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更近的选择了吗?”斯南追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他肩负着十万人的生命,每一个决策都重若千钧。
月牙摇了摇头,手指在星图上划过另一条更近的、却被标记为猩红色的虚线。“这条航线更短,但穿过一片‘守望者’标记为‘时空褶皱区’的空域。那里的物理规则不稳定,可能会遭遇时间膨胀、空间断层等极端现象,风险极大。”
两条路,一条漫长而危机潜伏,一条短暂却直通未知险境。抉择的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两位指挥官肩头。
就在此时,“远见号”——那艘负责电子战和深度扫描的伊甸护卫舰——传来了紧急通讯。
“将军,斯南舰长!我们对被摧毁的‘暗影猎手’残骸进行了初步深度扫描和信号捕捉……有重大发现!” “远见号”舰长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我们捕捉到了它们临死前试图发出的、一段极其短暂且加密的定向超空间脉冲信号!”
“信号内容破译了吗?”月牙立刻问道。
“加密方式非常古老且复杂,但……但我们的系统,结合了部分‘守望者’遗产的破解算法,成功剥离了外层伪装!信号内容不多,只有两组坐标和一个……倒计时!”
主屏幕上迅速显示出破译后的信息。
第一组坐标,赫然指向伊甸星球所在的星系!
第二组坐标,则指向一个更加遥远、完全未知的星域,其方位与“守望者”星图上标记的某个“高威胁度”区域边缘重合!
而那个倒计时,正在一秒一秒地减少,显示剩余时间:71小时,28分,17秒……
指挥频道里一片死寂。
这艘“暗影猎手”在覆灭前,不仅将伊甸星球的位置发送了出去,还指向了一个可能是其老巢或盟友所在的区域!而这个倒计时,极有可能是敌人援军抵达,或者下一次攻击发起的时间!
“七十一小时……”斯南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脸色变得异常难看。这甚至比他们前往“回音谷”所需的时间还要短!
“它们果然有后手!”月牙一拳砸在控制台上,金属面板发出沉闷的响声。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家园刚刚经历浩劫,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却已经再次暴露在敌人的瞄准镜下。
“我们不可能在七十小时内修复‘盘古’号并抵达安全跳跃点。”斯南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后的冰冷清醒,“常规方案行不通了。”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星图上那条被标记为猩红色的、穿越“时空褶皱区”的航线。
月牙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瞬间明白了他的想法。“斯南舰长,那条路……成功率可能不到百分之十!‘盘古’号现在的状态,根本承受不住剧烈的时空扰动!”
“留在这里,或者走常规路线,成功率是零。”斯南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像极了他的父亲古月在关键时刻的神态,“至少那条路,还有一线生机。我们必须赌一把,在敌人的援军到来之前,跳出这个包围圈。”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而且,我们必须把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回伊甸。警告他们,威胁并未解除,甚至……更大了。”
月牙看着斯南,从他眼中看到了不容置疑的决心和承担责任的勇气。她沉默了片刻,深知这是目前唯一可能破局的方法。
“……我同意。”月牙最终沉重地点头,“‘探路者’舰队将全程护航。我们会将所有关于‘时空褶皱区’的数据,以及‘守望者’星图上关于此区域的有限警告信息共享给你们。‘盘古’号需要立刻开始进行结构强化,尤其是空间稳定性锚点的紧急修复。”
命令迅速下达。原本的维修计划被彻底推翻,所有工程力量集中到对“盘古”号结构完整性和空间稳定性系统的紧急加固上。资源被重新分配,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而急迫。
与此同时,一份包含着“暗影猎手”信号内容、倒计时以及他们即将冒险穿越“时空褶皱区”决定的最高加密信息包,被输入一台小型、高速的超空间信标无人机。
这枚承载着警告与希望的种子,在“逐风号”的发射管中沉默等待。
斯南走到舰桥舷窗前,望着外面忙碌的工程无人机和伤痕累累的“盘古”号舰体。遥远的伊甸恒星的光芒,经过三体星系扭曲的引力场,变得微弱而怪异。他知道,父亲一定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他低声自语,仿佛在向远方的父亲保证,又像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
“我们会回去的。带着警告,也带着……新的答案。”
无论前路是深渊还是生天,归途的迷雾已然被这血色的数据烙印刺破。伊甸文明的命运,再次系于这孤注一掷的航程之上。
“盘古”号的引擎发出低沉而吃力的轰鸣,如同一个肺部受损的巨人正在艰难喘息。原本计划用于精细维修的纳米机器人群和工程团队,此刻正疯狂地在外壳上喷涂着快速凝固的结构强化泡沫,加固着每一处识别出的应力薄弱点。内部,船员们用一切可用的材料——从备用舱壁到合金家具——加固关键舱室,尤其是生态区和引擎核心。时间,只剩下不到七十小时,每一秒都像是在与死神赛跑。
“所有非必要能源供应切断,优先保障结构强化场和基础维生系统。转移部分乘员到战舰上,以减轻荷载。”斯南的声音在“盘古”号内部频道中回荡,冷静得近乎残酷。灯光变得昏暗,人造重力场也出现了细微的波动,舰内弥漫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
月牙的“探路者”舰队环绕在侧,有条不紊地接载部分转移同胞。她们已经将所能共享的关于“时空褶皱区”的数据全部传输过去,但那片区域的未知性依然让人心底发寒。“守望者”的星图对其标注寥寥,只有反复出现的警告符号和一句晦涩的备注:“现实结构薄弱,谨防维度渗透。”