。我相信,在赵区长的宏观把握和春兰同志的具体负责下,商贸新城的工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这个方案,明确将赵东升的“直接负责”变成了“总体牵头”和“监督指导”,而将实际的操作权和大部分决策权,仍然留在了陈春兰手中,也就是留在了陈临海的影响力范围之内。他甚至还给赵东升戴了顶“把握大局”的高帽,让其难以直接拒绝。
赵东升的脸色瞬间难看了几分,拿着钢笔的手指微微用力。
他刚要开口反驳,陈临海却不容他插话,继续说道,语气更加凝重:“另外,关于智慧物流园区二期的几个关键项目,特别是与省物流集团、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投资合作,招标流程已经启动,方案已经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非常明确。建议在我离开后,必须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和法定程序推进,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任何人不得随意干预、变更流程。这不仅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更关系到东河区的营商环境和政府信誉。这是我离开前,必须明确的一条底线,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共同监督。”
他这话,几乎是直接堵死了赵东升可能利用这段时间安插人手、变换套路、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
他将问题提升到了营商环境和政治信誉的高度。
“临海区长,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主持工作,连过问具体项目的权力都没有了吗?还是说,你对我不放心?”
赵东升终于忍不住,语气带着压抑的怒意,直接将矛盾挑明。
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赵区长误会了。”
陈临海依旧平静,但眼神锐利如刀,“不是不能过问,而是必须依法依规过问。所有的流程和方案都是经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的,本身就具有严肃性和科学性。您主持工作,正是要监督这些科学决策和法定程序是否被不折不扣地执行,确保项目健康推进,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争议,防止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失。这才是对东河区发展最大的负责,也是对您个人政治声誉最好的保护。”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了对程序和集体的尊重,以及对赵东升本人的“保护”,让其陷入两难。
赵东升胸口起伏,他知道陈临海的话在逻辑和道理上无懈可击,如果自己强行要改变安排,就等于承认自己想搞“人治”,想破坏规矩,这在政治上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在陈临海背景已然不同的当下。
他瞥了一眼其他几位副区长,看到他们或低头记录,或眼神飘忽,无人出声支持他,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无力感和愤懑。
最终,在陈临海有理有据、寸土不让的坚持下,加上李卫国书记之前已经明确表态会“看好家”,赵东升知道,自己若强行推动,很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引发上面不必要的关注。他只能强压怒火,用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声音说道:“好,就按临海区长说的办。
陈春兰主持日常工作,重大事项报我。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试图找回一点场子,“陈春兰必须每周向我做一次详细书面汇报!重大项目进度,我必须第一时间掌握!”
这场最后的博弈,陈临海凭借其清晰的思路、坚定的立场、对规则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运用,成功地守住了基本盘,为商贸新城的未来稳定发展,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虽然赵东升保留了听取汇报的权力,但谁都明白,实际的操控杆,仍然在陈临海信任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