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镜像”的成功植入,如同在“环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这座看似坚固的堡垒内部,打开了一个极其隐秘的泄洪闸。数据开始如涓涓细流,随即迅速汇聚成难以想象的洪流,通过加密通道,源源不断地涌向“明暗战略研究院”的技术中枢。
程日星和老周带领的技术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传输回来的数据量庞大到惊人,且结构复杂,混杂着正常的商业邮件、看似无关的金融交易记录、加密的即时通讯片段,以及大量无法直接识别的二进制数据包。
“必须进行实时筛选和初步清洗!”老周盯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瀑布,声音沙哑却异常专注,“优先提取关键词:钱永福、寰宇生态、东海远景、清道夫,以及所有涉及资金转移、项目审批和敏感人物代号的记录。”
程日星的手指在键盘上几乎舞出了残影,他编写了多个自动化脚本,像一张张精密的滤网,在数据的洪流中捕捉着有价值的“金砂”。服务器群组发出高负荷运转的低沉轰鸣,散热风扇全力工作,空气中弥漫着电子设备过热特有的焦灼气息。
与此同时,来自新加坡的警报并未解除,反而在不断升级。
陈昊按照指令,保持着高度警惕。他注意到公司内部的安保巡逻频率明显增加,It部门开始对所有员工的访问日志进行更细致的回溯检查,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在空气中弥漫。他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动,将自己隐藏在忙碌而普通的技术顾问角色之后,但那种被无形目光审视的感觉,始终如影随形。
他再次启用加密通道,发回了简短的预警:“风声紧,怀疑内部审计已启动,重点关注近期系统变更。”
这条信息让研究院内的气氛更加凝重。
“他们的反应速度比我们预想的快。”余年看着程日星和老周,“数据分析必须再加快!我们需要找到能一击致命的证据,在他们彻底封堵漏洞、甚至发现陈昊之前!”
然而,就在这争分夺秒的时刻,国内的另一条战线,林晓那边,也传来了新的危机。
律协的调查组向林晓发出了正式的面谈通知,要求她就几项“指控”进行当面说明。这标志着调查进入了更严峻的阶段。同时,对方似乎也加强了对研究院外围的绞杀,另一家为研究院提供办公软件技术支持的小型公司,不堪其扰,最终选择了终止服务。
研究院仿佛一艘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船,不仅要应对前方的巨浪——指的是来自新加坡的风险,还要承受来自侧翼和尾部的持续攻击——国内法律与商业围剿。
但希望,总在绝望的土壤中萌发。
经过近四十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程日星突然发出一声压抑的欢呼,打破了技术中枢的沉闷。
“找到了!一条关键资金流!”他几乎是跳了起来,将一份刚刚解析完成的交易记录投射到主屏幕中央。
记录清晰显示,一笔高达数千万美元的资金,从“环太平洋资产”控制的一个离岸账户,分三次,通过复杂的币种转换和中间行跳转,最终流入了一个名为“晨曦文化基金会”的账户。而这个“晨曦基金会”,经过国际反腐败与资产追回联盟数据库的交叉验证,其实际控制人,赫然就是名单上那位王姓学者的亲弟弟!
“时间点!”老周立刻抓住关键,“这笔资金注入的时间,恰好是在某项对钱永福旗下企业极为有利的产业政策出台前两个月!而王姓学者,正是那份政策专家论证组的核心成员!”
铁证!这几乎是将学术权力与资本贿赂直接挂钩的铁证!
“继续挖!”余年精神大振,“顺着这条线,把所有关联交易都挖出来!重点查这个‘晨曦基金会’与其他名单上人员的资金往来!”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技术团队如同被打了一剂强心针,继续在数据的汪洋中奋力捕捞。
然而,坏消息也接踵而至。
陈昊再次发来紧急信息,这次的内容更加简短,却足以让人心惊肉跳:
“安保部门开始约谈近期入职人员。我的背景核查被升级。请求指示。”
倒计时的滴答声,仿佛在每个人耳边响起,变得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响亮。
数据洪流虽已开启,宝藏就在眼前,但守护宝藏的恶龙已然苏醒,而夺取宝藏的勇士,却可能即将暴露在龙息之下。
余年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屏幕上那关键的资金流水,又看向代表着陈昊危机的那条简短信息。
必须在陈昊暴露之前,拿到足够分量的证据,并确保他能安全撤离。
否则,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通知陈昊,”余年声音低沉而决绝,“启动‘b计划’预备程序。在我们拿到下一个关键证据节点后,随时准备接应他撤离。”
“技术组,我给你们最后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内,我要看到能彻底钉死‘清道夫2.0’网络,并能对钱永福造成实质性威胁的证据!”
最后的冲刺,已然开始。数据洪流与生命安危,在这最后的二十四小时里,被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