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安道:
“本王册封仇汝风为瑶光第一作战师正师统,册封宁鸣佩为副师统,二人统领兵力一万五千人!”
仇汝风激动地叩谢:“属下定不辜负镇域王的信任,在战场上悍不畏死!”
宁鸣佩亦叩谢道:“承蒙镇域王不弃,依旧重用我等原北燕旧将,属下定然不辜负镇域王的托付!”
鸿安微微颔首,下令:“赐予战袍!”
李善行立刻令两名太监将白银铠甲战袍递到二人面前,仇汝风与宁鸣佩穿戴整齐后,快步走到队列中,与一众正副师统并肩而立,铠甲上的银辉与他人的战袍相映,尽显将帅威仪。
鸿安转身面向演武台下,清晰有力地宣读册封的最后一道王命:
“原直属后勤部队都司府正旅统陆衡、副旅统林三秋,二人听令!”
台下的陆衡与林三秋瞬间面露喜色 —— 虽早有心理准备,但当 “陆衡”“林三秋” 两个名字从镇域王口中传出时,二人仍有种 “落袋为安” 的踏实感,此前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二人快步登上演武台,在鸿安面前单膝跪地,声音恭敬而坚定:
“属下陆衡听令!”“属下林三秋听令!”
鸿安沉声道:“本王册封陆衡为后勤直属部队正师统,册封林三秋为后勤直属部队副师统,统领后勤部队一万五千人!”
这话一出,演武台下的原北燕军军官们纷纷面露困惑:“后勤直属部队” 听起来并非作战单位,为何要配备一万五千人之多?不少人相互对视,眼中满是不解。
演武台上的鸿安并未解释 —— 此时他只需明确王命,后勤部队的具体职能,后续自会逐步细化,无需在此刻浪费时间。
待陆衡与林三秋退到队列后,鸿安转向演武台上所有高级军官,语气严肃地部署后续事宜:
“十二万镇域军,本王仅负责册封正副军统与正副师统!至于各师部作战部队的正副旅统、正副营统、正副连将、正副排将选拔,全权交由正军统李潇与副军统周怀谦负责。选拔的军官数量,需参照原天枢第一师的编制标准,将各师部作战单位进一步细化,确保指挥链清晰顺畅!”
说完,他特意看向李潇,补充道:“李潇!选拔结束后,需将旅统、团统、营统这三个级别的军官花名册呈给本王。切记,必须严格按照原天枢第一师的标准选拔,不可有丝毫懈怠!”
稍作停顿,他又补充:
“玉衡第一师、开阳第一师、瑶光第一师的军官选拔,由各自的正副师统自行负责!”
这一安排并非随意决定 —— 鸿安早已考虑到原北燕军军官的情绪:若三大师部的军官选拔权全由天枢系掌控,难免会让原北燕军旧部觉得被排挤,不利于军队团结。唯有让他们参与到选拔中,才能更快凝聚军心。
正军统李潇心中虽有顾虑 —— 三大师部的军官名额极多,若大多安排原北燕军军官,后续管理恐会增加难度 —— 但他深知镇域王的决策必有深意,当即恭敬领命:
“末将谨遵镇域王之命!”
鸿安又将目光投向后勤直属部队正师统陆衡:
“后勤直属部队与作战部队的编制截然不同,职能也更复杂!这几日,本王会亲自细化后勤部队的职能,务必让它尽快为作战部队提供‘原动力’,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鸿安口中的 “原动力”,实则是制造强大的武器。如今十二万镇域军中,绝大多数士兵既没有复合军弩,也没有大马士革钢刀 —— 这两件是近战与远攻的基础装备,必须尽快配齐;更重要的是,他还计划造出威力更强的火枪。火枪的制造工艺,鸿安早已烂熟于心:复合军弩虽穿透力强,但射程有限,远不及火枪的有效射击距离,若能批量生产火枪,镇域军的战斗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这正是他拥有北燕州封地后,计划推进的头等大事。也正因如此,后勤直属部队需要一万五千人 —— 即便如此,兵力仍显不足,后续他还会从北燕百姓中征集人手,作为后勤部队的预备役,逐步扩大规模。
陆衡立刻领会了鸿安的深意,恭敬回应:“属下定会全力配合,尽快细化后勤直属部队的职能,不辜负镇域王的期望!”
鸿安微微颔首,再次提高声音,对所有高级军官强调:“确定各级军官人选后,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必须所有人严格执行!”
“极为重要的事?” 听到这几个字,台上的高级军官们瞬间收敛神色,纷纷侧耳倾听,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鸿安一字一句道:“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却关乎军队指挥的效率!正副军统李潇、周怀谦,你二人必须记住每一位正副师统、每一位正副团统的名字 —— 这两级下属的名字,你们必须牢牢刻在心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潇与周怀谦齐声回应:“属下定然谨记于心,牢牢记住直属高级军官的名字!”
他们心中清楚:战场之上,军令传达容不得半分差错,若连直属高级军官的名字都叫不出,不仅会闹笑话,更可能延误战机,后果不堪设想。
见二人态度坚决,鸿安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正副师统们:“你们这些正副师统,必须牢牢记住自己师部直属的团统与旅统的名字!这是创建七大师部作战部队与后勤直属部队的第一项重要任务。你们十六位师统级高级指挥官,务必将此事铭记于心,认真执行,绝不可敷衍了事!而且这项要求要层层递进,让每一层军官都知晓下两层直属军官的名字,从师统到旅统、团统,再到营统、连长,一直到副排将为止,一个都不能漏!”
十四位作战部队正副师统与两位后勤直属部队正副师统,共十六人齐声回应,声音洪亮而整齐:“属下定当铭记镇域王王命!熟记下属之名,绝不敢懈怠!”
鸿安看着眼前的十六人,心中甚是满意 —— 他并非随意下达任务,而是源于脑海中两部兵书的启示:《战争艺术与指挥全书》《天机战策:指挥与谋略》中都明确指出,高级军官必须熟记下属的名字,甚至了解其习性、性格与特长,唯有如此,才能在战场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调配兵力,实现高效指挥。
战场之上,军令传达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若高级军官连下属的名字都记不熟,这支军队何来凝聚力与战斗力?不过是一盘松散的沙子罢了。此前燕王鸿汤麾下的北燕军,便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 统领或许能叫出参将的名字,却记不住更低一级军官的名字,指挥链断裂,军队战斗力自然低下,连基本的防守都难以支撑。
想到这里,鸿安的语气骤然变得威严,目光锐利地扫过李潇与周怀谦:
“李潇、周怀谦!三日之后,由你二人替本王抽查考核。若是有师统、旅统、团统连下两层直属军官的名字都认不全,那便不配担任镇域军的高级指挥官,你二人可直接从重处罚;若实在不堪任用,无需禀报,直接将其踢出镇域军,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