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中枢”的发现,如同一束强光,骤然刺破了笼罩在对手庞大网络之上的层层迷雾。目标明确后,“明暗战略研究院”内部的氛围为之一变,先前被围困的压抑感,迅速被一种锁定目标后的专注与高效所取代。
老周和程日星带领的技术团队,将所有算力和精力都聚焦于那家位于新加坡的“环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如同抽丝剥茧,这家公司精心伪装的外壳被一层层揭开。
“公司注册信息干净得过分,几乎是模板化的,真正的控制人藏在至少五层离岸公司之后,初步判断与楚啸天旧部有关联。”程日星汇报着,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出复杂的股权穿透图,“但其网络活动却异常活跃,尤其是近期,与我们监测到的、针对我们的几次精准网络攻击,信号源头都高度重合地指向该公司租用的云端服务器集群。”
老周补充道,他更侧重于物理世界的线索:“我们通过公开的商业数据库和卫星图像交叉分析,确认该公司在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某栋甲级写字楼内,租用了一个小型办公单元。根据其用电量和网络带宽消耗推断,那里更像是一个前沿节点或联络处,并非其核心数据处理中心。真正的‘大脑’,可能隐藏在别处,或者本身就是分布式、虚拟化的。”
就在这时,苏晴带来了国际反腐败与资产追回联盟的反馈。“国际反腐败与资产追回联盟确认了我们的发现!”她语气中带着振奋,“他们利用其全球网络,进一步追溯了‘环太平洋资产’的资金流,发现它不仅是指挥节点,还是一个重要的资金归集和中转站。部分从‘寰宇生态’项目以及其他可疑渠道流出的资金,会先在这里进行初步混同和伪装,然后再分发到世界各地的其他空壳公司或最终受益人账户。国际反腐败与资产追回联盟已经将其列为高度优先调查对象。”
线索越发清晰,这个“暗影中枢”兼具了“神经中枢”和“金融心脏”的双重功能,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就在研究院紧锣密鼓地筹备针对新加坡的突破时,国内的压力并未有丝毫减轻,反而以一种新的、更刁钻的方式袭来。
林晓负责应对的律协调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调查组的态度突然变得格外“严谨”和“细致”,要求林晓提供近乎无限延伸的辅助材料,用以“核实”那些构陷指控的每一个细节。从数年前某个案件会谈的精确分钟记录,到早已归档的电子邮件备份,要求之繁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是在滥用调查程序,试图用行政手段耗尽我的时间和精力,让我无法专注于真正的案件。”林晓敏锐地洞察了对方的意图,疲惫中带着愤怒,“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消耗战。”
与此同时,之前那几个迫于压力与研究院终止合作的小型科技公司,其创始人或核心技术人员,陆续接到了来自“寰宇生态”关联企业抛出的、条件极其优厚的“橄榄枝”,明晃晃地进行挖角和技术收购。意图很明显:即使无法直接摧毁研究院,也要吸干其外围的技术养分,让其变成孤家寡人。
对手的策略已经从“强攻”转向了“围困”与“蚕食”并举,更加难缠。
面对国内战线的僵持与海外战线的机遇,余年知道,必须做出抉择,并下重注。
深夜的会议室,只剩下核心五人。
“新加坡,必须打,而且要快!”余年指着世界地图上的那个红点,“这里是他们防御相对薄弱,且我们能与国际反腐败与资产追回联盟形成合力的唯一突破口。打掉它,不仅能斩断钱永福的爪牙,重创那条管道,更能从侧翼瓦解国内战场的压力。”
“但风险也最大。”老周保持着惯有的冷静,“跨境行动,法律适用复杂,我们能动用的资源有限,一旦失手,很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发不可控的国际纠纷。”
“所以我们不能蛮干。”余年目光锐利,“我们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一个能直捣黄龙,又能快速脱身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他看向程日星:“日星,如果给你一个极其短暂的机会,近距离接触‘环太平洋资产’的办公网络,你有没有把握,在极短时间内,植入一个能持续传输内部数据的隐蔽后门?”
程日星眼中瞬间爆发出狂热的技术光芒:“只要物理接触超过三十秒,我有七成把握!我可以设计一个利用硬件漏洞的‘幽灵镜像’,极难被常规检测发现。”
“三十秒……”余年沉吟着,这时间窗口太短了。
苏晴突然开口:“或许,我们可以利用一下他们正在进行的‘挖角’行动。”
众人目光转向她。
“他们不是想挖我们外围的人吗?”苏晴嘴角勾起一丝狡黠的弧度,“我们可以送一个‘他们想要的人’过去。一个带着特殊‘简历’和‘技能’,并且‘恰好’对新加坡市场充满兴趣的技术人员。”
“卧底?”林晓立刻明白了苏晴的意图,“风险太高了!对方肯定会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
“如果是经过我们‘精心包装’,并且拥有真实、干净,但与研究院关联度极低的过往履历的人呢?”苏晴显然已经有所思考,“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可靠的、有足够技术背景、心理素质过硬,并且愿意冒险的‘外部人士’。”
这个提议大胆而冒险,但无疑是获取物理接入机会的最佳途径。
“人选是关键。”余年最终拍板,“苏晴,你负责物色和接触合适的人选,必须绝对可靠,计划要周密到极致。老周,日星,你们全力配合,准备好所需的技术设备和应急预案。林晓,研究新加坡当地关于商业间谍、非法入侵等相关法律,为我们行动的合法边界提供指导,同时,准备好一旦身份暴露或行动失败,进行法律救援的方案。”
会议结束,一项代号“探囊”的隐秘行动正式启动。目标:潜入新加坡“环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获取其核心数据通道。
研究院的目光,第一次真正投向了国境之外。国内的围困依旧,但破局的利刃,已然淬火,即将出鞘,刺向遥远南洋的那个暗影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