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敲打着皎兰庄园的书房窗棂,诛皎坐在紫檀木书案前,指尖拂过智能平板电脑的温润屏幕。
界面上显示着权威网络论坛强国论坛的深蓝色标识,这是他所处时代中,一个汇聚了众多关心国家大事网友的重要平台。
他刚刚审阅完皎兰集团4G产业全球布局的季度报告,兴华科技主导的td-LtE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之一。
其研发的4G基站芯片和终端芯片占据全球重要市场份额。
然而,在这移动互联网浪潮初涌的年代,诛皎却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陈兰兰端着药茶悄然而至,发间朱雀衔珠簪在雨声中流转暗红光泽。
兴业学校要搞环保课题,孩子想听听你的意见。
她将茶盏放在案几,目光扫过屏幕上正在滚动的能源消耗数据。
诛皎微微颔首。
黄花梨手杖轻点地面感应区,全息投影瞬间展开三组对比图。
左边是1958年百家镇的老式炼钢炉,中间是2014年东南沿海的现代化工厂。
右边则是基于量子算法模拟的2030年生态产业园。
是时候说些话了。
他声音沉稳,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点,注册了的论坛笔名。
便在此时。
强国论坛的时政板块正因某大型化工项目争议掀起激烈论战。
支持方列举着就业岗位和税收数据,反对方则贴出触目惊心的污染照片,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诛皎缓缓品了口灵泉茶。
目光掠过论坛首页那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必然对立的热帖,帖子里充斥着极端对立的观点,却鲜有人触及问题核心。
他想起1958年大炼钢铁时砍伐的桃林,想起1980年乡镇企业的污水横流。
更想起2000年时自己力排众议投入百亿治理污染时遭遇的质疑。
都不明白可持续发展的真义。
子夜时分。
诛皎独坐密室,意识沉入桃园空间。
这里依旧保持着1950年的春日模样,灵泉淙淙,黑土松软。
他在无限仓储区取出那本牛皮封面的《环境经济学手稿》,页间还夹着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简报。
退出空间时,他带回一抔黑土,撒在书房新栽的文竹盆中。
晨光熹微。
在强国论坛发布了首篇长文:《经济增长的代价与出路——一个老农民的思考》。
文章用质朴语言讲述百家镇六十年的变迁,从合作社时期的垦荒造林到改革开放时的粗放发展,再到如今的生态修复。
当年我们砍树炼钢,饿着肚子搞建设。
现在难道要喝着毒水奔小康?
诛皎以1958年的劳模奖章照片佐证,奖章边缘还映着老式炼钢炉的火光。
便在这时。
论坛突然涌入大量水军,某个自称经济学博士的账号开始嘲讽:老农懂什么Gdp增速?
紧接着冒出个环保激进分子反驳:你们这些资本代言人根本不顾子孙死活!
诛皎微微摇头。
他上传了皎兰集团十年前布局新能源产业的规划图,某个标注着2025年技术路线的节点正闪烁着绿色光芒。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这句话,我用了七十年才真正读懂。
争议最激烈时。
诛皎放出组震撼对比数据:皎兰关停的高污染生产线虽损失三百亿年产值,但转型环保科技后创造的新市场价值高达八千亿。
全息图表在论坛引起轰动,某个代表就业机会的曲线竟呈现四十五度角飙升。
论坛管理员突然将帖子置顶标红。
无数网友在评论区惊呼:这老农到底是何方神圣?
有人根据文中的百家镇细节推测是退休老干部,也有人从产业数据断定是经济专家。
便在这时。
某国家级智库的官方账号突然现身评论区:感谢前辈指点,已将此文收录内参。
这条回复瞬间引发更大关注,帖子浏览量在半小时内突破百万。
诛皎却关闭了平板。
他走到窗前望着雨幕,手杖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出太极弧线。
陈兰兰端着新采的桃胶走来,发现丈夫眼中闪烁着与1958年那个提出循环农业构想时一般无二的光芒。
又想起合作社那会儿了?
她将温热的桃胶递过去。
诛皎轻笑。
指尖在全息地图上轻点,调出二十年前绘制的《全国生态产业布局图》。
粗糙的铅笔线条与如今卫星测绘的影像重叠,竟有七分神似。
当年他们说这是痴人说梦。
午后雨歇。
强国论坛因现象爆发学术论战。五位经济学家联名撰文分析那组转型数据,某个环保院士则深入解读文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念。
诛兴业抱着平板电脑冲进书房。
太爷爷!我们老师今天专门讲了您的帖子!
少年兴奋地展示着课堂笔记,娟秀字迹间还画着可爱的桃树插图。
便在这时。
论坛突然出现个署名当年学徒的账号,贴出1985年诛皎在百家镇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的老照片。
发帖人动情回忆:这位老农手把手教我们算生态账,说总有一天全国都会走这条路。
舆论风向悄然转变。
开始有网友晒出各地生态农业的成果,某个西北省份的官媒甚至转载了文中关于防沙治林的段落。
暮色渐浓。
诛皎在桃树下接到诛华加密通讯。屏幕那端的儿子难掩激动:父亲,参事室刚来电询问那篇文章的细节。
月光如水。
诛皎独自在密室回复论坛私信。某个自称政策研究员的账号正诚恳请教产业转型的具体路径。
他斟酌再三,终将皎兰十年环保投入的损益表发了过去。
凌晨时分。
央视《朝闻天下》突然摘播观点。主持人身后大屏幕显示着那组转型数据曲线。
解说词铿锵有力:民间智慧为国家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陈兰兰将早餐端到书房时。
发现丈夫正在1958年的合作社账本上添写新注,墨迹与当年泛黄的笔记交融,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半世纪的对话。
当年用算盘核对的生态账。
诛皎抬起手杖轻点屏幕,强国论坛的界面在晨光中流转。
现在用云平台计算。
便在这时。
诛兴业举着手机跑来,屏幕显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官网新发布的调研报告。
扉页赫然引用了关于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论述。
整座庄园在朝阳中苏醒。
新栽的文竹突然抽发新芽,嫩绿叶片与全息投影中的数据流悄然共振。
诛皎的手杖点在论坛界面那个小小的头像上,对闻讯赶来的诛怀言轻声道:
记住,真正的智慧永远扎根泥土。
园丁恰在此时修剪桃枝。
落花纷飞中,一片花瓣轻轻粘在平板屏幕上,恰好覆盖了那篇轰动全网的文章标题。
仿佛天地也在为这场跨越时空的进言,落下温柔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