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室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只留下消毒水气味和一种精神高度紧绷后的虚脱感。伤员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已被送往手术室进行后续的确定性手术。功劳,明面上是急诊科团队协作的结果,但所有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那个力排众议、一锤定音的人是林逸。
林逸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撰写着抢救记录。他的表情平静,看不出刚刚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也看不出打了上级医生脸后的志得意满。这份沉静,与他过往怯懦的形象格格不入,让偶尔经过的护士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精密操控”天赋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提升了操作的精准度,似乎也强化了他对情绪和精神状态的控制力。百界轮回的经历更是让他明白,一时的胜负在漫长的征途中微不足道,真正的挑战往往隐藏在风平浪静之下。
他详细记录了从怀疑心包填塞,到床旁超声确认,再到成功实施穿刺减压的全过程。文字客观、冷静,没有刻意强调自己的作用,也没有指责高健的误判,只是如实陈述。他知道,在这种地方,事实本身往往比情绪化的控诉更有力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林逸。”
一个冰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林逸敲下最后一个句号,保存文档,这才转过身。高健站在他身后,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像是淬了毒的针。他没有穿白大褂,显然是准备交班了,但离开前,有些话他必须说。
“高医生。”林逸站起身,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高健没有立刻发作,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无人特别注意这边,才压低了声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很得意,是吧?当众让我下不来台,显得你能耐了?”
林逸看着他,没有回答。这种沉默反而更像是一种蔑视,让高健的怒火更炽。
“我告诉你,别以为侥幸成功一次就能翻身!”高健上前一步,几乎贴着林逸的耳朵,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威胁道,“急诊科的水深得很,你一个没背景没靠山的住院医,我想捏死你,跟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区别!今天这笔账,我记下了!咱们走着瞧!”
赤裸裸的威胁,带着毫不掩饰的恶意。
若是原主“林逸”,此刻恐怕已经吓得脸色发白,语无伦次了。但此刻的林逸,只是微微挑了挑眉,眼神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怜悯。这种层次的职场倾轧,在他经历的百界风云面前,显得如此幼稚而可笑。
“高医生,”林逸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稳,“抢救病人是医生的职责。我的判断基于体征,我的操作符合流程。如果这让你感到不快,我很遗憾。但如果重来一次,我依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他的目光坦然,没有丝毫闪躲。“至于其他的,我尊重科室的一切安排。”
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直接把个人恩怨拉回到了职业操守的层面。
高健被他这番软中带硬的话噎得一时语塞,胸口剧烈起伏了几下,最终从鼻子里发出一声重重的冷哼:“哼!牙尖嘴利!我看你能得意到几时!”
说完,他猛地转身,带着一身的戾气,快步离开了抢救区。
林逸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眼神微凝。高健的威胁他并不惧怕,但这种人像毒蛇一样潜伏在暗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窜出来咬你一口,终究是个麻烦。需要留意,但不必过分耗费心神。
他重新坐下,目光落在了电脑屏幕上另一个打开的窗口——那个最初宣布死亡的老者,李德昌的病历。
心中的疑虑并未随着抢救的成功而消散,反而因为短暂的闲暇而再次浮现。那个手背上异常的针孔,如同一个不和谐的噪点,在他高度精密的感知记忆中挥之不去。
他调出了李德昌的入院记录、初步诊断和抢救记录。记录显示,患者因“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半小时”由家属送入急诊,既往有冠心病史。入院时心电图提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出现了室颤,经电除颤、药物复苏无效后死亡。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从纸面看,一切合情合理,天衣无缝。
但林逸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精密操控”天赋带来的感知。他拖动鼠标,点开了护理记录和医嘱执行单。
记录显示,患者入院后,护士第一时间建立了静脉通路,地点在**左手背**。而林逸清晰记得,那个异常红肿的针孔,在**右手背**。
多出来的一个针孔!
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在右手背再建立一条静脉通路?或者,那根本不是为了输液?
