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香文化通史》的外文译本在海外热销之际,一份来自北京的邀请函悄然抵达盛唐香文化博物馆。淡金色的信封上印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烫金字样,拆开时,一纸庄重的请柬缓缓展开——苏合香因其在香文化传承与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文化贡献奖”,受邀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
消息传开时,苏合香正带着传习基地的学员们在凝香阁炼制“松烟香”。铜制香釜中,沉香、松脂、柏叶在文火下慢慢交融,清冽的香气萦绕鼻尖,学员们专注地跟着她学习碾香、和料、塑形的技法,指尖翻飞间,一块块规整的香饼渐渐成型。苏念唐捧着邀请函快步走进来,声音里难掩激动:“妈,‘国家文化贡献奖’的邀请函!这可是国内文化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你终于实至名归了!”
学员们闻言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眼中满是敬佩与欣喜,掌声瞬间在凝香阁内响起。苏合香放下手中的香杵,接过邀请函,指尖抚过烫金的字迹,心中没有预想中的狂喜,反倒涌起一阵温热的沉静。这荣誉于她而言,不是终点,而是对过往数十年坚守的认可,更是对未来传承之路的期许。“这份荣誉,从来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她望着身边的学员,又看向闻讯赶来的萧策与阿罗憾,语气庄重,“是萧策、阿罗憾先生的陪伴与相助,是各位学员的坚守与热爱,是所有为中华香文化传承付出努力的人,共同铸就了这份荣光。”
萧策走到她身边,目光温柔而坚定:“合香,这是你应得的。从盛唐穿越而来,你带着‘长安十二香’的记忆,耗尽心血复原古香、编写通史、培育传人,这份坚守与付出,配得上所有赞誉。”阿罗憾也颔首附和,手中摩挲着一枚珍藏多年的西域香玉:“我见证了你从长安街头的调香女,到如今的香文化传承人,看着‘长安十二香’重焕生机,看着中华香文化走向世界,这份荣誉,是对你最好的嘉奖。”
颁奖典礼定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内灯火璀璨,庄严肃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泰斗、非遗传承人、文化工作者齐聚一堂,衣袂翩跹间,尽显文化传承的厚重与荣光。苏合香身着一袭素雅的墨色旗袍,领口绣着淡淡的玉簪香花纹样,那是“长安十二香”中最清雅的一款香纹,既显端庄,又藏初心。萧策身着藏青色中山装,身姿挺拔,始终陪在她身侧;苏念唐则穿着浅杏色连衣裙,眉眼间带着朝气,手中捧着那枚陪伴苏合香穿越时空的玉佩,那是母亲传承之路的见证,也是她心中的精神图腾。
下午三时,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当主持人念到“苏合香”的名字时,聚光灯缓缓聚焦在她身上,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苏合香整理了一下衣襟,稳步走上领奖台。台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亲手将奖章与荣誉证书递到她手中,奖章是纯金打造,正面刻着“国家文化贡献奖”七个大字,背面则是祥云纹与香篆图案,寓意着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
握着沉甸甸的奖章,苏合香站在领奖台中央,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看着萧策眼中的期许、苏念唐眼中的自豪、阿罗憾眼中的欣慰,还有那些熟悉的学者、传承人、学员们的笑脸,心中百感交集。麦克风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厅,她的声音温柔却有力,带着穿越千年的沉静与坚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站在这里,接过这枚奖章,我心中满是感激与敬畏。感激这个时代,给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土壤;敬畏这份传承,让我有机会成为中华香文化千年脉络中的一员。”
“很多人都知道,我曾是盛唐长安的一名调香女,因一枚玉佩穿越时空,来到当下。带着‘长安十二香’的记忆,带着对香文化的热爱,我开始了复原古香、传承技艺的道路。这一路走来,有过迷茫,有过艰辛,有过无人理解的孤独,也有过柳暗花明的喜悦。”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手中的奖章上,继续说道,“我始终记得,在盛唐的长安,香是宫廷大典上的庄重仪式,是文人雅集时的清雅点缀,是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息,是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的纽带。它不仅仅是一缕香气,更是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生活哲学与文化情怀。”
“这些年,我们复原‘长安十二香’,让失传千年的古香重焕生机;编写《中华香文化通史》,梳理中华香文化的千年脉络,让更多人了解香文化与中华文脉的深层关联;创办传习基地,培育年轻传人,让传统制香技艺得以延续;推动香文化走向世界,让海外友人通过一缕香气,读懂中国。”苏合香的声音渐渐提高,带着一份坚定的信念,“但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中华香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同行。”
“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为中华香文化传承付出努力的人——属于陪着我梳理盛唐香俗、撰写史料的萧策先生;属于为西域香文化研究耗尽心血的阿罗憾先生;属于年轻有为、用创新方式传播香文化的女儿念唐;属于传习基地的每一位学员,属于每一位坚守在非遗传承一线的匠人,属于每一位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她的话语中满是感恩,台下的掌声再次响起,经久不息。
