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的异象,震撼了整个京城。
然而,真正决定林凡命运的。
并非那冲霄的文气,与激荡的龙吟。
而是御书房内,乾元帝的最终裁决。
次日清晨。
天光微亮。
乾元帝并未如往常般,召开早朝。
他只召集了内阁大学士顾玄清、当朝左相李斯年。
以及翰林院掌院学士王守一、侍读学士周明志等一众重臣。
齐聚御书房。
御书房内,气氛肃穆。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乾元帝端坐于龙案之后。
他目光深邃,威严不减。
在他面前,整齐地摆放着,昨日殿试的所有考卷。
其中,林凡的考卷,被单独放置。
它散发着,一种微不可察的文气光泽。
似乎,连纸张都因承受了极致的文道力量,而变得不同寻常。
“昨日殿试,林凡的考卷,引动天地异象,社稷龙气。”
乾元帝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却让殿内所有重臣,心头一凛。
“朕已初步阅览。”
“但此策论,关乎大乾百年基业。”
“此诗赋,更是文道之极。”
“朕欲听,尔等最公正之评价。”
他将林凡的考卷,轻轻推向顾玄清。
“顾爱卿,你先来。”
顾玄清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阅卷。
更是乾元帝,对他们这些重臣,思想与立场的考量。
他双手接过考卷。
那纸张入手,温润如玉。
淡淡的文气,扑面而来。
顾玄清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他首先翻开的,是那篇策论。
《大乾百年基业,何以长治久安?》。
他的目光,从第一个字开始。
便被深深吸引。
“均田制改良”、“丁税改革”。
“吏治清明”、“考绩司设立”。
“教育普及”、“商贸发展”。
林凡的策论,并非空谈。
它条理清晰,直指要害。
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略。
顾玄清越看,呼吸越是急促。
他抚须的手,微微颤抖。
这正是他多年来,苦思而不得的“破局之策”。
每一个字,都如同洪钟大吕。
敲击在他的心头。
每一个方略,都带着超脱时代的远见。
顾玄清的眼眶,渐渐湿润。
他猛地抬头。
目光灼灼地,看向乾元帝。
“陛下!”
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此策论,非人力所能及!”
“林凡之才,已然超越寻常。”
“他为大乾,指明了未来百年的方向。”
“若能依此推行,大乾盛世,指日可待!”
顾玄清毫不掩饰自己的赞叹。
他将考卷,递给身旁的李斯年。
李斯年接过考卷。
他的目光,阴沉而冰冷。
他看得懂。
这篇策论,每一个字。
都是对世家,最致命的打击。
他强忍着心中的不甘与恐惧。
一字一句地,读着。
“限制豪强占地,分无主荒地予贫苦百姓……”
“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与监督……”
“打破世家对教育的垄断,让寒门子弟亦有读书入仕的机会……”
每一个字,都像一柄利刃。
刺向他身后,世家千年的根基。
李斯年的脸色,逐渐铁青。
他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试图找到,可以反驳的漏洞。
然而。
林凡的策论,逻辑严密。
字字珠玑。
无懈可击。
“回禀陛下。”
李斯年拱手。
声音,带着一丝刻意的平静。
“林凡此策,过于激进。”
“均田、改税、察举并举。”
“恐会引发,朝堂与地方的剧烈动荡。”
“社稷安稳,才是长治久安之本。”
“大刀阔斧的改革,风险太大。”
他试图,从保守的角度,否定这份策论的价值。
乾元帝没有表态。
他只是,淡淡地看着李斯年。
然后。
他将目光,投向了第二份考卷——那篇诗赋。
王守一接过考卷。
他这位国子监祭酒,平日里古板守旧。
此刻,却也难掩眼中,一丝好奇。
当他看到那篇《天地》的诗赋时。
他的心神,再次被触动。
那磅礴的文气,似乎穿透纸面。
再次在他心湖中,激起阵阵涟漪。
“浩浩乾坤,苍茫大地。”
“日月星辰,轮转不息。”
“万物生灵,繁衍不绝。”
“谁主沉浮?唯我华夏!”
王守一的胡须,无风自动。
他感受到,一股浩瀚而古老的气息。
从纸面扑面而来。
那并非单纯的文采。
那是对天地大道的感悟。
那是文道之极的显现。
“山川湖海,养育万民。”
“风雷雨雪,滋润生息。”
“社稷安康,黎庶为本。”
“文以载道,泽被苍生!”
王守一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他作为国子监祭酒。
一生都在研究文道。
此刻。
他才真切地感受到。
何为真正的“文道圣人”。
这篇诗赋。
不仅文采斐然。
更重要的是。
它表达了,一种“泽被苍生”的文道宏愿。
与林凡的策论,遥相呼应。
“煌煌大乾,立于天地间。”
“帝王心系,万民安危系。”
“革故鼎新,开万世太平。”
“文道昌盛,共铸盛世篇!”
当他读到“共铸盛世篇”时。
王守一猛地抬起头。
他眼中,泪光闪烁。
他看向乾元帝。
声音,带着无尽的激动与敬畏。
“陛下!”
“此乃圣人诗赋!”
“引动龙气共鸣,实乃天佑大乾!”
“林凡之才,已入文宗之境,触及圣人门槛!”
“此等绝世之才,千年难遇,万载难逢!”
王守一的评价,比顾玄清更为激进。
他直接,将林凡推向了“圣人”的地位。
周明志接过诗赋。
他只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
平日里,对文道有着自己的骄傲。
但此刻。
他只觉得,自己的骄傲,在林凡的诗赋面前。
如同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
他一言不发。
只是紧紧握着考卷。
深怕一不小心,便将这承载着圣人诗意的纸张,损毁分毫。
他的眼中。
除了震惊,便是深深的敬畏。
李斯年,再次接过诗赋。
他强忍着心中的不甘与嫉妒。
最终。
他只得艰难地,说出一句。
“诗赋,确是佳作。”
“但治国,非仅凭文采。”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恐惧。
乾元帝,缓缓站起身。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
最终,定格在御案上,那两份透着文气光泽的考卷上。
他知道。
林凡的考卷。
已然在这些重臣心中。
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不仅仅是,对林凡才华的认可。
更是,对大乾未来走向的。
一次深刻的。
思想冲击。
乾元帝的眼神中。
不再只有审视与试探。
取而代之的。
是极致的欣赏。
和对未来的。
无限期待。
他将如何,利用这份圣人的考卷?
又将如何,驾驭这位。
引动龙气的文道圣人?
无人知晓。
但所有人都明白。
林凡的考卷。
已然成为了。
一场即将爆发的。
政治风暴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