林逸感觉自己的心跳微微加速。他仿佛嗅到了一丝隐藏在常规医疗程序下的异常气味。
他尝试调取更详细的护理操作时间节点,却发现记录有些模糊,只标注了“建立静脉通路”,并未精确到具体时间和执行人。这在忙碌的急诊科很常见,但也为某些不为人知的操作提供了掩护。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
林逸关闭病历系统,起身走向护士站。此时已是凌晨四点,值班的护士正在忙着核对医嘱和药物,准备迎接黎明的忙碌。
“王姐,”林逸找到了之前对他穿刺技术表示惊讶的资深护士王静,语气自然地问道,“刚才那个死亡病人李德昌,你还有印象吗?他右手背上好像有个针孔,有点感染,我写记录时想确认一下,是不是之前抢救时哪位老师尝试穿刺没成功留下的?”
他问得很有技巧,避开了直接的质疑,而是以完善病历细节为由。
王静护士正在核对输液袋,闻言抬起头,想了想,眉头微蹙:“李德昌?右手背?不对啊,我记得他静脉通路是我建的,就在左手背。当时他血管条件不好,左手背那针还是我费了点劲才打上的,右手……没印象有穿刺过。”
她的话,印证了林逸的发现!那个针孔,并非正规的医疗操作所致!
“哦,那可能是我看错了,或者是不小心刮蹭的。”林逸不动声色地掩饰过去,“谢谢王姐。”
离开护士站,林逸心中的疑云更重了。一个非医疗操作留下的、带有毒性物质浸润迹象的针孔,出现在一个急性心梗猝死的患者身上……这仅仅是巧合吗?
他回忆起高健在宣布李德昌死亡时,那迫不及待、想要尽快结束的态度。是因为忙碌?还是……有别的原因?
线索太少,无法得出任何结论。但这件事,像一根刺,扎在了林逸心里。他隐隐感觉,李德昌的死,或许并不简单。而这背后可能隐藏的东西,比高健的职场威胁,要危险得多。
就在这时,副主任刘振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林医生,还没休息?”
林逸转身,看到刘振端着茶杯,脸上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笑容。
“刘主任,”林逸点头致意,“刚写完记录。”
“嗯,今天表现不错。”刘振走近几步,语气像是随意的闲聊,“心包穿刺做得漂亮,胆大心细。看来平时没少下功夫。”
“主任过奖了,只是运气好。”林逸保持着谦逊。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刘振抿了口茶,话锋一转,“不过,林医生啊,有实力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审时度势。高医生毕竟是你的上级,有些场合,还是要顾及一下同事的面子嘛。”
他开始打官腔,看似劝和,实则隐含告诫。
林逸心中明了,这是来自管理层的“平衡术”。他既需要能做事的人,也需要维持表面的和谐。
“我明白,刘主任。以后会注意沟通方式。”林逸从善如流。
刘振对林逸的态度似乎很满意,点了点头:“明白就好。好好干,年轻人有冲劲是好的。‘神圣之手’大赛明年就要开始了,咱们急诊科每年都有一个推荐名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林逸一眼,便端着茶杯踱步离开了。
“神圣之手”大赛……
林逸看着刘振的背影,眼神深邃。刘振在这个时候提起比赛,既是画饼,也是一种试探和驾驭的手段。他想看看,这个突然展现出能力的住院医,是否是一把可以利用的刀,又是否懂得“规矩”。
职场的水,果然很深。
但无论如何,“神圣之手”大赛的参赛资格,是他本界的核心目标之一。他必须拿到它。
天色微亮,急诊科迎来了短暂的平静期。但林逸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汹涌。高健的敌意、李德昌死亡的谜团、刘振的利用与试探,以及那遥不可及的比赛资格……所有的线头都交织在一起。
他需要更强大的实力,更需要在这复杂的漩涡中,找到破局的关键。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精密操控”天赋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应用。不仅仅是操作器械,或许,还能用于观察人心,剖析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