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祛魅:卸下光环,才能找回自己的能量
村里的小李,刚进城打工时,见了穿西装革履的老板就腿软,听了戴眼镜的知识分子说话就不敢插嘴。有次厂里开大会,老板讲了几句看似高深的话,他愣是没听懂,却不敢追问,只跟着别人点头,生怕别人笑他没文化。后来他才知道,老板那番话不过是从网上抄来的,自己都没弄明白意思。
还有次,他遇到个自称 “专家” 的人来指导种植,对方说的术语一套套的,他听得晕头转向,照着做了,结果蔬菜长得更差了。王大伯见了就劝他:“别被人家的外表和头衔唬住,再光鲜的人也是俩肩膀扛一个脑袋,再厉害的职业也是混口饭吃。你把别人想得太完美,自己就矮了半截,唯唯诺诺的,连自己的底气都丢了。”
小李听了,慢慢学着 “祛魅”。再见到老板,他像对普通人一样打招呼、汇报工作,不懂就问,反而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再遇到所谓的 “专家”,他会仔细打听对方的实际经验,不再盲目听从。慢慢的,他不再自我否定,干活越来越有底气,还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小李说:“祛魅不是不尊重别人,是不迷信别人。把别人当普通人看,才能找回自己的生命能量,不用再活在别人的光环阴影里。”
2、不回应负能量:守好能量,才能事顺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跟负能量较劲。邻居王婶爱说闲话,总在背后说她 “日子过得不如人”,她听了就气不过,跑去跟王婶吵,吵完心里堵得慌,好几天都没心思干活;网上有人跟她抬杠,说她种的蔬菜不好,她花一下午跟人争论,最后气得饭都没吃。
结果呢?王婶越吵越爱说她闲话,网上的人也越吵越起劲,张婶的日子被这些负能量搅得一团糟,蔬菜也没心思打理,长得稀稀拉拉。后来她女儿跟她说:“妈,别回应那些负能量的东西,你越较真,它越缠着你,纯粹浪费生命力。你不在乎,它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自然就原路返回了。”
张婶听了,开始学着不回应。王婶再背后说她闲话,她假装没听见,该干活干活;网上再有人抬杠,她直接划走,不浪费一秒钟。慢慢的,她发现王婶说够了没人接茬,就不再说了;网上的负能量也再也没找上门。她的心态平和了,精力也集中了,蔬菜长得越来越好,还开了网店卖菜,赚了不少钱。张婶说:“守好自己的能量比啥都重要,气定了心就定,心定了做事自然顺。那些负能量的破烂事,别让它占了你的心思。”
3、胆子大:多些勇气,就多些机会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爱 “等万事俱备”。想种反季蔬菜,他觉得 “没学透技术,再等等”;想开网店卖菜,他觉得 “没摸清门路,再等等”;想跟镇上的老板谈合作,他觉得 “没攒够底气,再等等”。结果,等他觉得 “万事俱备” 了,别人早就把市场占了,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王大伯跟他说:“这世界就是个大草台班子,哪有那么多万事俱备?有六七成把握就敢下手,就比别人强。限制你的不是外面的规矩,是你心里的胆小和自我否定。大胆点,就算没成又咋样?你没失去啥,反而多了次经验,总比站在原地强。”
赵叔听了,咬咬牙壮起胆子。没学透技术,他就一边种一边学,遇到问题就请教农技员;没摸清门路,他就一边开网店一边摸索,慢慢总结经验;没攒够底气,他就提前做好准备,把该说的话想清楚,硬着头皮跟老板谈。没想到,他的反季蔬菜种成了,网店也开起来了,合作也谈成了,没过几年就赚了不少钱。赵叔说:“以前总怕这怕那,结果啥也没干成。胆子大了才知道,很多事没那么难,就算得不到,也只是多了次尝试,不会失去什么,反而多了很多机会。”
4、“好商量” 的前提:有实力,才有权谈判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 “指望别人发善心”。他种的蔬菜想卖给镇上的超市,超市老板压价压得狠,他想着 “好好商量,老板会可怜我”,结果老板不仅没涨价,还把收购价压得更低;他想跟人合伙做生意,对方提出的条件很苛刻,他想着 “好商量,对方会让着我”,结果不仅没占到便宜,还亏了不少钱。
