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德温学者宣布的终焉倒计时与无孔不入的现实哀嚎,像一双无形的手,扼住了据点内每个人的喉咙。恐慌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迅速蔓延,即使是最坚定的战士,也能感到内心深处那名为理智的堤坝正在被持续冲刷。心灵污染度的自发攀升,更是让这种恐慌有了清晰可见的、令人绝望的刻度。
不能再这样下去。内部的崩溃会比外部的敌人更快地摧毁一切。
“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虎子哥的声音斩钉截铁,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目光扫过脸色苍白的众人,最终与勉强支撑着站立的林朔、以及眉头紧锁的李墨尘交换了眼神。一种无需言语的共识已然达成:生存的模式必须改变。
很快,一系列被后来者称为【磐石守则】的紧急条例,通过尚能运转的据点通讯网络和人员口耳相传,迅速颁布:
“一、所有非直接战斗人员,包括后勤、工匠、学者,以及ScRI低于基准线【数值待定,例如50】者,必须严格执行‘轮替冥想制’。每日至少进行三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的深度冥想,以稳定心神,对抗环境侵蚀。冥想点暂定于各居住区相对安静的角落,由慰藉者组织引导。”
“二、战斗人员,包括巡逻队、防御岗哨,严格限制单次执勤时间。外部巡逻不得超过【数值待定,例如1】小时,防御岗位连续值守不得超过【数值待定,例如2】小时。换岗后必须立即前往指定净化点或进行冥想,待心灵污染度显着下降后方可执行其他任务。严禁在污染度超过【数值待定,例如60】时持续暴露在高风险环境。”
“三、取消所有非必要的主动出击和远征任务。一切行动以固守据点、维系现有防御体系、保障基本生存为先。”
“四、鼓励‘信念行为’。主动分享食物、安慰同伴、协助他人稳定情绪、维护据点公共设施等利他举动,将获得ScRI的正向反馈。”
条例的颁布引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习惯了在游戏中凭借技能和装备搏杀的部分玩家,对这种近乎“严苛”的、强调内守和纪律的方式感到不适。但更多已经饱受心灵污染折磨、亲身体会过环境恐怖的玩家,几乎是立刻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很快,据点内各处可以看到人们自发地席地而坐,努力摒除脑海中那些绝望的低语,尝试进入冥想状态。慰藉者们穿梭其间,用柔和的声音引导,分享着简单的专注技巧。
然而,仅仅依靠个人冥想,在面对如此汹涌的“背景心蚀”时,显得效率低下且脆弱。许多人无法在混乱的思绪中集中精神,污染度的下降速度远不及攀升的速度。
“我们需要更有效的方法,像……像之前林朔兄弟在节点旁做的那样,但范围要更大。”李墨尘沉吟道,他的目光投向中央那依旧黯淡但联系犹存的光铸节点。“埃尔德温学者,关于古代‘信标’或‘秩序场’的理论,有没有可能实现小型化、分布式布置?”
埃尔德温翻阅着残破的典籍,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原理上……光铸节点的力量源于其与深层秩序的共鸣,而非单纯的能量堆积。如果……如果能制造一些简易的‘共鸣器’,将其‘调谐’到与主节点相似的频率,或许能像扩音器一样,将节点固有的、微弱的秩序气息在局部放大……”
“就像我们之前做的那些小信标?”苏洛插话道,她想起了带领新玩家制作简易光源信标的经历。
“类似,但需要更强的共鸣核心和更精确的引导。”李墨尘看向林朔,“林朔,你现在无法引导强大能量,但你是否能尝试……将你与节点之间那种‘联系’的本质,那种纯粹的‘通道’感,剥离出一丝微弱的‘印记’或‘频率’?”
林朔闭目凝神,感受着那虽然虚弱却无比坚韧的联系。他不再试图去“抓取”什么,而是像之前共享气息一样,仔细品味着那种“存在”的状态——如同一个空的器皿,本身不产生水,却因为连通着源泉而能保持湿润。他尝试着将这种“空”与“连通”的微妙感觉,凝聚成一缕几乎不可察的精神印记。
“我可以……试试引导这种‘感觉’,”林朔缓缓睁开眼,额角渗出细汗,这对他当前状态而言仍是负担,“但需要载体,能够承载并共振这种频率的载体。”
“用这个!”百宝囊急匆匆地跑来,手里捧着一些闪烁着微光的粉末和几块经过初步雕琢的、蕴含微弱纯净能量的石头(可能是之前收集的拒暗石精华和微光苔结晶)。“我们之前研究过那种涂料,或许可以混合这些材料,刻画出引导灵纹,再以这些石头作为核心……”
说干就干。在埃尔德温的理论指导、李墨尘的理性框架构建、林朔提供的核心“频率”印记、以及百宝囊和苏洛等人的手艺下,第一批简易的【心灵锚定桩】开始被制作出来。
它们看起来十分粗糙:一根根打磨过的石柱或坚实的木桩,表面用发光涂料刻画着简单的、旨在放大和稳定精神波动的灵纹,顶端镶嵌着那枚作为共鸣核心的微光石。林朔将手按在第一个完成的锚定桩上,集中全部意志,不是注入力量,而是将自己与节点的“连通状态”那一丝微妙的“感觉”如同盖章般,轻轻“印”在了核心微光石上。
嗡……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响起。锚定桩顶端的微光石稳定地亮了起来,散发出一种非常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安宁波动。虽然远不及主节点的效果,但站在锚定桩周围几步之内,玩家们明显感觉到那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心灵的背景低语减弱了少许,心灵污染度的攀升速度也有了肉眼可见的减缓!
“成功了!”苏洛惊喜地看着那微弱但稳定的光晕,下意识地靠近了虎子哥一步,“虎子哥,有了这些桩子,大家就能喘口气了!”
虎子哥凝重地点点头,但眼中并未放松:“这只是开始。我们需要在据点内关键位置,比如冥想点、医疗站、防御节点附近,尽快设立更多这样的锚定桩。而且,它们很脆弱,需要保护。”
希望,如同在无尽黑暗中点燃的第一批烛火,虽然微弱,却清晰地指出了方向。据点的生存策略,正在从被动承受和个体挣扎,转向有组织的、依靠集体智慧与信念共鸣的系统化防御。这条道路刚刚铺开,前路依然漆黑,但至少,他们有了第一缕指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