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号核心,全息模型上代表着“信任收割算法”的黑暗路径仍在蔓延,七个平行时空的镜鉴数据冰冷地揭示着模式的顽固。一种沉甸甸的压抑感笼罩着团队——面对这种根植于人性弱点的系统性毒瘤,宏大的“认知疫苗”策略似乎有些遥远。
就在这时,诺亚操控的数据流中,一个异常稳定、持续散发着微弱但清晰“自证”信号的节点,引起了它的注意。这个信号并非来自什么官方反诈机构或高科技防火墙,而是来自他们主时空本土——上海陆家嘴的某个地标性建筑天台。
“检测到高频率‘真实性广播’信号源,模式独特。”诺亚将信号放大,一个直播间的画面投射到全息模型中央。
画面中,一个年轻男子坐在天台边缘,背景是浦江两岸璀璨的灯火和东方明珠塔。他非常英俊,五官深邃立体,身形颀长,即便穿着简单的白t恤牛仔裤,也无法掩盖曾经过严格训练的 t 台气质。但他此刻的眼神不是超目的疏离,而是带着一丝疲惫和无比的坚定。
他面前架着手机,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弹幕:
“真的是周凛本人!我看过他给林俊杰拍的mV!”
“骗子就是用你这张脸骗了我姐三十万!你怎么证明不是你?”
“主播一直在上海吗?敢不敢现在走出去拍一下外滩钟楼?”
男子——周凛,看到了这条弹幕。他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调整了一下镜头,让身后实时变化的光影和远处钟楼的轮廓更清晰地纳入画面。“我从上周三开始就在这里,除了必要的生理需求,没有离开过这个天台。时间,各位可以看天色、看灯光、看网络时间戳。地点,东方明珠和上海中心大厦就在这里,做不了假。”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平稳:“我知道我的照片、我走秀的视频,甚至我多年前的采访片段,都被那些人拿去用了。我报过警,发过声明,但就像水滴进了大海。我没办法顺着网线去抓住每一个用我脸行骗的人,我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把我自己、我的时间、我的位置,变成一个固定的坐标,一个‘反向锚点’。”
他又拿出自己的护照、过往的模特合同、带有时间地点水印的工作照,一份份在镜头前展示。“这些或许也能伪造,但我这个人,这个实时存在的、在你们注视下的我,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最难以彻底复制的‘真实’。”
“逻辑成立。”林野看着直播间里那个以肉身对抗数字洪流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他在用持续的、难以伪造的‘在场证明’,对抗虚拟身份的无成本复制。这是一种最原始,但也最直接的‘真实性扞卫’。”
苏清鸢的石痕微微发亮,她能感受到周凛直播间里汇聚的复杂情绪——有怀疑,有愤怒,但更多正逐渐转化为一种奇特的信任与守护。“看弹幕,很多人开始自发成为他的‘时间证人’,记录他直播的日常,甚至有人制作了‘周凛上海每日打卡’的时间轴,用来反驳那些冒用他身份的诈骗账号。”
“个体的力量有限,”守白缓缓道,云杖的光芒柔和地拂过直播画面,“但他的行为,揭示了一种可能性:在虚假泛滥的世界,极致的、公开的、持续的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武器。这比任何技术防御都更具穿透力。”
何静迅速调取数据:“根据周凛直播间产生的舆论数据和反向追踪结果,至少有七个利用他形象进行诈骗的窝点,因为潜在受害者在汇款前看到直播或相关时间轴而终止交易。效率虽然无法量化,但确凿无疑。”
林凡猛地一拍手:“我明白了!我们的‘认知疫苗’计划,不能只停留在宏观宣讲,更需要这样的‘现实锚点’!周凛提供了一个范本——如何将一个被冒用的身份,通过极端公开化的‘自证’,转化为一个可信的‘反诈骗信标’。”
“我们需要将这种模式工具化、体系化。”林野接口,手指在全息图上快速划动,“开发一个开源平台,整合区块链时间戳、多地协同直播验证、生物特征随机挑战应答等功能,降低‘肉身证道’的技术门槛和体力消耗,让更多被冒用者能够便捷地建立自己的‘真实性堡垒’。”
“同时,”苏清鸢补充,“我们可以将周凛的直播片段、以及由此挫败的诈骗案例,制作成全新的反诈宣传材料。故事比数据更打动人,一个真实的、正在进行的抗争,远比抽象的警告更有力量。”
诺亚的南明离火在数据流中雀跃:“已开始构架‘真实锚点’协议草案,并标记出十七个高频率被冒用身份的公众人物及素人信息,可作为首批协作目标。”
启明号内,因平行时空镜鉴而带来的凝重氛围,被这个来自现实的、充满韧性的信号打破了。周凛在天台上的孤独坚守,仿佛黑暗中燃起的一簇火苗,虽然微弱,却指明了方向。
“母巢和它的爪牙擅长制造迷雾,用虚拟淹没真实。”守白望着直播间里那个依旧在耐心回应弹幕的年轻人,声音坚定,“那我们的策略,就是在每一个可能被虚假侵蚀的节点,钉下这样的‘真实之锚’。让迷雾散去,让虚假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六棱锥团队的下一步行动,就此锚定。他们将携带着平行时空的宏观镜鉴与主时空这枚鲜活的“反向锚点”,双管齐下,向那庞大的“信任收割”体系,发起更具针对性的进攻。而周凛的直播间,依旧亮着,如同信息洪流中一座小小的、却坚定不移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