老支书跟他说:“‘凡事好商量’是有条件的,商是商讨,量是衡量,能坐下来谈的,都是实力差不多的。要是你没实力,人家根本懒得跟你商量,哪会跟你讲善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没实力的时候,别指望别人可怜你,只有自己变强,才有谈判的资本。”
李四听了,不再指望别人发善心,开始专心提升自己的实力。他改良种植技术,让蔬菜的品相和口感更好,超市老板主动找他合作,还提高了收购价;他攒够了钱,学了做生意的本事,再跟人合伙时,提出的条件对方也愿意商量,再也不敢随便苛刻他了。李四说:“没实力的时候,‘好商量’就是自欺欺人。只有自己有实力,能跟对方抗衡,人家才会跟你好好商量,不然只会欺负你。”
5、别被 “看戏人” 的建议影响:帮不了你,就别听他的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听 “闲人” 的建议。她想做手工布鞋,邻居张婶说 “这东西没人要,别做了”,她就犹豫了;她想开网店,同事李姐说 “你没文化,肯定做不好”,她就退缩了;她想扩大大棚规模,朋友说 “风险太大,会亏的”,她就放弃了。结果,别人都赚了钱,她还在原地打转。
后来她妈跟她说:“你身边那些闲人,就只会动动嘴皮子,除了说风凉话,啥也帮不了你。他们给你提建议,不过是想显得自己厉害,有权威性,真出了问题,还是得你自己承担后果。别被他们的话左右,自己想做就去做。”
小芳听了,不再听那些 “看戏人” 的建议。她想做手工布鞋,就专心研究针法,慢慢做出了名气;她想开网店,就跟着年轻人学,慢慢摸清了门道;她想扩大大棚规模,就自己考察市场,找好销路,大胆去做。没过几年,她的手工布鞋卖得很好,网店也开得红红火火,大棚规模也扩大了,赚了不少钱。小芳说:“那些帮不了你的人,他们的建议都是废话。别被他们影响,自己拿主意,才能做成事。”
6、正确听话:好听的别当真,难听的别生气
村里的王婶,以前总爱 “较真别人的话”。有人夸她 “菜种得好,能赚大钱”,她就当真了,盲目扩大种植规模,结果蔬菜卖不出去,亏了不少钱;有人说她 “做事太死板,没脑子”,她就气得不行,好几天都没心思干活,还跟人吵了一架。
老支书跟她说:“好听的话别当真,那是别人哄你的,说不定背后还藏着别的心思;难听的话别生气,人家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难免说得刺耳,没必要往心里去。正确听话,才能少很多烦恼。这世上没几个人真正关心你,他们说的话,你一笑而过就行了,太较真只会累着自己。”
王婶听了,慢慢学会了正确听话。再有人夸她,她笑着说 “谢谢”,心里却不盲目当真,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再有人说难听的话,她也不生气,要么假装没听见,要么笑着回应 “你说得有道理,我会想想”,过后就抛到脑后。慢慢的,她的心态平和了,不再因为别人的话生气、冲动,做事也越来越稳,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王婶说:“以前总被别人的话牵着走,活得太累。现在学会了正确听话,烦恼少了很多,日子也顺了。”
7、逆袭的人,都不听话:打破规则,才能突破束缚
村里的小张,以前总爱 “听话”。学校老师说 “好好读书,将来找个稳定工作”,他就一门心思读书,考上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社会上的人说 “老实干活,别瞎折腾”,他就老老实实地在厂里打工,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
后来他见村里的小王,没听学校的话,早早辍学种大棚,还打破常规,种起了反季蔬菜,赚了不少钱;见镇上的李老板,没听社会上 “老实本分” 的话,利用规则、打破规则,开了几家超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小张才明白,听话的人只能当螺丝钉,想逆袭,就得有自己的主见。