“有人问我,传承传统文化,最难的是什么?我想,最难的不是复原技艺,不是编写史料,而是在时代的浪潮中,守住初心,既要坚守传统的根与魂,又要勇于创新,让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的审美与需求。”苏合香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看到了盛唐的长安,也看到了未来的传承之路,“‘长安十二香’之所以能传承千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香气动人,更因为它始终在交流中融合,在创新中延续。就像我们用现代科技复原古香,用剧本杀、线上课程传播香文化,用跨文化合作创作香品,都是在以新的方式,让传统香文化焕发生机。”
“今日接过这份荣誉,于我而言,是认可,更是责任。”她举起手中的奖章,语气庄重而坚定,“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初心,深耕香文化研究,完善‘中华历代宫廷用香’研究项目,整理更多古香方、古技艺;继续培育年轻传人,让传习基地成为非遗传承的沃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香文化;继续推动中外香文化交流,让中华香韵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
“我始终相信,一缕清芬,可载千年文脉;一份坚守,能筑未来之路。中华香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刻,而是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愿我们都能成为香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让中华香韵,穿越千年,永续流传,香满九州,香飘世界!”
话音落下,全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带着敬意,带着期许,久久回荡在金色大厅内。苏合香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下领奖台,萧策与苏念唐快步迎上去,眼中满是骄傲与心疼。“妈,你说得太好了!”苏念唐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一定会跟着你,把中华香文化传承好、传播好。”萧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温柔:“辛苦了,往后的路,我们依然陪着你。”
颁奖典礼结束后,众多媒体记者纷纷围上来采访。有记者问道:“苏老师,获得‘国家文化贡献奖’后,你接下来有什么具体的规划?”苏合香微微一笑,回答道:“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推进‘中华历代宫廷用香’研究项目,前往南京、北京等地的宫廷遗址考察,梳理从唐代到清代的宫廷用香历史;同时,我们会加快《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的编写,让传统制香技艺更广泛地传承;此外,我们还会继续推动香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让更多人感受香文化的魅力。”
还有记者问道:“苏老师,你认为年轻一代在非遗传承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年轻一代是非遗传承的希望与未来。”苏合香目光坚定,“我希望年轻人们能主动走近传统文化,了解它、热爱它,既要尊重传统、学好技艺,又要敢于创新,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让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能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符号。”
采访结束时,夕阳正缓缓沉入天际,金色的余晖透过人民大会堂的玻璃窗,洒在苏合香手中的奖章上,熠熠生辉。萧策、苏念唐陪着她走出大厅,秋风拂过,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与她身上的“桂子香”交织在一起,清芬悠远。
“妈,我们去吃点东西吧,庆祝一下!”苏念唐挽着她的胳膊,语气轻快。萧策也笑着附和:“好,就去吃你最爱的江南小菜,再温一壶好酒,好好庆祝这份荣誉。”苏合香望着身边这两个最亲近的人,又想起传习基地的学员们、阿罗憾先生,还有所有为香文化传承付出的人,心中满是温暖。
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奖章,又摸了摸苏念唐手中的玉佩,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份荣誉,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中华香文化的千年脉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传承;“长安十二香”的清芬,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与延续。
晚风渐起,清芬拂面,苏合香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她知道,传承之路漫漫,唯有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唯有薪火相传,方能让中华香韵,跨越千年,照彻未来。而她,将带着这份荣誉与责任,继续在传承之路上前行,与所有热爱香文化的人一起,让中华香芬,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