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王家客厅的地毯上,五岁的王澈已经坐在书桌前,手指在儿童编程平板上快速滑动。屏幕里,一个卡通警察形象正随着代码指令,一步步靠近标有“诈骗分子”的虚拟角色——这是他花了半个月时间,在王威和编程老师指导下搭建的游戏雏形。
“小澈,该吃早饭了。”漆娇端着牛奶走进来,看到儿子专注的模样,放轻了脚步。王澈头也没抬,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妈妈等一下,我再改个参数,让警察能更快识破诈骗话术。”漆娇无奈又欣慰地笑了,自从去年王澈靠记忆还原出王璇公司的业务流程图,王威就特意请了编程老师上门授课,没想到儿子竟真的钻了进去,连周末都舍不得放下平板。
早饭时,王威看着儿子扒拉着鸡蛋,心思却还在编程上,忍不住打趣:“我们家小程序员,今天要不要给爸爸展示下你的‘大作’?”王澈立刻放下勺子,眼睛亮了起来:“当然要!我做的是反诈小游戏,玩家要答对问题才能帮警察抓住诈骗分子!”
饭后,王澈拉着王威和漆娇坐在沙发上,打开平板演示游戏。游戏开头是一段动画:卡通人物“小熙”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谎称“中奖需先交手续费”。紧接着,屏幕弹出选择题:“以下哪种做法正确?A.立刻转账 b.挂断电话并报警 c.询问对方更多细节”。
“妈妈你选!”王澈把平板递给漆娇。漆娇故意选了A,屏幕里的“小熙”立刻弹出“被骗了”的哭脸,背景还配上了警示音效。王澈皱着小眉头:“妈妈错啦!遇到这种情况要报警的!”说着重新开始,这次漆娇选了b,屏幕里的警察顺利出现,抓走了“诈骗分子”,还弹出“恭喜识破诈骗”的奖章。
“不错啊小澈,”王威摸了摸儿子的头,“不过游戏里的问题是不是太少了?只有3道题,玩一次就结束了。”王澈点点头:“我也觉得!可是我还没想到更多诈骗场景……”漆娇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贾钥熙阿姨的救助中心不是有很多案例吗?我们可以去问问她,说不定能帮你补充题目!”
第二天,王澈跟着漆娇来到反诈骗救助中心。贾钥熙正在整理受害者资料,看到王澈抱着平板过来,笑着问:“小澈今天怎么来了?是来给阿姨帮忙的吗?”“贾阿姨,我做了个反诈小游戏,想请你给我点案例当题目!”王澈立刻打开平板,展示游戏内容。
贾钥熙看完眼睛一亮:“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正好我们最近要给学校做反诈宣传,要是能把你的游戏推广出去,肯定能帮到很多小朋友。”她拉着王澈坐在电脑前,翻开案例本:“你看,这个‘冒充老师收学费’的案例,还有‘免费送玩具要填家庭住址’的,都可以做成题目。”
王澈认真地记着,把案例转换成简单易懂的选择题。贾钥熙还提议:“可以在游戏通关后,加上我们救助中心的电话,要是有人遇到疑似诈骗,就能及时求助。”王澈立刻按照贾钥熙的建议修改代码,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
“今天先到这儿吧,”漆娇看天色不早,“剩下的题目我们明天再来弄。”王澈却摇摇头:“我想今天改完!明天就能给学校的小朋友玩了。”贾钥熙见状,只好让工作人员帮忙订了外卖,陪着王澈继续完善游戏。
直到晚上八点,王澈终于完成了10道题目的添加,还优化了游戏界面,加上了救助中心的联系方式和反诈标语。他兴奋地演示给所有人看:从“冒充客服退款”到“虚假游戏充值”,涵盖了儿童常见的诈骗场景,每道题后面还附带简短的解析。
“太完美了!”贾钥熙忍不住鼓掌,“我明天就联系教育局,把你的游戏推给各个学校!”王澈听了,脸上露出骄傲的笑容,他拉着贾钥熙的手:“贾阿姨,要是小朋友们玩了游戏,是不是就不会被骗了?”“当然啦,”贾钥熙蹲下来,认真地说,“小澈做的游戏,会保护很多小朋友的。”
一周后,王澈的反诈小游戏在当地小学推广开来。不少老师反馈,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还会主动和家长分享游戏里的反诈知识。这天,王澈正在家里修改游戏,王威拿着一个信封走进来:“小澈,有你的快递,是科技馆寄来的。”
王澈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小小科技爱好者”的荣誉证书,还有一张邀请函——邀请他去科技馆参加青少年科技展,展示自己的反诈小游戏。“爸爸!我要去!”王澈举着证书,激动地跳了起来。
科技展当天,王澈的展台前围满了人。他耐心地教大家玩游戏,还认真讲解每道题背后的诈骗原理。一位科技馆的工作人员看着他,笑着对王威说:“这孩子太厉害了,不仅会编程,还能把知识用到公益上,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就在王澈忙着演示游戏时,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站在展台外,默默看着屏幕里的反诈题目,眼神复杂。他拿出手机,拍下了游戏界面和王澈的名字,然后转身离开,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发送了一条信息:“目标已找到,游戏存在风险,需尽快处理。”
而此时的王澈,还沉浸在帮助他人的快乐中,完全没注意到,一场针对他和这款反诈小游戏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