小张辞了工作,回到村里种大棚。他没按传统方法种植,而是学新技术,种起了特色蔬菜;他没按常规销路卖菜,而是开网店、拍短视频,把蔬菜卖到了全国各地。有人说他 “不务正业”,他不听;有人说他 “瞎折腾”,他也不听。慢慢的,他的特色蔬菜卖得越来越好,网店订单越来越多,赚了不少钱,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小张说:“学校教的是让你安分守己,社会上的人是想从你身上占便宜。想逆袭,就得不听话,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利用规则、打破规则,突破条条框框,才能过得不差。”
8、长得漂亮,是天然优势:形象走在能力前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觉得 “打扮自己是丢脸的事”。她总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头发也不打理,跟人打交道时,别人总不把她当回事。有次她去镇上谈合作,对方见她穿着朴素,没聊几句就打发她走了;而跟她一起去的,穿着干净得体、长得漂亮的小丽,却得到了对方的重视,谈成了合作。
后来小丽跟她说:“长得漂亮是天然优势,打扮自己不是虚荣,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给自己机会。敬衣先敬人,别人第一眼看到的是你的形象,形象好了,才愿意了解你的能力。让形象走在能力前面,才是进入社会的王道。”
小芳听了,开始学着打扮自己。她买了几件干净得体的衣服,学会了打理头发,说话也变得自信起来。再去谈合作时,对方愿意跟她多聊几句,也愿意给她机会;她开网店时,拍的照片好看,吸引了不少客户。慢慢的,她的生意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自信。小芳说:“以前总觉得能力最重要,现在才知道,形象也很重要。长得漂亮、打扮得体,确实能得到更多机会,这不是丢脸的事,是对自己的投资。”
9、客气的人,别当朋友:客气背后,是距离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把 “客气人” 当朋友。镇上的刘老板见了他总客客气气的,一口一个 “您”,还总夸他 “能干、实在”,他就把刘老板当成了好朋友,什么心里话都跟他说,还把自己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结果,刘老板摸清了他的技术和销路后,自己种起了同样的蔬菜,还抢走了他的客户。
赵叔很伤心,王大伯跟他说:“这世上的人,都不会把真实的自己露出来,大多会立个人设,客气就是很多人的保护色。那些满嘴‘您’、见面就夸你、说话永远不得罪人的人,不是有教养,是在跟你保持距离,不想让你走进他的心里。这种人,千万别当朋友,不然迟早吃亏。”
赵叔听了,慢慢明白了。后来再遇到客气的人,他也客气回应,但不再掏心掏肺,不再把对方当朋友。他学会了看人,那些真心待他的人,虽然不会说好听的话,却会在他遇到困难时伸手帮忙;那些客气的人,虽然说话好听,却只会在他身上占便宜。赵叔说:“客气的人,心里都有防备,跟你保持着距离。别被他们的客气迷惑,不然只会被利用。”
10、人只信自己想信的:别浪费时间说服别人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爱 “说服别人”。她觉得种反季蔬菜能赚钱,就劝邻居张婶也种,张婶说 “风险太大,不种”,她就天天跟张婶讲道理,说反季蔬菜的好处,结果张婶不仅没种,还跟她闹僵了;她觉得开网店是个好出路,就劝同事李姐也开,李姐说 “没文化,不会弄”,她就天天给李姐讲开网店的方法,结果李姐不仅没开,还到处说她 “想拉着别人一起冒险”。
李婶很委屈,她女儿跟她说:“妈,道理永远说服不了人,人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除非她自己想通,不然你说再多也没用。与其浪费时间说服别人,不如把精力放在愿意听你说话、愿意跟你一起干的人身上。”
李婶听了,不再浪费时间说服别人。她自己种反季蔬菜,开网店,赚了不少钱。后来,有些邻居看到她赚了钱,自己想通了,主动找她请教,她也乐意帮忙;有些同事看到她的网店开得好,也主动跟她学,她也耐心指导。李婶说:“以前总想着说服别人,结果吃力不讨好。现在才知道,人只信自己想信的,别浪费时间在不想听你说话的人身上,把精力放在对的人身上,才能过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