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夜宴之后,南京城安静了数日。
这一天,位于皇城东侧的枢密院官署,迎来了一百多年来,星光熠熠的一天。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官署门前,一顶顶代表着国公、侯爷、伯爷身份的华盖官轿,接二连三地抵达。
轿帘掀开,走下来的,是岳飞、韩世忠、张俊、王彦……一个个在疆场上叱咤风云、名震天下的百战名将。
他们褪去了昨日的戎装,换上了代表枢密院重臣身份的绯色官袍,腰束金玉腰带,胸前佩戴着各自爵位的补子。
往日里握持刀枪剑戟的双手,如今空空如也,取而代之的,是象牙制成的笏板。
当新任枢密使岳飞,在一众同僚的簇拥下,迈入枢密院那厚重的大门时,所有在院中供职的文书、小吏,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纷纷躬身行礼,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们感受到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扑面而来的铁血煞气。
这股气息,与枢密院往日里那种沉闷、刻板、充斥着文牍主义的氛围,格格不入。
原枢密使姚友仲,如今的忠勤伯,早已在此等候,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与岳飞、韩世忠等人一一见礼,亲手将枢密使的印信交到了岳飞的手中。
“鹏举兄,从今往后,这天下兵马,便要劳你费心了。”姚友仲笑着说道,姿态放得极低。
岳飞手捧着沉甸甸的印信,心中百感交集。
“忠勤伯客气了,日后还需伯爷与诸位同袍,多多指点。”
交接仪式简短庄重。
随后,岳飞在一众新任同僚的簇拥下,走进了专属于枢密使的公廨。
这间宽敞的屋子里,堆满了如山一般高的军报、文书和地图。
从此以后,这里将是自己未来的战场了。
岳飞感慨一声,在主位上坐定。
屁股下的椅子还没坐热,便有吏员捧着三份由宫中直接下发的、用黄绫封套包裹的“中旨”,恭恭敬敬地呈了上来。
按大宋新制,皇帝的旨意,文治下达中书省,武治下达枢密院,由中书省和枢密院传达圣旨,往下贯彻执行。
新官上任就有旨意下达,韩世忠、张俊等人,都伸长了脖子。
岳飞缓缓展开第一份。
这份诏书,是关于“岳家军”高级将领的人事任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原燕云军副都统制、燕云承宣使张宪,忠勇过人,屡建奇功,着升为燕云节度使,总领燕云十六州防务,节制诸军。
原燕云统制王贵,调任山西军兵马都总管,驻守太原。
原燕云统制牛皋,调任辽东军兵马副总管,协助经略辽东……
……”
一系列的任命,如行云流水,当岳飞读完,枢密院众人已经是一片了然。
不等他们细细品味,岳飞又打开了第二份诏书。
这一次,他没有自己看,而是直接递给了身旁的副枢密使韩世忠。
韩世忠一愣,接过来一看,呼吸顿时变得有些粗重。
这份诏书,赫然是针对他原来的西军旧部,“韩家军”的人事调动!
他麾下最得力的大将解元,被擢升为漠北节度使,正式接管了整个原金国西部的军政大权。
而其他几位跟随他多年的心腹统制,也无一例外,尽数升官,有的被任命为江州观察使,有的被调往荆湖路担任承宣使,都是手握实权、品级不低的重要职务。
韩世忠看完,将诏书默默地递给了下一位,枢密副使张俊。
第三份诏书,不用说,正是关于张俊山东旧部的安排。
他的心腹大将杨沂中,被任命为山东节度使;另一位亲信田师中,则被任命为福建节度使……同样是人人高升,个个重用,喜气洋洋。
当三份诏书在所有新任枢密院大佬手中传阅一遍后,整个公廨内,陷入了一种极为复杂的寂静。
皇帝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再明白不过了!
这不是在针对岳飞几人,也不是在针对某一个山头,这是一场覆盖全军的、系统性的高级将领大调动!
其核心思路,与安排“岳家军”旧部如出一辙:
一、安抚核心:将原主帅最信任的副手提拔起来,接管原来的主力部队,张宪之于岳飞,解元之于韩世忠,杨沂中之于张俊,皆是如此,如此确保了军心不动,平稳过渡。
二、分化提拔:将原军队中的其他核心将领,尽数提拔,外派到全国各地的不同军区去担任主官。
这既是对他们功劳的肯定与封赏,让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又成功地将原本凝聚在一起的、盘根错节的将领小团体,予以拆分和稀释。
三、皇恩浩荡:所有调动,无一例外,全是升职!这使得整个过程,看起来不像是一场权力清洗,反而更像是一场论功行赏的盛大庆典。
所有被调动的将领,只会对皇帝感恩戴德,而不会对原来的老上级有任何怨言。
此刻,就算是心中最不舒服的张俊,也不得不从心底里,生出一股寒意。
他原以为,自己可以靠着旧部和姻亲关系,在暗中继续保持影响力。
可皇帝这一手,直接釜底抽薪,自己的那些旧部,一个个都成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羽翼丰满,成了新的山头。
他们首先要效忠的,是给予他们这一切的皇帝,而不是他这个已经“退居二线”的老上司了。
维持联系自然还可以,但想像以前那样,一呼百应,令行禁止,已是绝无可能!
“好……好一个‘雨露均沾’啊……”韩世忠看完,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他这下是彻底服了,心中再无半点芥蒂。
皇帝用最无可挑剔的阳谋,最慷慨大方的封赏,堂堂正正地,完成了对全军高级将领的洗牌,没有削弱任何一个功臣,反而让所有人都变得更“强”了。
但与此同时,皇权,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与稳固。
岳飞站起身,手持圣旨,目光扫过韩世忠、张俊等人。
“诸位同僚,陛下隆恩浩荡,我等身为枢密院重臣,理当为陛下分忧,请吧。”
他率先在那三份旨意上,郑重地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韩世忠、张俊、王彦……一位位将帅,依次上前,用笔在自己旧部的调令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最后一笔落下,枢密院的朱红大印,被重重地盖在三份诏书之上时,便宣告着:崇祯皇帝,用一场盛大的封赏,兵不血刃地,彻底完成了对全国军权的和平回收与重新布局。
从此,大宋再无“岳家军”、“韩家军”,只有听从枢密院调遣、忠于皇帝陛下的,大宋军队!
大宋的军队,将逐渐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旧时代,步入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统一调度的新时代。
枢密院这间古老的官署,也在这群新主人的带领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运转起来。
属于一个强大帝国的中枢神经系统,正在被重新激活、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